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高考生物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4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含解析内容摘要:

(2020海南卷 .18)用个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数量构建的金字塔分别称为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 在某一栎林中,第一营养级生物为栎树,第二营养级生物为昆虫,第三营养级生物为蛙、蜥蜴和鸟,第四营养级生物为蛇。 该栎林数量金字塔的示意图是 【答案】 B 【解析】 在数量金字塔中昆虫的数量远远大于栎树的数量,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小于昆虫的数量,第四营养级的数量小于第三营养级的数量,故选 B。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金字塔。 【名师点睛】生态系统的数量金字塔是依据生物数量的多少来建立的,为此在这个金 字塔中唯一可以作为参考的就是生物的数量,不要将其与生物的能量金字塔相混淆了。 23.(2020江苏卷 .17)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 ,错误的是 ( ) A. 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B. 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C. 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 D. 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 ,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 【答案】 B 【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 【名师点睛】本题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 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来把握不同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 24.( 2020新课标Ⅲ卷 .31) 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 回答下列问题: ( 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 丰富度是指。 ( 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 ( 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 【答案】(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 2)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 ( 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 【考点定位】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名师点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及原因分析 (1)单向流动: ①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 ②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 (2)逐级递减: ①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供自身利用 和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 ③每个营养级的生物总有一部分能量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本题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考生 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只要理解了所学知识的要点,比较容易得分。 25. ( 2020江苏卷 .27) ( 7分)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 下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_________分解产生的。 (2)图示系统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鱼塘富营养化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 _________元素营养。 (3)为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可采用 _________法,分别统计 _________的种群密度。 (4)通过稻田净化, B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 A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稻田中的 _________(填序号)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 ①好氧 ②光合放氧 ③厌氧 ④兼性厌氧 (5)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径稻田后, 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 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 _________。 【答案】( 1)蛋白质 ( 2) N、 P ( 3)五点取样法 各种害虫 ( 4)①③④ ( 5)竞争光照和营养、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 【考点定位】物质循环,种群密度调查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种群和生态系统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之间的联系,分解者分解有机物形成无机盐和 CO2,供生产者再次利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间存在竞争关系,结果导致一种生物数量增加,一种生物数量减少;另外,调查种群密度的取样方法决定于地块的形状,若为正 方形,常用五点取样法,若为长方形,常用等距取样法。 26.( 2020四川卷 .9) ( 11)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 研究人员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 /株,蔬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 物种 分组 第七天 第 14天 第 21天 蝉大眼蝽 对照组 处理组 豌豆蚜 对照组 处理组 鳞翅目幼虫 对照组 处理组 ( 1)调查豌豆群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法,施用蔬果剂后,预测豌豆芽的种群数量将呈 型增长。 ( 2)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 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 ,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 ( 3)利马豆根部的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 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 (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 主要取食 ,请说明你判定的依据: 【答案】( 1)样方法 S ( 2)二、三 分解者( 3)氨 互利共生( 4) 利马豆 利马豆豆荚减少后,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密度增加,而蝉大眼蝽密度减少 【考点定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名师点睛】本题以“利马豆田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为背景,用数据表格的形式呈现施用疏果剂后相关动物种群密度的变化信息,意在考查考生从表格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 ①认真读题、审题,从而获取有效信息,如题干中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可推知,蝉大眼蝽在食物链中的位置;②对于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③从表格中获取有效信息,如蝉大眼蝽主要取食对象。 27.( 2020 海南卷 .28) ( 9分)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题: ( 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 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种作用所具有的价值属于__(填“间接”或“潜在”)价值。 ( 2)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 循环如图所示。 图中 A是一种气体, B、 C、 D、 E和 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 图中 A表示___,生物成分 E表示____。 生物成分 F表示____,__表示初级消费者。 【答案】( 1)间接价值(也叫生态功能) ( 2)大气中 CO2库 生产者 分解者 C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名师点睛】本题以红树林为背景考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等相关知识,旨在检测学生对碳循环的理解能力和对生物多样性的识记能力。 要求考生准确识别图形,根据碳循环中各类生物的 功能判断出各字母所代表的内容,其中生产者与分解者的相关箭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8.( 2020 课标 II卷 .31)( 8分)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 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 K值为 1000头。 回答下列问题 ( 1) 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 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 2) 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 ( 3) 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答案】( 1) /km2 ( 2分) 2头 /km2( 2分) ( 2) 乙种动物以甲种动物为食,丙种动物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加( 3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 3)大于( 1分) 【名师点睛】种群密度是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某生物的个体数量。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K)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时,再结合种群密度的定义计算出该时期的种群密度。 捕食 关系的生物之间相互制约,因此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样的食物链中,丙多则乙少,乙少则甲多。 能量流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结合乙种动物和丙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别是判断它们同化量谁大谁小的关键,低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大于高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 29.( 2020 安徽卷 .29) II . ( 9分)果园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 ( 1) 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如用信息素( E) 2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龟,可破坏其种群。 ( 2) 科研人员对板栗园的 栗瘿蜂 和长尾小蜂的数量进行了连续五年 的监测,结果见图。 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是。 ( 3) 每年输入果树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与果树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其余能量的去处是 、。 ( 4) 如果不对果园土壤进行管理,果树林下将会出现从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和灌木混生等阶段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