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结实期的管理要点内容摘要:

1、稻从出穗到成熟的过程叫结实期,这一过程约需 3045 天,不同品种、不同季节历期天数不同,小粒品种和早稻一般约 35 天,大粒品种和晚稻需较长时间。 水稻结实期决定稻谷粒重和最终产量。 水稻粒重是由谷粒大小及成熟度构成的,籽粒大小受谷壳大小的约束,成熟度则取决于结实灌浆物质积累状况。 籽粒中物质的积累主要决定于该时期光合产物积累的多少。 如水稻出现早衰或贪青徒长以及受不良气候因素的影响,就会灌浆不好,影响成熟度,造成空秕粒,降低粒重,影响产量。 因此,促进粒大、粒饱,防止空秕粒,是水稻结实期栽培的基本要求。 水稻结实期管理总的原则是:养根、保叶,防止叶片早衰。 一、巧施壮尾肥或壮粒肥从抽穗至乳熟期间追施壮尾 2、肥或壮粒肥,一般对穗数适宜、粒数多、上四叶直立型的水稻品种,以及在抽穗期氮素营养状况差、根系功能良好的水稻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施用壮尾肥或壮粒肥利于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功能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提高千粒重。 壮尾肥或壮粒肥要早施,一般在齐穗期亩用复合肥57 公斤或硫酸铵 斤稀释 50100 倍,或用稀尿水,在抽穗后23 天的午后闭花时喷洒叶面。 对于出现“一路青”或贪青迟熟的田块,结实期不能施用氮肥,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 1000 倍液,亩用液量为 75 公斤,以促进早熟及提高千粒重。 二、合理灌溉,适时排水在抽穗扬花期,田间水层的管理要有利于花粉充分散粉受精,水稻开花的最适温度是 3035,湿度为 7 3、080。 一般自然条件下影响授粉的主要因素是湿度高,不利散粉,因此扬花期田间水层的管理以湿润管理为好。 在特殊情况下,如遇高温或干热风天气,要灌深水层,以调节田间小气候。 灌浆期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灌水办法,即灌一次水后自然落干 12 天,再灌一次。 这样可以达到以气养根、以水保叶的目的,有利于促进籽粒灌浆,防止早衰。 进入蜡熟期,则采取干干湿湿、以干为主的灌水方法,即灌一次水后自然落干34 天,再行灌水,至收割前 710 天把水放干。 如果水稻出现“一路青”或后期贪青晚熟,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即排干稻田中的水进行晒田,晒田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要依苗色而定,如果晒田 1 周左右禾苗已经转黄的要停止晒田。 三、及时防治病虫害水稻结实期的病虫害主要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 稻瘟病的防治可用多菌灵或稻瘟净或 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稻纵卷叶螟防治根据病虫测报抓住防治适期,用杀虫双、乐果和敌敌畏防治;稻飞虱的防治用扑虱灵或虱纹灵;白叶枯病可用杀虫双等防治。 目前市面上防治这些病虫害的农药很多,购买也很方便,各种农药的用法和用量可参巧有关说明书,最主要的是对病虫害要及时发现,及时防治。 四、适时收获水稻一般在蜡熟后期至完熟初期收获。 此时谷粒及茎、叶、穗均已变黄,及时收割可避免台风频繁造成倒伏减产。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