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恢复生产水稻抢种技术要点内容摘要:

1、移栽水稻管理技术适用区域:已经移栽、前一阶段因地震管理不到位的水稻产区。 技术要点:抢施苗肥。 鉴于灾区受低温雪灾和地震灾害的双重影响,水稻移栽期较常年普遍推迟 7 天以上,秧龄较大。 同时,前一阶段所有精力都放在抗震救灾上而疏于田间管理。 因此,对已移栽的水稻要抢时施用苗肥和加大用量(比常年增加 10左右的氮肥),促进分蘖和防止“早穗”现象的发生。 加紧修复水利设施,保证灌溉。 由于本次灾害的重灾区既有阿坝州这类的山区,也有成都市的都江堰、彭州,德阳市的什邡和绵竹,绵阳市的安县等水稻主产区。 因此,只有加紧修复水利设施以保证灌溉,才能确保灾区水稻生产稳产增产。 若短期内无法恢复水利设施,应充分利用雨水,做好 2、保水、蓄水工作,尽可能减少因水分不足造成的产量损失。 加强病虫害防治。 根据植保部门的预报,抓好病虫防治,重点是防好螟虫。 水稻直播技术明白纸适用区域:秧苗已毁坏,但具有灌溉水源或短期内可恢复灌溉设施的地区,可采用直播稻。 技术要点:品种选择。 根据恢复生产的时间和当地气候生态条件,选择生育期在 120 天左右的早籼稻或早熟中籼稻品种直播。 抢时整地、直播。 整地要求:田面平整、干净、上实下松,每 34 米开沟起厢,以便于田间管理。 直播亩用种量为 3 公斤(常规稻)或 2 公斤(杂交稻)左右,以芽长为稻谷的 1/2、根长为谷粒相当的芽谷播种。 施肥。 总施肥量:氮肥 910 公斤、磷肥 34 公斤、钾肥 67 3、公斤/亩。 施肥方法:60的氮肥和钾肥和全部磷肥作底肥施用,30氮肥作分蘖肥施用,10的氮肥和 40的钾肥作穗肥施用。 灌溉。 播种至 3 叶期,以湿润灌溉为主,即沟中有水厢面无水。 3 叶后灌水上厢面,中期排水搁田,后期以间歇灌溉为主,成熟前 710 天断水。 病虫草害防治。 于播前 23 天用丁草胺等封闭型除草剂进行封杀,出苗后 1叶 1 心期用直播稻专用除草剂如杀草丹等补杀。 病虫防治根据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及时防治。 水稻制种田管理技术适用区域:水稻制种的地区。 技术要点:抓紧抢种。 目前,父本已经移栽,尚有部分母本没有移栽,要抓紧抢种栽插。 监测叶龄进程。 强化对父、母本叶龄进程的监测,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花期 4、相遇。 花期调控措施。 氮肥调控:一是超秧龄移栽的母本要重施苗肥,防止“早穗”现象发生和促进分蘖;二是根据叶龄监测,比对往年数据,及时调整父、母本的叶龄进程,促进或延缓父、母本的生育进程。 若父本早就要增施父本氮肥,若母本早则增施母本氮肥。 叶面肥调控:对父、母本较迟的一方喷施磷酸二氢钾可加快发育进程;对父、母本较早的一方喷施多效唑则可延缓发育进程。 九二 0 调控:对父、母本花期稍迟的一方适当提前喷施可加快抽穗,也利于花期相遇。 苗叶龄已经达到 7 叶左右,需在 6 月份才能移栽的地区。 技术要点:秧田管理。 在抓好秧田护苗和肥水管理的基础上,普遍在苗床喷施一次 (旱育秧)或 3 克/10 公斤水(湿润育秧 5、)多效唑溶液,既控制秧苗高度,又增强秧龄弹性,防止老苗。 抢时移栽。 切实做到“抢时”,并增加移栽密度,确保亩插 窝左右。 若秧苗高度旱育秧超过 30 厘米或湿润育秧超过 50 厘米,应割去部分叶尖,以利于早活棵。 除常规栽插外,可采用免耕栽培技术。 一是清理前作残茬(清理移出)和杂草(喷施灭生性除草剂如农达、克无踪等)。 二是灌水浸泡 2以上,使土壤表层软化,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 三是抛秧或机具撬窝栽插。 亩抛栽 兜左右。 肥、水管理。 提倡“底肥一道清”,即将苗肥提前到底肥一次性施入(氮肥以碳铵为好)。 若出现早穗现象,苗期再追施一次氮肥(亩施尿素 10 公斤)。 其他田间管理同常年生产。 灌溉设施无法恢复,建议改种旱作物。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