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姬菇熟料袋栽新法内容摘要:

1、姬菇,别名玉蕈、蟹味菇,是一种大型木质腐生真菌。 鲜菇不易碎,不易变色变质,耐贮存,适于市场鲜销。 它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是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保健食品。 一、实体丛生,每丛 1550 株。 有时散生,此时数量少而菌盖大。 菌盖幼时半球形,边缘内卷后逐渐平展,直径 415 厘米,近白色至灰褐色,中央带有深色大理石状斑纹。 菌褶近白色,与菌柄成圆头状直生,由密至稀。 菌柄长 310 厘米,粗 米,偏生或中生。 孢子阔卵形至近球形。 显微镜下透明,成堆时白色。 丝体白色,棉毛状,气生菌丝不旺盛,不分泌黄色液滴,不形成菌皮。 抗逆性较强,能适应低温和低湿。 二、姬菇属中低温型,菌丝体在 930均能生长,以 22 2、25为最适。 子实体分化适温为 1214,超过 20原基较难形成。 子实体成长温度为1416。 昼夜温差的刺激是子实体形成的必要条件。 养料含水量以 65%为宜。 其粒度要粗细搭配,防止湿度过大。 出菇前使含水量达 70%75%。 菇蕾分化期,菇房空气相对湿度调至 98%。 菇体发育时,菇房空气相对湿度应为 90%95%。 姬菇是好气性真菌。 加强通风换气是获得优质高产的关键。 丝体生长时 以 56 为宜。 配料时将 由 3 调至 8,灭菌后 降至 7。 此后 保持 丝生长阶段无需光线,应闭光培养。 菇蕾分化阶段需弱光刺激。 随着菇体长大,将光线调至 1000 勒克斯。 子实体生长时有向光性,如在地下室或山洞栽培,每天应开日 3、光灯 1015 小时。 三、栽培技术采用袋栽。 真姬菇生育期较长,9 月上旬至次年 2 月为接种期。 棉籽壳 90%,麦麸(或玉米粉、黄豆皮等)8%,白糖 1%,过磷酸钙、石膏各 木屑 77%,米糠(或麦麸)20%,白糖、石膏粉、石灰各1%;废棉 50%,木屑 25%,麦麸 20%,玉米粉 4%,碳酸钙 1%;酒糟(新)70%,木屑 20%,玉米面 6%,石灰 3%,石膏粉 1%。 姬菇出菇时间较长。 一般采用 30 厘米15 厘米米的聚丙烯袋或 17 厘米33 厘米米低压聚乙烯袋。 装袋时要防袋破损。 根据配方中主料重量,按料水比 1料拌匀,每袋装干料约 350 克。 袋口加颈圈、棉塞。 用低压灭菌,水沸后保 4、持 12 小时,出灶冷却至 30。 如用高压蒸汽灭菌,压力为 帕时应缓慢排气一次,以释放料袋内某些不利气体。 压力升至 帕时,维持该压力 23 小时。 严格无菌操作。 每瓶生产种只需接种栽培包 2530 包。 移入清洁培养室,室温 25。 丝生长温度为 532,最适 2025,菇蕾分化温度1015,菇体发育温度 1318。 空气相对湿度,菌丝封口期为 60%,此后正常生长期为 70%75%,但不可超过 80%。 要求通风良好,室内采取遮光处理,丝约 50 天即可发满菌袋。 此后严格控制空气相对湿度为75%,同时加大通风,适当增加温差及光线刺激。 再培养 40 天,菌丝分泌浅黄色素时才达到生理成熟。 搔菌:菌丝生理成 5、熟后,移入菇棚,拔去棉塞,打开袋口,搔去料面四周的老菌丝。 注水:搔菌后的菌袋袋口朝上,灌入洁净清水。 23小时后,倒去尚未被吸收的水,置于培养架上。 催蕾:在袋口盖上潮湿的报纸或粗白布,菇棚严格控制温度为 15、空气相对湿度 93%,增加通风量,保持微弱光线,促使菇蕾形成。 经 1015 天,形成一层菌丝膜,数日内由白色变为灰白,继之变为灰色,料面上可见针头状灰褐色菇蕾。 幼菇培育:菇蕾出现后,揭去覆盖物,光照加大,控制棚温并稳定在 1314,空气相对湿度 95%。 切勿直接向菇蕾喷水。 每天通风 8 次,给予 400 勒克斯的光照。 1 周内真姬菇可育成。 当生长到 712 厘米,菌盖直径 3 厘米时,即为成品菇。 四、用 5%石炭酸或 2%甲醛、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2000 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140 克或 锰酸钾溶液喷雾。 另外,往污染处撒石灰粉,防治效果也很好。 蝓。 用 3%密达颗粒剂诱杀。 敌畏喷杀或 25%功夫菊酯 1000 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 倍液喷雾,也可用菇虫净、锐劲特等农药防治。 用黑光灯诱杀效果也不错。 菊乐合酯 1500 倍液、螨特 500 倍液、48%毒死蜱乳油 1000 倍液喷雾杀螨,或用洗衣粉 400 倍液连续喷雾 23 次。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