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以中国区域为背景综合题含解析内容摘要:
积逐渐减小的过程。 这一过程导致可耕地面积不断缩减;耕种条件越来越差;土壤逐渐贫瘠化;水土流失加剧。 3黄土高原上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沟谷地貌,减少高原面上的沟谷数量和面积,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平整土地可以使黄土高原地表不易形成径流,或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从而减少冲沟和沟壑的形成,有利于减少和阻止地表形态破碎。 有利于耕地面积扩大;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有利农田灌溉。 可能导致平整后的土地更加疏松,加剧了水土流失,破坏了原有的耕作层。 【考点定位】黄土地貌及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名师点睛】该题以黄土地貌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景观图为材料,考查黄土地貌形成原因、影响和治理措施。 黄土高 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源头地区 —— 山区 —— 侵蚀和淤积;水土流失下游地区 —— 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生态恶化 —— 干旱灾害频繁;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①黄土特征: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易侵蚀。 ②降水集中、多暴雨( 300650mm,集中于 9 三个月)③地质构造:构造运动强烈、高低起伏、多地震。 ④植被:历史上存在森林、森林草原,现在植被稀少。 人为原因:开垦坡地、毁坏树木、过度放牧、开矿、无计划修建窑洞。 (3)黄土高 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根本措施:改善植被条件—— 生物措施 —— 植树种草;应急措施 —— 工程措施 —— 兴修水库、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全面规划、标本兼治 —— 小流域综合治理。 ( 2020•重庆卷) 13.( 2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 图 4为我国某类古典园林的主要分布区域,明清时期该区域经济繁荣,园林建设蔚然成风。 ( 1)说明明清时期该区域园林迅速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 9分) ( 2)湖、池、泉等丰富多样的水景是该区域园 林的突出特点之一。 分析该区域自然条件对营造园林水景的有利影响。 ( 13 分) ( 3)以木结构为主的亭、台、楼、阁等建筑是我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图 4 所示区域自然条件对该地古典园林建设可能产生的危害提出两条防护措施。 ( 4分) 【答案】 ( 1)经济发达(资金充足),文化繁荣,市场需求大;水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能工巧匠多。 ( 2)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能满足营造园林水景的水量需求。 ②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利于园林水景水源的汇集。 ③河网稠密(水系发育),水体类型多样,为营造丰富多样的 园林水景提供资源条件。 ④沉积物松散,地下水丰富且埋藏浅,有利于减少水景营造的工程量和成本。 ( 3)防火;防潮;防蚁虫;防雷击等。 ( 2)本小题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其实质是考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可从气候、地形、水系(河流)、地下水等方面加以分析,分析时应先说明上述各方面自然环境要素的特征,再说明该特征对该地园林水景的有利影响。 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能满足营造园林水景的水量需求;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利于园林水景水源的汇集;河网稠密,水体类型多样,为营造 丰富多样的园林水景提供资源条件;沉积物松散,地下水丰富且埋藏浅,有利于减少水景营造的工程量和成本。 ( 3)该地纬度较低,夏季气温高,木结构为主的亭、台、楼、阁等建筑易发生火灾,因此应注意防火;该地降水丰富,尤其是每年夏初受准静止锋影响,常形成连续性阴雨天气,空气湿度大,应注意防潮;水热充足,易使蚁虫滋生,木结构建筑应注意防蚁虫;该地夏季气温高,大气对流旺盛,易形成雷暴天气,应注意防雷击。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园林建设的区位条件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名师点睛】近年来,高考文综地理综合题注重 区位问题的考查,该题以古典园林为切入点,采用区域地图展示地理信息,将园林建设的区位条件、区域自然条件对营造园林水景的有利影响、区域自然条件对古典园林建设可能产生的危害的防护措施等问题联系起来,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区域定位为突破点,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的分析为解答问题的关键点,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能较好的考查学生区域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 2020•浙江卷) ,完成( 1) ( 3)题。 ( 26分) 材料一 图 1为长江下游部分地区略图。 图 2为长江江苏段岸线资源结构图。 岸线资源 包括港口 和工业生产等所需的相关水域和陆域,一级岸线优于二级,二级优于三级。 材料二: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大量的出口组装制造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生产配套。 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迁移或不迁移的选择。 ( 1)说明该地区建设众多引排工程的主要原因。 ( 8分) ( 2)长江江苏段 ______________岸岸线资源条件较好,说明理由岸线资源适宜发展资金密集型工业的主要原因。 ( 8分) ( 3)苏州某组织制造企业研究是否前往安徽的方案。 如迁移,其生产条件有何变化。 若不迁移,其需要采取什么应对措施。 ( 10分) 【答案】 ( 1)径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地势低平;旱涝灾害多发;人口和城市密集,经济发达等。 ( 2)北。 原料和产品多为大宗商品,宜采用水运;用水量较大,沿长江分布,用水便利;环境容量较大。 ( 3)变化:生产成本降低;配套不完善;运输成本上升。 措施: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名师点睛】 根据问题找答案,建设引排工程,说明该地旱涝灾害较多,所以要分析旱涝灾害多 的原因。 另一角度是灾害损失大,越是人口密集, 经济发展地区,灾害损失越大。 根据材料可知岸线等级的划分,读图 时要通过图例分析出差异,也就容易判断工业布局区位及原因。 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需要从有利、不利两方面分析。 ( 2020•安徽卷) 35. ( 34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 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 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 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 ℃。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 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 20 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 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 鹅的生存与繁衍。 ( 1)描述图示区域河流干流流向。 ( 10分) ( 2)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 14分) ( 3)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 10分) 【答案】 (1)(自源头 )由东向西流经小尤尔都斯盆地,至巴音布鲁克附近向南流入大尤尔都斯盆地,然后再向东南流出本区。 ( 2)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层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 3)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 区的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解析】 【名师点睛】该题中国部分区域图为材料,通过对 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的分析,考查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第( 1)问,难度不大,注意是判断干流的流向,结合图中等高线和河水往低处流的特点,可以得到答案;第( 2)问,分析湿地的成因,可以结合书上学过的三江平原的湿地成因,但同时注意两者的区别,该区域巴音布鲁克湿地是位于天山上,海拔较高,成因表述不 能完全照搬,这就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能力;第( 3)问,这问难度不大。 ( 2020•福建卷) 36.( 37分)图 17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 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材料二 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 ( 1)说出渭河平原南北两侧(沿 108176。 E)的地形特征差异。 ( 8分) ( 2)简述甲、乙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 12分) ( 3)分析楚河中游地区出现 “秦腔飞地”的原因。 ( 8分) ( 4)楚河中游地区某中学的同学对造纸厂的规模是否扩大展开讨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看法。 选择你支持的一种看法,并为其提供论据。 ( 9分) A:可扩大造纸厂规模。 B:不宜扩大造纸厂规模。 【答案】 ( 1)( 8分)南侧: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南高北低),起伏较大。 北侧:以高原为主,地势较低(北高南低),起伏较小。 ( 2)( 12 分)地处河 谷平原,地势平坦宽阔;气候较温和,河流较多,水源充足;周边地区农业基础好,农产品丰富;交通便利,是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 3)( 8分)地处古代丝绸之路;自然地理环境较好;关中地区人口迁移到此聚居,带来秦腔文化,并世代相传到今。 ( 4)( 9分) 支持 A:农业发展为造纸工业提供更多的资源;两国经贸合作的加强,资金来源更充足;先进设备的引进,林木等资源利用率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扩大。 (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支持 B: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大,市场有限;扩大造纸厂规模可能加剧水资源紧张;可能产生水体、环境 污染;砍伐林木可以导致生态破坏。 (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 3)联系材料分析,楚河中游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交通便利;且临近河流,地形平坦,自然环境好;“ 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表明 关中地区人口迁移到此聚居,带来 秦腔文化,并世代相传到今。 ( 4)从该地造纸厂的区位优势分析 A观点,从资源利用分析,当地农业发展可为造纸工业提供原料;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林木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国际合作分析, 两国经贸合作的加强,资金来源更充足,可以扩大造纸厂规模;从市场分析,经济发展,会使市场扩 大。 从市场规模、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分析 B观点,从市场规模分析,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大,市场有限;从保护环境角度分析,当地降水较少,水资源缺乏,扩大规模会加剧水资源紧张;污水排放量增大,会造成水污染;砍伐林木增多,可以导致生态破坏。 考点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形特点、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工业生产。 