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上第1单元认识生命综合测试卷含解析内容摘要:
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柳杉能够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从而净化空气;鼠对农作物、森林和草原都有破坏作用;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的通气和吸水能力,它以 腐烂的植物和泥土为食,排出物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中溶解氧急剧减少,导致水质恶化;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远远超过了地球上任何一种生物,导致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本题中考查生物影响环境.也就是要反映因为生物怎么样所以环境改变了,要有这样的因果关系. “ 大树底下好乘凉 ” 说明是大树的存在使环境温度降低了,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 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的,体现的也是生物带给环境得改变. 故选: D 【点评】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环境可以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同样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也会反作用于环境 16.( 2分)( 2020秋 •台儿庄区期中)仙人掌的叶变化成刺,说明(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仙人掌防止动物食用 D.以上都对 【考点】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解答时可以从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解答】 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 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 故选: B.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 17.( 2分)( 2020•江西)为探究温度与蟋蟀鸣叫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某同学将蟋蟀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蟋蟀的鸣叫次数,该研究过程主要采用了(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 【考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分析】 此题考查对实验法、观察法、测量法、调查法的理解和应用. 【解答】 解: 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 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不符合题意. B、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题中叙述的某同学将蟋蟀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蟋蟀的鸣叫次数,是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的,符合实验法的要求,符合题意. C、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故不符合题意; D、调查法是指通过一定的 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 注意: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 18.( 2分)( 2020秋 •惠阳区校级期中)将植物学和动物学统一称为 “ 生物学( biology) ”的科学家是( ) A.拉马克 B.达尔文 C.林奈 D.沃森 【考点】 生物学史. 【分析】 19世纪初,法国学者拉马克认为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首次提出 “ 生物学 ” 这个科学名词.从拉马克开始,人们才将植物学和动物学统一称为 “ 生物学 ” . 【解答】 解: A、 19世纪初,法国学者拉马克认为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首次提出“ 生物学 ” 一词,从此,人们才将植物学和动物学统一称为 “ 生物学 “ .符合题意. B、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提出了 “ 自然选择学说 ” ,不符合题意. C、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学家、冒险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不符合题意. D、沃森、克里克的研究方向是蛋白质的 x射线衍射. 1951年克里克与沃森相遇,他们共同完成了一个伟大的成就,那就是揭开了 DNA的双螺旋结构之谜.他们俩人利用获得的 x射线衍射实验的结果建构了 DNA的精确模型,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 在学习生物的特征时,应该明确这些常识问题. 19.( 2分)( 2020秋 •徐闻县期中)被国际上誉为 “ 分类学之父 ” 的科学家是( ) A.林奈 B.达尔文 C.哈维 D.虎克 【考点】 生物学史.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学历史.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学家的成就、贡献方面来解答. 【解答】 解: A、林奈,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 类命名的奠基人,被称为 “ 分类学之父 ” .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制命名法.符合题意. B、达尔文,查尔斯 •罗伯特 •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 5 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 “ 进化论 ” 列为 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不符合题意. C、哈维,英国医生威廉 •哈维哈维指出:人体内的血液是循 环流动的,从心脏流出,经动脉血管,流入静脉血管,重新返回心脏.他将这一血液循环本质写入《动物心血运动的研究》一书.恩格斯如此高度评价哈维: “ 哈维由于发现了血液循环而把生理学(人体生理学和动物生理学)确立为科学 ” ,哈维亦因此被誉为近代生理学之父.不符合题意. D、罗伯特 •虎克在力学、光学、天文学等多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生物学等方面也有贡献.它曾用自己制造的望远镜观测了火星的运动. 1663年胡克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现,他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 胞,至今仍被使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 关键是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多积累相关的知识.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0.( 2分)( 2020秋 •惠城区校级月考)达尔文是生物进化理论的创始人,下列观点中哪一种不属于达尔文的观点( ) A.生物都起源于原始的共同祖先 B.人类是由古代猿类演化而来 C.地球上的生命是由上帝创造的 D.人类的祖先可能生活在非洲 【考点】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分析】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遗传和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其中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但可遗传的变 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答】 解: A、达尔文提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来源于原始的共同祖先,不同的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从而建立了 “ 进化学说 ” ,属于达尔文的观点. B、达尔文提出了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如人和类人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差不多完全相同,内脏结构也非常相似,人和类人猿的胚胎在五个月以前几乎完全一样等等,进而提出人类和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属于达尔文的观点. C、生命是上帝创造的,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只是神话传说,不属于达 尔文的观点. D、研究表明,在距今 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属于达尔文的观点.