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学年高中语文大题精做07夜归鹿门歌版下载内容摘要:

忘记魏阙。 下面不过是许多显明例证中之一: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然而 “ 羡鱼 ” 毕竟是人情所难免的,能始终仅仅 “ 临渊羡 鱼 ” ,而并不 “ 退而结网 ” ,实在已经是难得的一贯了。 听李白这番热情的赞叹,便知道孟浩然超出他的时代多么远:吾 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可是我们不要忘记矛盾与诗的因果关系。 孟浩然既免除了一部分矛盾,对于他,诗的需要便当减少了。 苏轼曾经批评他 “ 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 ” 这话诚如张戒在《岁寒堂诗话》里所承认的,是说尽了孟浩然,但也要看 “ 才 ” 字如何解释。 才如果是指才情与才学二者而言,那就对了,如果专指才学,还算没有说尽。 情当然比学重要得多。 说一个人的诗缺少情的深度和厚度,等于说他的诗的质不够高。 孟浩然诗中质高的有是有些,数量总是太少。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式的和 “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 式的句子,在集中几乎都找不出第二个例子。 论前 者,质和量当然都不如杜甫,论后者,至少在量上不如王维。 甚至 “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 ,质量都不如刘长卿和十才子。 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孟浩然。 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地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地分散在全篇中,甚至淡到令你疑心到底有诗没有: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鸟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盂浩然的诗,不,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 在许多旁人,诗是人的精华,在孟浩然,诗纵非人的糟粕,也是人的剩余。 在最后这首诗里,孟 浩然几曾作过诗。 他只是谈话而已。 甚至要紧的还不是那些话,而是谈话人的那副 “ 风神散朗 ” 的姿态。 读到 “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 ,我们得到 “ 风仪落落,凛然如生 ”。 得到了像,便可以忘言,得到了 “ 诗的孟浩然 ” 便可以忘掉 “ 孟浩然的诗 ” 了。 这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 “ 诗如其人 ” 或 “ 人就是诗 ” 的另一解释。 超过了诗也好,够不上诗也好,任凭你从环子的哪一点看起。 反正除了孟浩然,古今并没有第二个诗人到过这境界。 东坡说他没有才,东坡自己的毛病,就在才太多。 庄子笑 曰 : “ 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 ” 谁能 了解庄子的道理,就能了解孟浩然的诗,当然也得承认那点 “ 累 ”。 至于 “ 似之而非 ” ,而又能 “ 免乎累 ” ,那除陶渊明,还有谁呢。 (原载《大国民报》,有删节 ) 【注】 ① 伊尹,商代名相;皋陶,舜之大臣,掌刑狱之事。 后常并称,喻指良相贤臣。 ② 巢父和许由的并称。 相传皆为尧时隐士,尧让位于二人,皆不受。 因用以指隐居不仕者。 1. 简述第三段的论述层次。 【 答案 】 首先指出读书人的心灵一直处在儒道思想矛盾中 , 接着论述这种矛盾对唐代诗人的人格和诗作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