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前期本田的管理内容摘要:

2、进增加早期分蘖,保证幼穗分化时的有效分蘖数。 只有加强肥水管理,才能达到壮根、壮秆、分蘖适中的效果。 合理施肥,确定基肥与追肥的比例。 从水稻吸收养分累积的趋势看,拔节期以前将吸收总量的 60%以上,从移栽到拔节的时间长短,无论是早、晚稻一般是一个月左右,这段时期水稻营养器官生长、发生分蘖,是水稻高产的基础时期,所以在水稻生长的早期必须提供大量的营养元素。 从土壤养分供应情况看,早稻生育前期气温低,肥料分解慢,在施用绿肥或农家肥做基肥的情况下,前期土壤养分较难满足早稻早生快发的要求;进入生育后期因气温较高,肥料分解快,如基肥与追肥用量充足和分配恰当后期不会发生缺肥现象;晚稻前期气温高,后期气温低,土壤 3、肥料的供应是前多后少,一般情况下,晚稻生育期容易发生脱肥现象。 再从肥料的特点看,有机肥大都是绿肥(猪牛栏粪、土杂肥等),这些肥料分解慢,肥效长,营养元素种类多,但是每种元素含量低。 为提高肥效,应在插秧前整地时施入,与土壤充分拌匀,使肥土相融提高肥效。 因此施足基肥是保证水稻高产的重要条件。 由于早、晚稻生育期间气温不同,吸收养分的趋势也不一样,早稻基肥约占总用肥的 80%,晚稻基肥约占总用肥的 70%。 还要根据选用的杂交组合,土壤肥力状况及气温的不同灵活掌握。 总之基肥与追肥是相互关联的,基肥施的多追肥可少施;反之,基肥施的少,追肥可多施。 早施追肥,促进早生快发。 水稻返青后需肥量逐渐增加。 此时,由于 4、温度一般仍较低,土壤中的养分释放的少,又由于基肥是全层施,根系多分布于表层土中,因此,养分供应不足,应及时施用分蘖肥。 分蘖肥主要是氮肥,一般占整个生育期的 20%30%。 在肥水管理上应追求一个“早”字,早施促早发,为壮苗、大穗、高产打基础。 要求在秧苗返青后(5左时间)立即追肥,尿素 610 公斤/亩,或硫酸铵1520 公斤/亩。 一般土壤肥力高的田块可少施,土壤肥力低的田块可多施,壮苗早插的可少施,弱苗晚插的可多施。 施肥后,田间要保有水层,不能排水,自然落干后灌水。 另外,雨天及上午露水未干时不要施肥,以免叶片粘上化肥,烧坏稻苗。 科学管水,适时狠抓晒田。 在插秧后的 2内,除了抛秧田不灌水,仅保持田 6、进禾秆坚硬,增强抗逆能力,防止水稻后期倒伏。 经生产实践证明,晒田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一般可增产 8因此,要在预期穗数苗的 70%80%时进行脱水晒田,抛秧稻则要提早至 65%时脱水晒田,并采用多次轻晒的方法,把高峰苗控制在预期穗数苗的。 晒田的程度有重晒、轻晒之分,应根据苗情、肥力、耕层、土质、地势等进行综合考虑,凡发棵早,叶色浓,长势旺,泥脚深,冷浸田,底肥足的均宜早晒、重晒、且晒的时间可稍长,特别是对那些长期渍水,土体糊烂,脱水缓慢的田块,更应重晒;反之,则宜迟晒、轻晒,且晒的时间要短。 但无论轻晒或重晒,都要达到“新根跑田面,老根往下扎,叶片硬且直”的要求。 为提高晒田质量,插秧时要预先留好晒田沟,每次中耕均把田扒平,晒前开好腰沟,以利排水。 同时,要严格控制分蘖肥的施用,以防形成过大群体。 加强病虫草害防治。 秧苗移栽返青成活后,选用适宜的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最好与第一次追肥混匀施用)。 同时注意及时防治稻蓟马、稻飞虱、螟虫和纹枯病、稻瘟病等病虫害。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