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内容摘要:
当地典型的植被带。 ②在各森林地带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与随着纬度的增加,植被类型的变化大体一致,垂直带可以看作水平带的缩影。 但二者存在差别。 如落叶阔叶林在典型亚热带以南退出各垂直带,寒温带针叶林也只限于亚热带以北山地。 另一方面, 一些山地植被带,如高山灌丛带和高山草甸带,是水平带中所没有的。 ③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下限海拔高度向两极逐渐降低,森林带的上限海拔高度也有类似规律。 ④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宽度互不相同,且随气候差异而变化。 ⑤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完整。 ( 2020•广东卷) 3.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 按此理解。 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 ) 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 —— 草原 —— 荒漠景观 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 —— 草甸 —— 寒漠景观 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 —— 草原 —— 荒漠景观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 —— 绿洲景观 【答案】 A 【名师点睛】此题文献资料为材料,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该题容易出错,由于该文献资料的表述内容与教材不完全相同,所以要求学生必须以题干材料为准,而不是简单背教材,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不是记忆。 ( 2020•江苏卷) 下 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 —— 土楼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白然景观是( ) A.针叶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 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一常绿硬叶林一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一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 8.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安全防御 B.节约耕地 C.防雨保温 D.就地取材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名师点晴】本题组以历史时期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为背景材料,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一小题关键是结合沿途地理事物判断准迁移路线经过的地区, 沿途的温度带;第二小题分析土楼独特房屋形态的主要原因,应从房屋结构着手,并结合历史时期,部落、聚落间为争夺粮食、资源等战争不断的现象。 ( 2020•江苏卷) 新疆牧民季节性的转场在冬、夏牧场之间。 下 图为新疆某地冬、夏牧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 下列问 题。 ( ) A.① B.② C.③ D.④ 12.牧民转场主要受( ) A.草场垂直分布影响 B.山前绿洲规模影响 C.草场水平分布影响 D.聚落分布的影响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③全线等高线比较稀疏,山坡坡度较为平缓,适宜牲畜爬坡迁移,而①、②、④都有部分路段坡度较陡,不利于牲畜迁徙, 故答案选 C。 ,夏季山上牧场草类茂盛,饲料丰富,气候温和,冬季山上草类枯死,气温很低,不利于牲畜越冬,冬季山下气温相对较高,有利于牲畜越冬,故答案选 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名师点晴】本题组以新疆牧民季节性的转场为切入点,运用图示给出具体材料,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检测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小题具体考查等高线地图判读,关键在于比较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坡度陡缓,比较转场路线沿途的难易程度;第二小题要结合等高线得出冬、夏牧场的高低差异,得出是受草场垂直分布影响,学生如果忽略等高线容易错选为 C。 ( 2020•江苏卷) 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 下 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 下列问 题。 15.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它地区。 其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低,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强,气湿高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 16.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 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答案】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名师点晴】本题组首先给出新概念“林线”,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分析解 决问题。 “林线”结合已学知识不难理解,本质就是海拔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山麓温度越高,林线越高,山麓温度越低,林线越低,山麓温度主要受纬度、大气环流,海洋沿岸洋流等的影响。 第一小题甲地与青藏高原相比,二者纬度相差不大,不受洋流影响,应是大气环流的影响;第二小题具体考查水文环境对植被的影响,身体关键看准乙地东北地区北部,纬度较高,地表有季节性冻土,影响土壤水分状况,继而影响地表植被。 ( 2020•山东卷)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该山地可能是( ) A、秦岭 B、南岭 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 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海拔 D热量 【答案】 C B 【名师点睛】学生在熟悉陆地自然带的分类及特征,对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位置,海拔高度有较多了解。 根据山麓地带的植被,可以判断出山脉大约的分布位置。 根据雪线的高度,推断海拔高度,这样可以减少做题浪费时间,提高效率。 陆地自然带划分的基础是热量 和水分。 根据图中山地北坡植被的变化, 荒漠 草原 森林 草原 荒漠,可以判断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景观变化一致,所以是水分为基础。 ( 2020•天津卷) 读图 3,回答第 5题。 3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 ) B.地形的东西差异 C.热带荒漠的分布 D.矿产的分布特点 【答案】 C 【名师点睛】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包括地带性分布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地带性分布规律分为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带分 布规律。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主要以热量为基础形成的;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主要是以水分为基础形成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由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规律更替,主要是以水分和热量不同形成的。 【 2020年高考题】 ( 2020新课标 I卷)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 物。 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 2020年为基数, 20202020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 9月 30日)。 据此完成 79题。 年份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植株数量 灌木植物 1 草本植物 1 地上生物量 灌木植物 1 草本植物 1 地下生物量 灌木植物 1 草本植 物 1 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20xx-20xx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
相关推荐
„„„„„„„„( ) A.有机物 +氧→二氧化碳 +水+能量 B.水 +二氧化碳→有机物 +氧 +能量 C.水+氧→有机物 +能量 +二氧化碳 D.有机物 +二氧化碳→水 +氧 +能量 20. 下列有关“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①用酒精去掉叶绿素 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 ③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遮盖一部分 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
③ 30 ,有一个面上写“ 1”, 2 个面上写“ 2”, 3 个面上写“ 3”。 抛起这个正方体,落下后数字“ 3”朝上的可能性( ) ① 最大 ② 最小 ③ 与数字“ 2”朝上的可能性相等 三、计算。 1938- 7247。 9= 761- 4383 )531531 ( )-( 31215 53521 1133113。 26165
(2020海南卷 .18)用个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数量构建的金字塔分别称为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 在某一栎林中,第一营养级生物为栎树,第二营养级生物为昆虫,第三营养级生物为蛙、蜥蜴和鸟,第四营养级生物为蛇。 该栎林数量金字塔的示意图是 【答案】 B 【解析】 在数量金字塔中昆虫的数量远远大于栎树的数量,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小于昆虫的数量,第四营养级的数量小于第三营养级的数量,故选 B。
2、发苗快。 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生育日数 111d,生育期所需10活动积温2120左右。 b商品品质子粒光泽性好,角质高,子粒橙红色,大小均匀,商品品质好。 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两年品质分析结果表明,粗脂肪 淀粉 赖氨酸 c抗病性及抗逆性 20022004 年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田间自然发病率:大斑病 01 级,丝黑穗发病率 020032004
,不正确的是( )。 遇到有人溺水、晕倒、外伤出血、心脏病发作等情况时,应尽快拨打的急救电话是( ) 二、非选择题。 ( 共 50分 ) ,并回答有关问题。 ( 4分) ( 1)听课时,老师讲话产生的声波引起同学们的鼓膜震动, _____________ 能够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并将冲动传递到位于 ____________ 中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 2)记笔记时,一会儿看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