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种田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内容摘要:

2、,后期有些苞叶破裂散出黑粉,即病菌的冬孢子。 菌以散落在土中、粪肥或种子表面的冬孢子越冬,成为第二年发病的主要侵染源。 病菌侵染土壤温度范围为 2128,以 25最适宜,湿度在中等偏旱时最有利于病菌侵入,以土壤含水量 20%左右发病率较高。 每年种子田播期均在 4 月中下旬,此时温度较高,土壤墒情适宜,越冬孢子繁殖旺盛,造成玉米苗期丝黑穗病流行。 铁岭地区是辽宁省主要玉米繁种区,连年繁种重茬年限长,丝黑穗病越冬孢子在土壤中基数较大,致使玉米制种田播种过早、过深的发病重,重茬年限越长,发病越严重。 选用抗病品种,在发病严重的地块繁制一些抗病品种,如农大108、鲁单 50、鲁单 981 等。 铁单 12、铁单 10、掖单系列品种等抗病性较弱。 改进栽培技术,实行轮作制度;深翻土地,选种晒种,或采用包衣种子,适期播种,适当浅播;发病种子田及时摘除病瘤或拔除病株;收获后及时将秸秆运出田地,减少初侵染源。 药剂防治,用种子量的 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及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进行药剂拌种。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