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21.( 2分)( 2020秋 •惠阳区校级期中)使生物学的 研究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是由于发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这一发现者是( ) A.林奈 B.达尔文 C.沃森和克里克 D.哈维 【考点】 生物学史. 【分析】 沃森、克里克的研究方向是蛋白质的 x射线衍射. 1951年克里克与沃森相遇,他们共同完成了一个伟大的成就,那就是揭开了 DNA的双螺旋结构之谜.他们俩人利用获得的x射线衍射实验的结果建构了 DNA的精确模型. 【解答】 解: A、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学家、冒险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不符合题意. B、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 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他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 “19 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 ” 之一.不符合题意. C、沃森、克里克的研究方向是蛋白质的 x射线衍射. 1951年克里克与沃森相遇,他们共同完成了一个伟大的成就,那就是揭开了 DNA的双螺旋结构之谜.他们俩人利用获得的 x射线衍射实验的结果建构了 DNA的精确模型.符合题意. D、哈维是英国的生理学家.哈维是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首次阐明了血液循环的原理. 故选: C. 【点评】 关键是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多积累相关的 知识.即可正确解答. 22.( 2分)( 2020•长春)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生物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多组对照实验,下列对照实验变量设计不正确的是( ) A.有空气和无空气 B.温度与湿度 C. 20℃ 和 40℃ D.有光和无光 【考点】 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 【分析】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 解: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 A、有空气 和无空气,只有一个变量,符合题意. B、有两个变量,不符合题意. C、只有一个变量,符合题意. D、只有一个变量,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 探究实验中变量的唯一性是解题的关键符合题意 23.( 2分)( 2020秋 •惠阳区校级期中)实验研究法包括几个重要的步骤,第一步应是( ) A.作出假设 B.设计实验方案 C.发现并提出问题 D.分析实验现象 【考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分析】 实验法的一般步骤:( 1)发现并提出问题;( 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作出假设;( 4)设计实验方案;( 5)实施实 验并记录;( 6)分析实验现象;( 7)得出结论. 【解答】 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实验法的一般步骤:( 1)发现并提出问题;( 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作 出假设;( 4)设计实验方案;( 5)实施实验并记录;( 6)分析实验现象;( 7)得出结论. 故选: C 【点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24.( 2分)( 2020•泰安)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为“ 神农香菊 ” ,但这种菊花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考点】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两地的环境差异方面来切入. 【解答】 解: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散发出阵阵芳香,而把它移植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体现了环境能够影响生物.这是因为其他地方与神农架的水分、土壤、光照、温度不同造成的. 故选: B.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25.( 2分)( 2020•泰安模拟)进行实验方察设计时,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使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能准确明显地表现出来,一般只考虑( ) A.一个变量因素 B.二个变量因素 C.多个变量因素 D.综合因素 【考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分析 】 此题考查实验设计原则.控制单一实验变量. 【解答】 解: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故选: A 【点评】 根。20xx-20xx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上第1单元认识生命综合测试卷含解析
相关推荐
叫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才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 9.从全文看,野菊花的野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3分) 10.④⑤两段写野菊花运用 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具体分析并说明其作用。 ( 3分) 11.⑦⑧⑨三段集中描写了野菊花的性格和气质,请从中找出一个你最喜爱的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 3分) 12.读完全文,结合你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理解,谈谈你从野菊花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 ( 4分)
①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②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③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④慈思寺下题名处, 十七人中最少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1著名的崇圣寺三塔屹立在云南美丽的苍山与洱海 之间(见右图)这一遗迹是唐朝与哪一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见证 A.南诏 B.突厥 C.回纥 D.吐蕃 1下列遗址、遗迹、文物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的是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多数农民认为,芝麻是低产、耐旱作物,管理粗放。 导致多年来春芝麻亩产不足 150 公斤,夏芝麻或套种的芝麻亩产低于 100 公斤。 试验证明,只要良种加良法,改进栽培措施,就能使芝麻的产量提高 20%以上。 一、施足底肥在选用适应性强、产量高的良种的前提下。 整地时每亩施优质农家肥 3000 公斤、过磷酸钙 2530 公斤,如有机肥不足,可增施尿素 5 公斤。
AC的平分线, DE⊥ AB于 E, DF⊥ AC于 F,且 BD=CD, 那么 BE与 CF相等吗。 为什么。 21. (8 分 )如图所示 ,点 B、 F、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 AB∥ DF, AC∥ DE, AC DE, FC 与 BE相等 DFA CEB 吗。 请说明理由 . 22.( 10分)如图 ,在四边形 ABCD中 , ∠ B=90176。 , DE//AB交 BC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