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镍粉项目可行性分析(环评(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初级职称 1人。 以球形氢氧化镍 及球形氟化钾 为主业,继续开发与电子信息产业相关的新材料和新产品,集中力量致力于能源材料及电子元器件方面的开发,坚持“开发一代,储备一代,应用一代”的指导思想,以绿色能源材料球形氢氧化镍为主,同时以超细镍粉、液体硫酸镍的研发和产业化为重点,逐步加大科技投入,实现“一链多品”的产业结构布局,把企业发展成为我国储能材料的规模化示范企业。 年产 150 吨超细镍粉项目可行性分析 第 8 页 共 17 页 第三章 项目的可行性及成熟性分析 一、项目的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 当今超细镍粉粉的制备有羰基镍热分解法、电解法、 蒸发-冷凝法、联氨 还原法、电化学法、化学气相凝聚法( CVD) 法等 多种方法。 国内大多采用 羰基镍热分解法,如镍产品占 90%市场的金 川公司。 此法生产的 镍粉容易烧结但粒径增大,原料羟基镍是一种剧毒物质。 电解法 消耗太高。 蒸发-冷凝法 该法缺点生产效率低,颗粒易氧化,技术要求高,成本昂贵。 联氨还原法原料中联氨有毒; 电化学法 是工业上常用方法,但制得的镍粉较粗,能耗较高。 凯特新材料公司 选用 气相还原 法。 因为 采用 气相还原 法, 设备简单,产率高,颗粒尺寸小、分布均匀,投资较小,有较好发展前景 ,且有成熟的技术和市场。 开发高性能镍内电极 MLCC产品,其内电极成本不到银钯电极的 5%,具有极好的技术优势和经济优势。 根据 1998年 MLCC年年会外商提供的信息, 1997— 20xx年全球 MLCC的平均年增长率将达到 17%,其中以镍电极MLCC为代表的贱金属 MLCC的年增长率将达到 48%。 因此,要想在竞争激烈的 MLCC市场中站稳脚根,必须大力加速贱金属 MLCC的生产开发。 年产 150 吨超细镍粉项目可行性分析 第 9 页 共 17 页 日本太阳诱电公司在 98年已实现 MLCC内电极 100%的贱金属化。 材田和京瓷公司也在 20xx年大幅度增加了镍电极 MLCC产品的比例。 日本太阳诱电公司正在不遗余力的 推进用大容量镍电极取代钽铝电解电容器的技术推广工作。 国内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多年研发,现己突破镍铜贱金属内电极的制造技术,形成了从瓷料、生产设备到生产工艺技术的全线突破, 20xx年采用镍电极的 MLCC产品的产量己占其总产量的 70%,成本的降低,大大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 另外,成立于 20xx年的深圳市宇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引进与自主开发,己掌提高 Q值、高性能贵金属内电极 MLCC和低成本、高比体积贱金属内电极 MLCC的制造技术,现 20xx年产能将突破 100亿只、 20xx年产能将突破 200亿只。 可以说, MLCC的发展已经进入了镍电极的时代。 除此之外,其它内资企业在技术上的差距一时恐怕难以克服。 广东风华公司愿为国内企业提供全面支持,这对内资企业发展 MLCC是很大的喜讯,与其合作即可快速上马。 二、 项目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 1. 项目的基本原理: Ni 粉 生成,用方程式表述: Ni(OH)2+H2= Ni+H2O 将纯净的球形 Ni(OH)2装入 还原反应弹中,高温下用氢气还原,年产 150 吨超细镍粉项目可行性分析 第 10 页 共 17 页 得到 镍粉 , 洗涤烘干后,再将得到的镍粉用物理方法进行破碎,即得到 分散性好 的超细镍粉。 2. 项目的关键技术 镍粉性能的好坏, 完全取决于内部微晶结构尺寸大小、晶格的缺陷等因素,影响这些主要因素的是氢还原炉体系 的加热温度、冷却温度、反应压力、保护气体、反应气体的流速 和破碎方法 等, 本项目的关键技术在于如何稳定反应体系、反应温度、升温速率、反应体系的压力、气体的流速、生产中晶核产生量、连续化程度 、 原料配方 以及破碎方法 等。 三、项目的成熟性和可靠性 作为 高容量 MLCC内电极用镍粉,要求镍粉的粒径在 m左右,球形度较好,表面光洁,粒径较均匀 ,振实密度较高。 符合 MLCC镍内电极用粉要求的 特征是 : (1)具有均匀的球形和高结晶性, 晶体结晶度 680A0。 (2)粒度分布很窄 (平均粒径 — )。 (3) 松装密度 g/cm3 , 最小振实密度: g/cm3。 (4) 纯度高 (Ni> 99. 9% ) Fe:%,O2:%。 (5。超细镍粉项目可行性分析(环评(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