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学年苏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内容摘要:

① 开放、包容、平等地对待不同文化习俗; ② 用自己的文化习俗改变其他民族文化;③ 尊重别国别民族的文化习俗; ④ 了解别国别民族的文化习俗,做到入乡 随俗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7.初一学生李某学习不努力、成绩差,经常瞒着家长旷课、逃学。 班主任老师家访时,他说上不上学是自己的事,与老师无关。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李某是对的,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可以放弃 B.李某是错的,接受义务教育是适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C.李某是错的,不上学要征求家长同意 D.李某是对的,成绩跟不上可以不上学 18.有的同学学习很用功,经常是 “ 三更灯火五更鸡 ” ,终日书本不离手,死记硬背, 但学习效率很低,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 这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 ( ) ,应再加倍努力才行 ,即使用功比较多,但没有真正理解 19.实践证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 下列做法对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帮助的是 ( ) A.经常与同学、老师讨论问题 B.今日事,今日毕 C.不依赖他人, 独立完成作业 D.平时不复习,考前开夜车 20.探究学习的特点是 ( ) ① 问题性 ② 实践性 ③ 主体性 ④ 封闭性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二、判断题 (正确的选 A,错误的选 B,每小题 1分,共 5分 ) 21.经常喜欢依法 “ 讨回公道 ” 的人往往是缺乏宽容的人。 ( ) 22.爱心是营造良好班风的情感基础。 ( ) 23.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习俗具有独特性,构成了世界文化的多 样性和丰富性。 ( ) 24. 从国家的繁荣发展和对公民的要求来讲,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 ) 25.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 “ 接受学习 ” 而言的。 ( )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25分 ) 三、简答题 (共 15分 ) 26.《后汉书》中记载: “ 共舆而驰,同舟共济,舆倾舟覆,患实共之。 ” 《淮南子》中也说: “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 这些古语都表明团结就是力量,要发挥集体的作用。 根据材料,请你回答: (1) 你是如何理解个人和集体的关系的。 (3分 ) (2) 发挥集体力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