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中考化学专项练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含解析内容摘要:
H2Y、 HX、 H3Z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三种酸分别与镁反应的方程式,结合反应的酸的分子数目之比分析酸的种类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 2HX+Mg=MgX2+H2↑ , H2Y+Mg=MgY+H2↑ , 2H3Z+3Mg=Mg3Z2+3H2↑ ,生成氢气相等,说明消耗的氢原子的个数相等,假设产生的氢原子的个数都是 6个,则消耗的 HX 的分子 6 个,消耗 H2Y的分子个数为 3,消耗 H3Z的分子个数为 2 个,因此反应消耗 a、 b、 c 的分子数 目之比为 3: 6: 2,相对于的酸及分子个数关系是 3H2Y、 6HX、 2H3Z,因此: A、反应消耗 a、 b、 c的分子数目之比为 3: 6: 2,相对于的酸及分子个数关系是 3H2Y、 6HX、2H3Z,对应的原子个数相等,故选项错误; B、同种金属与不同的酸无法比较反应速率,故选项错误; C、不同的酸的酸根不同,无法比较相对原子质量,因此无法比较相对分子质量,故选项错误; D、通过以上分析, a、 b、 c分别为 H2Y、 HX、 H3Z,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与酸的反应,以反应表达式的形式出现,要注意和对应 的实际的酸对应进行分析,难度较大. 9.将一定质量金属 M 的粉末放入盛有 Cu( NO3) 2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 AgNO3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蓝色滤液和滤渣.根据实验分析,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金属活动性顺序: M> Cu> Ag B.滤液中一定含有 M的阳离子和 Cu2+ C.滤渣中一定含有 Ag和 Cu D.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可能产生白色沉淀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会将排在后 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会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 A、将一定质量金属 M的粉末放入盛有 Cu( NO3) 2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 M比铜活泼,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 AgNO3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蓝色滤液和滤渣,铜比银活泼,所以金属活动性顺序: M> Cu> Ag,故 A正确; B、滤液中一定含有 M的阳离子和 Cu2+,故 B正确; C、铜可能刚好与硝酸银反应,所以 滤渣中一定含有 Ag,可能含有铜,故 C错误; D、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所以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可能产生白色沉淀,故 D正确. 故选: C. 【点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金属可与盐酸反应,前面的金属才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铁在置换反应中生成亚铁盐,溶液显浅绿色. 10.用廉价金属回收贵重金属是工业生产中的一道重要程序.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中进行了模拟实验.向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银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 B.滤液质量比反应前原溶液质量大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滤渣中一定含有银 D.若反应后所得滤液呈浅绿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铁、铜、银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排在铜和银的前边,可以和硝酸银及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银和铜以及硝酸亚铁,然后结合选项中的信息进行分析. 【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排在铜和银的前边,可以和硝酸银及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银和铜以及硝酸亚铁. A、加入的铁少量,不会将银全部置换出,滤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铜、硝酸银、硝酸亚铁 ,故A正确; B、每 56 份质量的铁会置换出 64 份质量的铜和 216份质量的银,所以滤液质量比反应前原溶液质量小,故 B错误; C、铁会首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滤渣中一定含有银,故 C正确; D、反应后所得滤液呈浅绿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铜、银,可能含有铁,故 D错误. 故选: AC. 【点评】本题考查的金属与混合盐溶液的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11.往 AgNO3和 Cu( NO3) 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分析,你认为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 A.滤渣一定有 Fe粉 B.滤渣一定有 Cu粉 C.滤液中一定有 Fe2+ D.滤液中一定有 Ag+、 Cu2+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金属银、铜、铁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铁 > 铜 > 银,当把铁粉加入到 AgNO3和 Cu( NO3) 2的混合溶液中,首先置换出银,银被置换完才继续置换铜;过滤后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加入的铁已全部发生了反应.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加入的铁有剩余,则一定有银、铜被置换出来;由于铁粉过量,所以硝酸铜、硝酸银全部参加反应;因此,只能得到滤液中一定含有 Fe( NO3) 2,滤渣中一定含有 Ag、 Fe、 Cu 的结论.由以上分析可知: A、滤渣中一定有 Fe 粉,故 A正确; B、滤渣中一定含有 Cu,故 B正确; C、滤液中一定有 Fe2+,故 C正确; D、滤液中一定没有 Ag+、 Cu2+,故 D错误. 故选: D. 【点评】金属放入盐的混合溶液中,首先把活动性最弱的金属置换出来,置换的先后顺序为由弱到强, 最强的最后置换出来. 12.用三块相同的铝片(均已去除氧化膜)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 1:取第一块铝片,放入稀硫酸中,有明显的现象 实验 2:取第二块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实验 3:取第三块铝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的现象 实验 4:将实验 3中的铝片取出,洗净后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没有明显的现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实验 1中可以观察到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B.由实验 2可以得出金属铝比铜活泼 C.铝片与浓硫酸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D.浓硫酸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有差别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A、根据排在氢前面的金属会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进行分析; B、根据排在前面的金属会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 C、根据浓硫酸有强氧化性进行分析; D、根据浓硫酸可以将铝氧化成氧化铝进行分析. 【解答】解: A、排在氢前面的金属会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故 A正确; B、排在前面的金属会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 B正确; C、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铝氧化成氧化铝,所以铝可以与浓硫酸反应,故 C错误; D、浓硫酸有强氧化性,稀硫酸没有,故 D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和浓硫酸的强氧化性,需要加强识记. 