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稻属于禾本科一年生草本,稻属。 我国是世界栽培稻的发源地之一,栽培历史悠久。 稻米营养价值较高,与其它谷物相较,含粗纤维最少,各种营养成分容易消化和吸收,适宜人体需要。 优质稻米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市场上供不应求。 现将优质水稻栽培技术介绍给大家。 秧是水稻栽培中第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高产的基础工作。 它以培育壮秧为目的,达到成秧率高,苗齐、苗壮,保证有足够的秧苗适时栽插。 栽后返青成活快,分蘖早,生长良好。 “秧好一半谷”、“秧壮产量高”,要实现上述目的,必须因地制宜,继续巩固薄膜育秧这一技术成果,并大力推广塑盘旱育秧技术,能有效地避开倒春寒,从而提高优质稻的产量和品质。 (1)薄膜育秧。 薄膜保温育秧效果好,但 2、技术性较强,重点抓好以下几点:种子处理:播种前,种子一定要经过晒种,精选和种子消毒。 种子消毒主要使用施保克。 抓住最佳节令,适时扣种稀播。 在气温回升,稳定通过 10以上开始播种,一般在 3 月中旬播种,立夏节令内移栽结束较理想。 每 667 平方米播种量 4050育壮秧。 增加覆盖物。 为防止薄膜直接压在种子上影响出苗、烧苗,在种子上加盖一层细农家肥。 (2)塑料软盘旱育秧。 利用塑料盘育旱秧,能改善秧苗生态环境,优化农艺及产量性状结构,并能适时早栽,返青快,有效分蘖高,有利水稻高产稳产。 1)重施底肥。 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专用复合肥。 一般每 667 平方米施农家肥 10001500稻专用肥 4060意浅 3、水整平耙细,田面无残茬,浅水栽秧,防止肥水流失。 (2)巧施追肥。 移栽后1015 天,每 667 平方米撒施碳铵 1520攻蘖肥,以后可根据后期长势而定,在打苞抽穗前需要追肥的田块,可以每 667 平方米追施尿素 5右。 分利用光能和地力,保证个体发育良好,群体数量发展适当,使单位面积上实现最好的产量结构,每 667 平方米穗数、每穗实粒数和粒重得到统一和协调,从而夺取高产。 密度的确定,应根据品种特性、秧苗素质、土壤肥力、施肥水平、移栽早迟、海拔高低和管理水平等因素确定。 一般中下等肥力田,常规育秧的每 667 平方米移栽大田 4 万丛,塑盘旱育秧的每667 平方米采栽 3 万丛;上等肥力田,常规育 4、秧的移栽 3 万4 万丛,塑盘旱育的移栽 丛。 稻栽插后,根据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管水,是一项夺取水稻高产、稳产的技术措施。 (1)寸水返青。 因秧苗移栽时根部受伤,吸水力弱,所以田间保持 33右的水层,造成一个保温、保湿的温湿环境,缓和失水和供水矛盾,以促进新根发生、迅速返青活棵。 (2)薄水分蘖。 秧苗进入分蘖期后,浅水灌溉,一般稻田应保持 层过浅会导致过多分蘖,消耗植株养分,形成大量无效分蘖。 (3)晒田控苗。 当水稻分蘖达到一定数量后,要排水适度晒田。 晒田对土壤有效氧分有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能控制群体的过分发展,促进水稻生长中心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移,培育大穗,尤其是摆秧的水稻根系 5、入土浅,能促进根系下扎,防止倒伏,增强抗病虫害的能力。 (4)足水孕穗。 水稻在孕穗期中需要充足的水分,层,确保穗大粒多。 这时植株生长旺盛,光合作用强,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最多的时期。 (5)浅水抽穗。 抽穗期间稻田水层应是 此时田中无水受旱,则花粉和柱头容易受旱干枯,不能受粉,或抽穗不齐,甚至造成抽不出穗来。 (6)湿润灌浆。 水稻在灌浆期中应进行间歇灌溉,确保稻田湿润状态,以促进植株内有机物质向籽粒转运,减少空壳秕粒,增加千粒重。 因为水稻生长后期,通气组织衰退,由叶向根输氧气条件变差,若土壤水多缺氧,根系极容易早衰。 采取湿润灌溉,进行“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水分管理,有利增气保根、以根养叶、以叶壮籽。 ( 6、7)落干黄熟。 水稻进入黄熟阶段,稻田应排水落干,这样不仅有利籽粒充实饱满,而且有利于田间收获和提高下季作物的耕地质量。 1)稻瘟病。 叶瘟防治应在初发期,早防早治,每 667 平方米用 40%的富士一号 100 40%的硫环唑 150水 50雾。 穗瘟只能采取预防,到发病时防治将会导致防效降低以至无效。 因此长势较好或发生过叶瘟的田块都要打药,一般在抽穗 5%左右时用 40%的硫环唑 150水50药 1 次,以后间隔 1015 天后再喷施 1 次。 (2)螟虫。 每 667 平方米用 18%的杀虫双 200300 倍液,或 50%的巴丹粉 600 倍液,50%的杀螟松乳油1000 倍液,于幼虫孵化高峰期喷雾。 (3)稻飞虱。 每 667 平方米选用 10%的吡虫啉、一遍净粉剂 3000 倍液,25%的扑虱灵粉剂 2000 倍液喷雾。 到九黄十收,收时不混杂,晒时不放在沥青路或污染过的场地晒,确保品质优良。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