【名师点睛】地形特点描述主要从两方面:一是地形类型及分布,二是地势起伏状况。 造纸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产生大量废水;木材造纸工艺中原木处理所剩树皮、除沙器中排出沙石铁质等杂物、废 纸造纸工艺中粗选排出粗大杂物、脱墨污泥、废水处理所得污泥等,都形成了造纸厂的大量废渣;所用蒸汽的生产过程要消耗化石燃料,若追溯到源头,原木生长、采运过程也要消耗能源,因而排放 CO SO NOX 等有害气体。 ( 2020•北京卷) 36.( 36分)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 1)说明百余年来北京至张家口之间交通运输的变化,并分析此变化对聚落兴衰的影响。 ( 10分) 2020年 7月,在北京市延庆县召开的第 11届葡萄大会上,延庆与张家口市怀来县签订了葡萄产区合作协议,打造“延怀河谷,葡萄 酒乡”品牌,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 2)简述“延怀河谷”协同发展葡萄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 10分) 北京市与张家口市联合申办 2022年冬奥会。 ( 3)概述崇礼作为雪上项目主赛场的气候条件。 ( 8分) 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张家口市积极推进能源生产结构调整。 ( 4)举例说明张家口市能源生产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地理条件。 ( 8分) 【答案】 ( 1)运输方式变化大,出现铁路、公路、高速公路;交通线路增多,路网密度变大。 古代驿站衰落;部分聚落(张家口、崇礼等)等级提升。 ( 2)利用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助于扩大 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增加劳动力就业,提高收入;缩小区域差异。 ( 3)与周边地区相比较,崇礼冬季积雪时间较长,在 75天以上;平均风速较小,在 2米 /秒以下。 ( 4)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如风速较大,开发风能;日照较充足,开发太阳能;生物质能资源丰富,开发生物能。 【名师点睛】 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变化。 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展,会促进该地区聚落发展,同时,一个地区交通线路地位的下降,会导致该地区聚落衰落。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是区域之间在经济交往上日趋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关联互动,从而达到各 区域的经济均持续发展的过程。 统筹区域经济,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 ( 2020•广东卷) 4( 30分)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 ,是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等四个相连湖的总称 ,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种的重工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 5)题。 材料一 南四湖地理位于示意图(图 9) 材料二 南四湖及周边地区。20xx-20xx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以中国区域为背景综合题含解析
相关推荐
2、心叶上冲,脉纹较清晰;植株半紧凑型,成株叶片 1114 片,植株抗倒伏;花丝为淡黄色,花药黄绿色,雄穗分枝适中;株高 215位高 80穗性状:果穗柱形,穗长 右,穗粗 右,1418 行,白轴,籽粒为淡黄色,硬粒型,百粒重为 31g 左右,容重 769g/L,出籽率 生育期:北粘 1 号属早熟糯玉米单交种,在适应区生育期 103 天左右,需活动积温 20002050。 抗逆性:种子拱土能力强
) 锚( ) 坏( ) 较( ) 描( ) 很( ) 喝( ) 哥( ) 狼( ) 渴( ) 歌( ) 六、 在正确的音序排列的括号里打“√”( 3 分) A B C D F E G ( ) H I J L K M N ( ) O P Q R S T ( ) 七、连词成句,并加标点。 ( 4 分) 一只 蝈蝈 会唱歌的 这是 花香 梦里 飘进 老师的 让
„„„„„„„( ) 4.83 2 表示两个83相乘的积是多少。 „„„„„„„„„„„( ) (不为 0),乘假分数,积一定比这个数大。 „„„„( ) 三、反复比较,精心选择。 ( 6分) ,这是因为长方体( )。 A.只有三个面 B.只能看到三个面 C.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的 b1 是多少 (b≠ 0),不正确的算式是( )。 A. a b B. a247。 b C. a b1 101
B、乙处借船 右后方风作动力 C、丙处见到河水的暴涨 D、丁处眺望到大片茂盛的草地 【答案】 C B 在输出越瓷的贸易航程中,甲处临近赤道,北极星高度太低,不易被看到,不能利用北极星定向, A 错。 乙处冬季时受东北季风影响,可借船右后方风作动力, B 对。 丙处是热带沙漠气候,很难见到河水的暴涨, C错。 丁处半岛受离岸风及洋流影响,沿岸多沙漠分布,看不到大片的草地, D错。
点定位】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中感受器的相关知识 【名师点睛】明确感受器的的作用特点、类型及功能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32.( 2020 上海卷 .23) 有关“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不去掉脑,将观察不到搔扒反射 B.该实验表明脊髓可以不依赖于大脑调节 一些生理活动 C.环割并去掉脚趾皮肤的目的是让搔扒反射现象更加明显 D.由于蛙腹部和脚趾尖都有感受器
【答案】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二十四节 气为切入点,将天气系统、农业活动、地球运动等主干知识放到同一题组,凸显了近年来高考地理注重主干知识考查的特点。 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干中所提供信息(“露气寒冷,将凝结”、 “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等),结合所学知识对地理事物(寒露)成因、地理现象(农业活动)分布等做出准确推断,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地理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2020•重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