13.下列关于金属制品的使用不合理的是( ) A.铜可以用来制作导线 B.不锈钢可用于制作外科手术刀 C.在铁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和石灰水配制农药 D.不能经常用钢丝球擦洗铝锅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生铁和钢.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A、根据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不锈钢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进行分析判断 . D、根据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用来制作导线,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不锈钢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可用于制作外科手术刀,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不能在铁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和石灰水配制农药,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用钢丝球擦洗铝锅,会破坏氧化铝薄膜,不能用钢丝球擦洗铝锅,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 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与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下列金属制品中最不容易被酸雨腐蚀的是( ) A.镀锌水管 B.铜制器皿 C.铁制栏杆 D.铝合金门窗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酸雨的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后面的金属,不与酸反应,位于氢前的,都能与酸反应,据此分析. 【解答】解: A、锌位于氢前,与酸反应,故选项错误; B、铜位于氢的后面,不与酸反应,故选项正确; C、铁位于氢前,与酸反应,故选项错误; D、铝位于氢前,与酸反 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以酸雨为载体,考查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明确金属的性质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解题的关键. 15.在氯化亚铁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含有铁,一定没有镁、锌 B.得到的滤液一定是无色的 C.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和锌,一定没有镁 D.滤液中一定含有锌离子和镁离子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镁 > 锌 > 铁,加入一定量 的锌粉,锌不会置换出氯化镁中的镁,锌会置换出氯化亚铁中的铁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镁 > 锌 > 铁,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不会置换出氯化镁中的镁,锌会置换出氯化亚铁中的铁,所以 A、锌能够和氯化亚铁反应产生氯化锌和铁,因此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可能含有锌,一定没有镁,故 A错误; B、若锌的量较少,不能把氯化亚铁完全置换出来,溶液则为浅绿色,故 B错误; C、若锌的量较少,不能把氯化亚铁完全置换出来,则滤渣中只有铁,没有锌,故 C错误; D、锌能够和氯化亚铁反应产生氯化锌和 铁,和氯化镁不反应,因此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锌和氯化镁,含有的阳离子为锌离子和镁离子,故 D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分析,注意半定量(如一定量、过量、少量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16.将红色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上加热,铜丝表面变为黑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色铜丝表面变黑,是因为生成了氧化铜 B.红色铜丝表面变黑,是因为铜发生了还原反应 C.立即把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溶液会出现蓝色 D.立即把变黑的铜丝插入酒 精中,铜丝变回红色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A、根据铜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进行分析; B、根据铜得到了氧,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进行分析; C、根据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进行分析; D、根据氧化铜能将乙醇氧化成乙醛,而自己还原成铜进行分析. 【解答】解: A、铜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故 A正确; B、铜得到了氧,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故 B错误; C、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 C正确; D、氧化铜能将乙醇氧化成乙醛,而自己还原成铜,故 D正确. 故选: B. 【点 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氧化铜的相关性质,难度不大,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中各个反应的判断标准. 17.硫酸铜溶液能用于植物灭菌治病.配制好的溶液,若用铁制容器盛放,铁制容器内壁上会产生一层红色物质.下列解释和结论正确的是( ) A.铁的表面被腐蚀了,使铁生锈,该红色物质是铁锈 B.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铁置换出铜,红色物质是铜 C.铁与硫酸铜发生了置换反应,红色物质是铁锈 D.铁与硫。20xx中考化学专项练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含解析
相关推荐
B. The fox C. The monkey ( ) 4. Daming likes the very much. A. bear B. elephant C. zebra 小学三年级英语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听力部分 一、听音, 选 出 录 音所 读 句子中所含有的 单词 或字母。 ( 10 分) ( )1. A. jeep B. peach C. juice (
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植物油 B.西红柿 C.马铃薯 D.红烧鱼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人类需要的营养 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解答】解: A、植物油中含有丰富的油脂. B、西红柿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马铃薯中含有丰富的糖类物质. D
= 21247。 24= 验算: 验算: 247。 247。 33 (保留两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三、解决问题 1.五( 3)班共有 37 人,如果平均每人回收 千克废纸, 1 千克废纸可以生产 千克再生纸。 回收的废纸可生产多少千克再生纸。 2.李家村用抽水机浇地抗旱, 3 台抽水机 小时共浇地 公顷,平均 1台抽水机每小时可以浇地多少公顷。 680 千克饼干
题 90%以上的居民是 ________种人,因此这里又被称为“ ________”。 此外这里还有 ________人、 ________人和 ________人。 ,他们的鼓声有的是 ________、有的是 ________、有的是 ________。 ________,目前又大力
( 2)①是 _______港;该港口终年不冻,原因是受 _______影响,该港口临 _______海。 ( 3)③是俄罗斯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海港,名称是 _________,又称 _________;临 _________海,该港口附 近地区属 _________气候。 ( 4)②是 _________市,临 _________海,该市是俄罗斯第 _________大城市。 ( 5)④是
2、秧季节早,气温低,稻苗生长慢,秧龄宜适当长些;在气温较高时育秧,稻苗生长快,秧龄则宜短些。 3、稀播匀播。 秧田播种量应根据秧龄长短及育秧季节气温高低而定。 原则上要求稀播匀播,使每株秧苗都能得到足够的阳光、空气和养料,达到生长健壮。 如播种过密,则会造成后期秧苗受光量减少,影响碳素同化作用,发根力降低,苗体不壮,易烂秧。 一般说来,春稻田 20 天以内的小苗,每亩下种 1802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