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高产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麻又名胡麻、油麻,是喜温作物,其品种有黑、白两种。 它既是油料作物,又是工业原料。 芝麻的高产栽培技术是:一、适时播种。 因为芝麻是喜温作物。 因此,一般在春分至清明为播种适期,力争早播,若春暖早,要提前一个季节播种。 迟播气温较高雨水偏多,生长期短,易早衰,怕风害,产量低。 二、精细整地。 应选择土壤疏松,肥沃,不渍水的旱地或坡地种植。 植前要做到整地细碎,平、净,然后高旱地可按畦宽 3 米、长 30 米,畦高 15 厘米左右的规格整地。 若在水田种植,应畦宽 2 米,长 30 米,畦高 18 厘米,沟宽 15 厘米。 因为老农有“尺高芝麻,寸水浸死,地里有沟,芝麻增收”的说法。 三、施足基肥。 2、可亩用沤腐熟的过磷酸钙 30 公斤,草木灰 100 公斤、氯化钾10 公斤。 如瘦脊的土壤可加尿素 4 公斤混合撒施,然后充分耙匀后起畦播种。 拌种肥一般亩用沤好的饼肥 20 公斤,骨粉 2 公斤、尿素 2 公斤,土杂肥 500 公斤左右混合种子撒播。 四、播种用量。 亩用种量为:撒播的亩播种量 斤;斤。 点播的 斤。 一般亩播种量不超过 斤。 播种方式:撒播法:将种子混合土杂肥撒于地面,播后用耙轻耙一次,并轻压。 条播:一般采用单秆形,窄行条播,行距 33 厘米,播幅 17 厘米。 播种后稍压实。 分枝形品种可采用宽行条播,行距 50 厘米,播幅 20 厘米,条播要先把种子和细 20 公斤混合播种后,再用 50 3、0 公斤土杂肥作盖种肥。 点播:行距 33 厘米,穴距 20厘米,每穴播种约 10 粒,播后盖上土杂肥,稍加压实。 播种最好在土壤湿润时播下,播后如遇干旱,应淋水或灌跑马水,速灌速排,使土壤不渍水,又不板结,易于出苗。 五、间苗定苗。 在芝麻长出 1 对真叶时进行第 1 次间苗。 在芝麻长出 23 对真叶时进行第 2 次去弱留强间苗。 在 34 对真叶时进行移苗补苗。 补苗应在雨后或阴天傍晚进行,移植后淋水定根。 一般单秆形品种亩留 2 万株左右,分枝形品种亩留 株左右。 六、中耕培土。 一般第 1 次中耕宜浅锄,以锄表土为宜,应在 12 对真叶时进行。 第 2 次中耕,在芝麻长出 3 对真叶,中耕可深 6 厘米左 4、右。 第 3 次中耕可在 5 对真叶时进行,深度可达 79 厘米左右。 芝麻封行后应停止中耕,每次中耕应结合除草施肥和培土,防止倒伏。 同时疏通田间沟和田边沟,防止渍水。 七、施肥技术。 除施足上面所说的基肥和种肥之外,追肥是提高芝麻产量的有效措施。 地面施肥,可亩施尿素 69 公斤,苗期施用 1/3,蕾期和盛花期施用2/3。 一般单秆形品种以现蕾至始花阶段施用。 分枝形品种在分枝出现时施用,瘦脊土地可提前在苗期多施,并适当增施。 八、科学用水。 芝麻对水份的反应极为敏感。 既不能长时间干旱,又不能渍水。 所以在用水上,要做到既不干旱又不渍水。 并且要做到雨前不中耕,雨后不渍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特别是现蕾以后,如遇干 5、旱,产量会明显降低。 九、根外追肥。 根外追肥能使芝麻增 10%以上。 具体方法是:在芝麻始花至盛花阶段,亩用磷酸二氢钾 斤加尿素 斤对水 125 公斤于晴天下午 3点钟后喷施。 以后隔 5 天喷 1 次,连续 35 次。 从第 3 次起可单用尿素对水喷施。 如喷后遇雨应在第 2 天补喷。 十、防治病虫害。 芝麻的病害有根腐病、炭疽病和叶斑病等。 防治方法:(1)选农业技术全集之植,2)合理轮作。 (3)药剂防治。 可亩用 美度的石硫合剂 100公斤或 50%的托布津 2000 倍液或用 1:1:150 的波尔多液喷雾。 如果是青枯病,亩用 1:1:300 的波尔多液喷根部即可防治。 芝麻的虫害有小地老虎和毛虫、刺蛾,斜纹夜蛾、金龟子、萤火虫等。 防治方法:可亩用 80%敌敌畏乳剂 100毫升或 90%晶体敌百虫 150 克对水 75 公斤喷雾。 也可用 5%高效鱼藤氰30003500 倍液喷洒,即可把害虫杀灭。 十一、适时采收。 芝麻终花期后 20 天左右便可成熟。 其特征是茎叶及果实变为黄色,并大量落叶,还有少量出现裂果,这时便可收获。 收割时,捆成小扎,放在晒地上翻晒。 当晒至 50%裂果时,用 2 扎互相撞击,使其脱落。 经过 23次脱粒以后,便要将芝麻秆堆沤 24 天,使果内假隔膜分离,干燥,种子易于脱落。 然后用淘洗法除沙、晒干、扬净,使可进行加工或贮藏。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