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中考物理沪科版第二次模拟试题word版8内容摘要: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3 30176。 法线 A O 图 6 B M N A 乙 甲 电源 ( ) ( ) 物体放入 甲 容器中 (水不溢出) 和 放置在柱体乙上面,使甲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化量与柱体乙对地面压强变化量的比值最小,求这个最小比值。 27. 如图 15( a) 所示电路中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定值电阻 R2 阻值为 10欧,闭合电键后,通过 R2 的电流为 安,干路中的电流为1 安。 求: ① 电源电压 U; ② 定值电阻 R1 消耗的电功率 P1。 ③ 现有标有 “ 20Ω 2Α” 、 “ 50Ω 2Α”字样的滑动变阻器可供选择,有表盘如图 15( b)所示的电流表可接入电路。 选择变阻器替换其中的一个电阻,并将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闭合电键 S,移动变阻器的滑片 P,使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为 安 ~ 安。 请通过计算说明选择变阻器 _______替换 _______(选填“ R1” 或 “ R2” ) ,并求出滑动变阻器的阻 值范围。 28. 如图 16( a)所示,电源电压为 18 伏保持不变 , 定值电阻 R1 的阻值为 21 欧,闭合电键 S 后 , 电流表示数为 安。 求 : ①电阻 R2 的阻值; ② 现有标有 “ 50Ω 2Α” 、 “ 150Ω 1Α” 字样的滑动变阻器可供选择,有一个表盘如图 16( b)所示的电压表可接入电路。 当选用标有 _______字样的变阻器替换电阻 (选填“ R1”或“ R2”),并把电压表接入_______两端 (选填“ AB”、“ CD”、“ AB” 或 “ CD”), 在移动变阻器滑片 P 的过程中,使电压表示数的变化量 U 最大。 求电 压表示数的最大变化量 U。 五、实验题(共 18 分) 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答。 29. 如图 17( a)、( b)所示,某小组同学以硬纸板为研究对象,利用弹簧测力计、细线等器材进行实验,该小组同学是在做“探究 ( 1) ”实验。 按图 17( a)所示进行实验操作时,应在硬纸板处于 ( 2) 状态下读取测力计的示数;按图 17( b)所示进行实验操作时,放开硬纸板前,应使两测力计的示数 ( 3) ,两细线对硬纸板拉力的方向 ( 4)。 物体 密度 体积 A 3ρ 水 2V B 2ρ 水 V C 水 V S R1 R2 ( a) 图 15 ( b) 图 14 甲 乙乙 ( a) 图 16 ( b) A B C D R2 R1 A S 30. 在“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中,为了 达到实验目的 , 要 控制 ( 5) 相同 , 需多次改变导体 ( 6) (选填“两端的电压”或“通过的电流”)。 该实验中,需要多次更换导体重复实验 , 目的是为了 ( 7)。 在 “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 实验中,当杠杆处于如图 18 所示的位置时, 应该进行 的 操作是 ( 8) ,直到杠杆 水平平衡。 31. 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圆柱体浸入液体的过程中台秤示数的变化情况。 如图 19所示他们将体积为 10 分米 3 的圆柱体 A 浸入液体中, 逐步改变其浸入液体的体积,读出相应的台秤示数 F,将 V 浸 和 F 记录在表一中。 然后,他们变换液体重复实验 ,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为进一步研究F 和 V 浸 的 关系,他们计算了相邻两次实验中 V 浸 及 F 的变化量 V 浸和 F,并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两列中。 (已知 ρ1< ρ2) ①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6 或 7~ 12 中 F与 V 浸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在圆柱体浸入同种液体的过程中, ( 9)。 ②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6和 7~ 12 中 F与 液体密度的 关系 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在圆柱体浸入不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