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栽培巴西蘑菇内容摘要:

2、净,不掺土和秸秆,且要晒干、粉碎。 如无粪料,可用尿素 36 公斤代替。 还需要的辅助原料:生石灰 7585 公斤,石膏 75 公斤,硫酸镁 1 公斤,磷酸二氢钾 斤,过磷酸钙 50 公斤。 三、建堆发酵(一)预湿。 建堆前 23 天,先将草料堆起来,堆高。 向料堆喷水并翻堆,草料均匀湿透后停止喷水。 经过 12 天,沥去多余水分,手握草料以能从指缝滴出二三滴水为宜。 建堆前 1 天将粪料加水拌匀,粪水比例为1:料的湿度以手握粪料后手上有水印为宜。 粪料不可太湿,否则影响发酵。 (二)建堆。 要在栽培场地附近选择避风向阳、地势高燥、不积水、离水源近、运输方便的地方建料堆。 先清除地面上的杂物和野草,并撒上一层石灰 3、,然后铺一层 20 厘米厚的草料,再在上面铺一层 5 厘米厚的粪料,然后将石灰水均匀喷洒在上面,依此法逐层铺料建堆。 堆高 80120 厘米,堆底宽 120200厘米,堆上宽 8090 厘米,其横截面呈梯形,堆长不限。 如无粪料,在加入尿素时,应将尿素溶于水,从铺第三层料开始,将其由少到多逐层加入料中。 在料堆顶覆盖一层粪料,使其呈龟背形。 (三)扎孔。 在堆顶向下扎孔,以备排气。 分别在堆顶两侧,向内斜向扎孔,孔间距为 1 米,孔深达料堆的中部,孔的直径为 20 厘来在堆顶中部垂直向下扎孔,孔间距为 1 米,孔深达堆底,孔的直径为 20 厘米。 堆上及四周盖上草帘和塑料薄膜,以保温、防雨,晴天可在其上盖遮 4、阳网。 在料堆四周挖排水沟,以防雨水浸泡。 (四)翻堆。 建堆 5 天后堆内温度可升到 65,第六天可达 70,此时可进行第一次翻堆。 结合第一次翻堆,把石膏和硫酸镁等辅料溶于水,在翻堆时均匀洒入料中。 以后分别隔 5 天、4天、3 天、3 天和 2 天进行翻堆,共翻堆 6 次,计发酵 23 天。 发酵好的草料呈浅褐色,柔软,有弹性,无臭味,无酸味,稍有苹果和酒糟香味,有少量白色放线菌。 四、搭棚架在平地上搭出菇棚,棚底宽 ,棚中高 ,边高。 内置两个出菇架,出菇架宽 ,出菇架的外侧距棚边各 ,两个出菇架间留人行道 1 米宽。 出菇架的中柱高 ,边柱高 ,各埋入地下。 出菇架共 3 层,层间距 ,底层距地面 6、备播种。 播种前应将接种工具和接种员的手用 7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若用麦粒菌种,则每平方米需 34 瓶菌种,可采用撒播法,分 3 次进行播种。 每次摊料 8 厘米厚,将 1 瓶菌种均匀地撒在栽培料上面,接种员戴上橡胶手套将其拌匀,再用木板将栽培料拍平压实,使菌种和栽培料紧密结合。 最上一层用菌种量应稍多于下面两层,最上面再覆盖一层栽培料。 栽培料压实后,其厚度应在 20 厘米左右。 为保温、保湿,在栽培料上应盖一层塑料薄膜。 若用粪草发酵料生产的菌种,应采用穴播法。 将菌种团成鸡蛋大小备用,把栽培料摊于网架上,厚 20 厘米,然后呈“品”字形挖播种穴,穴深 10 厘米,穴间距 10 厘米。 将菌种团塞入播种穴内,用周围的栽培料覆盖,然后轻压一下,使菌种和栽培料紧密结合。 穴播后,取 1/4 的菌种,将其均匀撒在栽培料上,上覆一层栽培料,压实后盖膜即可。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