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8农业含解析内容摘要:
【答案】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二十四节 气为切入点,将天气系统、农业活动、地球运动等主干知识放到同一题组,凸显了近年来高考地理注重主干知识考查的特点。 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干中所提供信息(“露气寒冷,将凝结”、 “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等),结合所学知识对地理事物(寒露)成因、地理现象(农业活动)分布等做出准确推断,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地理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2020•重庆卷) 下图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蔬菜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 ) A.① B.② C.③ D.④ ① 区域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 ) 9.④ 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 【答案】 9.④区域位于北美洲东北部地区,该地区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破坏植被,造成森林覆盖率减小;吸收温室气体能力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加;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入湖泥沙量增加。 考点 :本组题目主要是农业问题,包括农业区位条件分析、农业地域类型、湖泊对区域农作物的影响、农业发展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等。 【名师点睛】该组题目以区域农业分布图为切入点,重点考查农业区位因素这一主干知识,内容涵盖农业区位优势、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活动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通过区域农业分布图所展示的信息,将考查重点放在区位问题的分析能力、区域发展条件的比较分析能力等方面,并要求学生通过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分析,对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做出推测判断。 ( 2020•安徽卷)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2下列选项中,符合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 ( ) A、机械化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经营方式粗放 D、粮食单位面积总产量低 【答案】 【考点定位】考 查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 【名师点睛】该题以世界某部分 区域图为材料,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能力。 首先需要确定是东南亚地区,可以根据经纬网或者泰国湾来判断出东南亚,然后再判断该区域的气候类型,该问难度不大,只要判断出乙地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结合书上的结论就很快得出答案。 所以,总体上,该题组难度不大,学生对属于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掌握好就行。 ( 2020•浙江卷)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 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图 例城 市观察点河 流耕 地湿 地林 地国界线第 7 、 8 题图132176。 134176。 48176。 46176。 丁丙乙甲20 世纪五十年代132176。 134176。 48176。 46176。 丁丙乙甲21 世纪初期沙地教育S H A D I J I A O Y U 根据该地区土地 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②增加耕地面积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B 【名师点睛】 土地利用类型的形成与地形环境密切相关,湿地分布区海拔相对较低,河流源头的海拔较高。 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与生产力水平、土地政策相关,容易开发的地区开垦为耕地的时间早。 农业生产的大规模经营不能靠扩大耕地面积,只有依靠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让少数人从事农业机械化生产。 所以要加大资金的投入。 ( 2020•福建卷) 图 1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 ( )。 【答案】 【名师点睛】 混合农业是一种在同一农场中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农业生产类型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且每一种农业生产类型的规模相当。 所以判断是否属于混合农业,一是看该地农业生产类型的多少,二是看每一种农业生产类型是否达到一定规模。 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 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 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减少化肥、农药的投入,使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 2020•江苏卷) 下 图为 2020年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类型分布格局图。 读图回答 下列问 题. 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Ⅱ区人口稠密是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 B.Ⅲ区内部不同省区间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大 C.Ⅳ区具有耕地面积大土地后备资源多的优势 D. V区自然条件差是限制其 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4.在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可定位为粮食生产型农业区的省份主要位于( ) A. I区 B.Ⅲ区 C.Ⅳ区 D. V区 【答案】 , 可定位为粮食生产型农业区的省份主要有人少地多的东北三省,耕地面积广大的华北平原区和江淮地区,以及亚热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这些省区主要位于Ⅲ区和Ⅳ区故答案选 B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名师点晴】本题组以 2020年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类型分布 格局为切入点,图片形式给出材料,考查学生对农业区位的理解。 本题要求学生准确度图,第一小题还要求学生在准确度图的基础上,抓住同一区域的共同的区位特征;第二小题则要求学生寻找满足当前对粮 食需求的农业区域,一个是该地的粮食商品率要高,或者是具有优越自然条件,粮食生产能力强。 ( 2020•北京卷) 40.( 24分)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西至埃及亚历山大。 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主要在今中国境内,其正式开通源自张骞通西域,汉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河西走廊;南北朝时期,由于河西走廊被割据 政权占领,南朝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今青海境内的青海道;唐朝统一后,河西走廊又恢复了在丝绸之路中的主导地位; 11 世纪西夏崛起,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断,北宋只能向北渡过黄河,再由河套地区向西进入西域。 从元朝起,河西走廊成为中西方交往的稳定通道。 ( 2)在上图的甲、乙两地中任选其一,说明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并阐述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 ( 12分) 【答案】 ( 2)甲地: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业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 乙 地: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业集中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 【名师点睛】 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和土壤。 优势自然因素,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气候因素主要从光、热、水等气候要素去分析,光照强,热量充足,且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地形从地势起伏大小去分析,地形平坦利于种植业发展;水源从地表水去分析,临近河湖,可以提供充足灌溉水源;土壤从肥力高低及。20xx-20xx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8农业含解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