20xx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内容摘要:
惊 , 问所从来 C. 及 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 (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皆出酒食。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 , 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2)既出 , 得其船 , 便扶向路 , 处处志之。 渔人出来以后 , 找到了他的船 , 就顺着旧路回去 , 处处都做了记号。 14.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2分 ) A. 选文通过环境描写 , 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 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 , 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 C.“ 不足为外人道也 ” 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 , 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 桃花源 ” 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 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 可能成为现实。 (三 )(邵阳中考改编 )(12分 )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隔篁竹 , 闻水声 , 如鸣 珮 环 , 心乐之。 伐竹取道 , 下见小潭 , 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 , 近岸 , 卷石底以出 , 为坻 , 为屿 , 为 嵁 , 为岩。 青树翠蔓 , 蒙络摇缀 ,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 , 皆若空游无所依 , 日光下澈 , 影布石上。 佁 然不动 , 俶 尔远逝 , 往来翕忽 ,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 , 斗折蛇行 , 明灭可见。 其 岸势犬牙差互 , 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 , 四面竹树环合 , 寂寥无人 , 凄神寒骨 , 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 , 不可久居 , 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 【乙】初二 , 雨中上韬光庵 ① , 雾树相引 , 风烟披薄 , 木末飞流 , 江悬海挂。 倦时踞石而坐 , 倚竹而息。 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 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 ② 得水而活 , 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 初到灵隐 , 求所谓 “ 楼观沧海日 , 门对浙江潮 ” 者 , 竟无所有。 至韬光 , 了了在吾目中矣。 白太傅碑可读 , 雨中泉可听 , 恨僧少可语耳。 枕上沸波 , 终夜不息 , 视听幽独 ,喧极反寂。 益信声无哀乐也。 (节选自明代萧士玮《韬光庵小 记》 ) 【注释】 ① 韬光庵:寺名 , 在杭州西湖。 ② 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 , 这里指精气。 15.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 分 ) (1)心 乐 . 之 (以 „„ 为乐 ) (2)佁然 . . 不动 (静止不动的样子 ) (3)益 . 信声无哀乐也 (更加 ) (4)恨 . 僧少可语耳 (遗憾 ) 16. 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D )(2分 ) A. 倦时踞石 而 . 坐 学 而 . 不思则罔 B. 以 . 其境过清 以 . 残年余力 C. 山 之 . 营卫得水而活 不可久居 , 乃记 之 . 而去 D. 其 . 岸势犬牙差互 而计 其 . 长曾不盈寸 17. 用斜线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只限两处 )。 (2 分 ) 大都山之姿态得树 而妍 /山之骨格得石而苍 /山之营卫得水而活 1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 (1)潭西南而望 , 斗折蛇行 , 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 , 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 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 , 时隐时现。 (2)枕上沸波 , 终夜不息 , 视听幽独 , 喧极反寂。 到了晚上 , 睡在枕上仍能听到水声不断 , 在幽深而人迹罕至的环境中 , 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传。20xx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
相关推荐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 分 ) (1)选贤 与 . 能 (同 “ 举 ” , 推举 ) (2)故人不独 亲 . 其亲 (以 „„ 为亲 ) (3)男有分 , 女有 归 . (女子出嫁 ) (4)是故谋闭而不 兴 . (兴起 ) 12.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B )(2分 ) A. 盗窃乱贼 而 . 不作 潭西南 而 . 望 B. 天下 为
你原先是黄,我原先是蓝,我们共同的颜色是绿,绿得生机勃勃,绿得苍翠欲滴。 失去了妻子的男人,胸口就缺少了生死攸关的肋骨,心房裸露着,随着每一阵轻风滴血。 失去了丈夫的女人,就是齐斩斩 折断的琴弦,每一根都在雨夜长久地自鸣 „„面对相濡以沫的同道 ,我们忍心说我不 重要吗。 面对我们的孩童,我们是至高至尊的唯一。 我们是他们最初的宇宙,我们是深不可测的海洋。 假如我们隐去
想到我和子诚口中,都分明地说过“还”这个字,顿觉对那看重自己清名 的老人家 ,无疑已构成人格的侮辱。 清名、清名 „„ 这一旦在乎反而累人自讨苦吃的东西呀,难怪今人都避得远远地,唯恐沾上了它。 我之羞惭,因我亦如此 „„ 一、夯基训练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 波 澜 . (l225。 n) 酬 . 谢 (ch243。 u) 羞 辱 . (rǔ) 奔忙不 迭 .
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从动作、神态、心理对老太太进行刻画,突出了其遭受日本侵略者的蹂躏和伤害深重,引出下文、吸引读者。 B、这部分用倒叙手法写当年日寇令人发指的暴行,突出半个世纪的漫漫岁月都无法抹平静缘老太太心中的裂痕。 C、文中引用美国护士的日记,证实日寇令人发指的暴行,使老太太精神失常。 D、第 8 自然段运用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从结构上看承上启下,从内容上看
f— t n— m u— 六、连一连,把整体认读音节送回家。 ( 6 分) u yi ya wuuu e wo yu p 七、我会连。 ( 14分) b252。 bǐ
杀年猪、杀鸡、 做大花馍、蒸煮主食、赶大集购年货、孩子们放鞭炮等。 11. 赏析下面句子。 (3 分 ) 普普通通的白面 , 愣是做出了各种栩栩如生的动物 , 如盘龙、猪头、面鱼、燕子等 , 再配上红黑的豆粒做成眼睛 , 点上五颜六 色的颜色 , 摆在桌上 , 插在树枝上 , 活灵活现 , 琳琅满目 , 给节日格外地增添了喜气。 这个句子从形状、颜色、情态等方面 ,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胶东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