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内容摘要: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压轴实验题. 【分析】 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大量氧气,瓶内压强增大,充气球内的气体沿导管外移,据此判断现象. 【解答】 解: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大量氧气,因为广口瓶密闭,里面生成氧气,压强增大,所以气球变小,红墨水向左移,所以现象是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故选 D. 【点评】 对于这类理化综合题,一定要分析清楚考查的本质,本题主要是利用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压强增大. 8.向充满 CO2的软塑料瓶倒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后,迅速拧紧软塑料瓶的瓶盖并振荡,实验现象有( ) ①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 软塑料瓶变瘪并发出声音; ③ 塑料瓶内液体由紫色变红; ④ 塑料瓶内液体变得烫手. A. ①③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二氧化碳的性质有: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等. 【解答】 解: ①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性质,故 正确; ② 因二氧化碳溶于水,瓶内压强变小,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软塑料瓶变瘪并发出声音,故正确; ③ 塑料瓶内液体由紫色变红是不可能的,故错误; ④ 塑料瓶内液体变得烫手也是不可能的,故错误.实验现象有: ①② . 故选 C. 【点评】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中考的重要考点,本题属于理化合科题,由化学变化引起瓶内外产生压强差,引起相应的变化. 9.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结构中的( ) A.电子层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核外电子总数 D.中子数 【考点】 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 成. 【分析】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非常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少于 4个时,容易失去电子;多于 4个少于 8个时,容易获得电子;最外层为 8个电子时,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稳定.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解答】 解: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少于 4个时,容易失去电子;多于 4个少于 8个时,容易获得电子;最外层为 8个电子时,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核外电子总数、中子数无关,所以 B正确 A、 C、 D错误. 故选: B. 【点评】 元素的化学性质和 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0.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目的是( ) A.除去铜粉中的木炭粉:用灼烧的办法 B.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C.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用铁丝替代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用 HCl溶液与 Na2CO3溶液在烧杯中混合,比较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空气组成的测定;碳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专 题】 实验设计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铜和氧气加热会生成氧化铜,碳和氧气点燃会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灭火后不会产生任何的残留物进行分析; C、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 D、根据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需要在密闭容器中实验进行分析. 【解答】 解: A、铜和氧气加热会生成氧化铜,碳和氧气点燃会生成二氧化碳,除去碳的同时,铜也变质了,故 A错误; B、二氧化碳灭火后不会产生任何的残留物,故 B正确; 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实验不能用铁丝替代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故 C错误; D、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需要在密闭容器中实验,故 D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 11 小题,每空 1分,共 40分) 11.用化学符号回答下列问题: ( 1) 3个氧原子 3O ; ( 2) 2个镁离子 2Mg2+ ; ( 3)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的化学式 CH4 .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 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 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解答】 解:( 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3个氧原子表示为: 3O. (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 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2个镁离子可表示为: 2Mg2+. (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 CH4. 故答案为:( 1) 3O;( 2) 2Mg2+;( 3) CH4.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如图是从元素周期表中截取的三种元素的信息,请回答下 列问题: ( 1)甲中 A处的元素符号是 N ; ( 2)丙中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上图,其中 x的数值为 7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得到 (填 “ 得到 ” 或 “ 失去 ” )电子; ( 3)乙和丙中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由 钠离子和氯离子 构成的.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模型思想;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 1) A处的符号是氮元素的元素符号,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 2)根据当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若最外层电子数 ≥4 ,在化学 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 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 3)乙和丙分别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 1) A处的符号是氮元素的元素符号,其元素符号为: N. ( 2)丙中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当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则 17=2+8+x, x=7. 其最外层电子数是 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 ( 3)乙和丙分别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故答案为:( 1) N;( 2) 7;得到;( 3)钠离子和氯离子.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对小南河的水样进行如下实验,回答有关问题.。20xx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相关推荐
1) 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 (填操作名称 )除去固体杂质,再向水样中加入活性炭,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 变化(填 “ 物 理 ” 或 “ 化学 ” )。 ( 2) 通入氯气杀菌消毒,得到自来水,发生的反应如下: Cl2+H2O=HCl+HClO (次氯酸 ),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3) 为了判断得到的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 进行检验。
A.分子的运动性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 2)下图为初中化学几个与水有关的实验: ① 图 1中 A、 B分别与电源两极相连,其中 A与电源 极相连;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 图 2 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实验中采用逆流进出水的目的是 ;若某地水质为硬水,采用此净水器 (填“能”或“不能”)将硬水 软化。 鉴别得到的水是否为硬水的方法是。
摘走了( )个苹果。 冬冬上次考试是第 15 名,这次考试前进了 4 名,冬冬这次考试第几名。 □ ○ □ =□ ( 名 ) 答:冬冬这次考试是第( )名。 1王老师准备让明明和红红做 16 朵小红花,已经做了 7 朵。 他们还要做几朵。 □ ○ □ =□ (朵) 答:他们还要做( )朵。 三、列式计算 两个加数都是 6,和是多少。 □ ○ □ =□ 被减数是 13,减数是 6,差是多少。 □
5 分) 1.一个因数的中间有 0,积的中间( )有 0。 2.三位数 23 乘 3,积仍是一个三位数, 里大可以填( ) 3.一根铁丝正好围成一个长 10 厘米,宽 8 厘米的长 方形,如果把这根铁丝围成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 厘米 厘米 厘米 4.同学们排队做操,小明从前数是第 6,从后数是第 7,这一列共有( )人; A. 13 人 B. 14 人 人 5.下图中,图 1 和图
默然舀起一瓢水 问 这水是什么形状 这人摇头说道 水哪有 什么形状 智者不答,只是把水倒进了杯子。 这人恍然:“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杯子。 ”智者无语,又把杯子里的水倒进旁边的花瓶。 这人悟道:“我又知道了,水的形状像花瓶。 ”智者摇头,轻轻端起花瓶,把水倒入了一个盛满沙土的盆。 清清的水一下子融入沙土,不见了。 这个人陷入了沉默和思索。 智者弯腰抓起一把沙土,叹道:“看,水就这么消逝了
1、 536 高产栽培技术 优 536 系南平市农科所用自选恢复系 组育成的杂交中稻新组合,2005 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武夷山市从 2003 年引进该组合,通过两年的试验示范,该组合表现出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熟期适中,米质好等优点,现将其高产配套技术介绍如下: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秧田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施足基肥,采用湿润秧田,秧畦最好选东西向,3 叶 1 心时进行第 1 次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