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语文答案二内容摘要: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语文答案二 大学语文试题二单选:第 1 题(2 分)1.诗经题材内容广泛,能够形象地反映周代社会生活,下列题材内容在诗经中未涉及的是 ( 山水诗)2. 汉代乐府民歌在下列著作中收录最多的是( ) 乐府诗集3.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的主要性格特征是( ) 阴险狡猾、虚伪刻薄4. 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的著作是:( ) 史记5中唐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著名诗人是( )。 白居易6. 盛唐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是( ) 王维、孟浩然7. 其作品以"京味 "著称,并荣获 "人民艺术家"称号的剧作家是( )老舍8. 号为"稼轩"的词人是( ) 辛弃疾9. 戏曲 牡丹亭 表现的是( ) 书生柳梦梅与杜丽娘鬼魂相爱,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喜结良缘的爱情故事10. 窦娥冤的作者是( ) 关汉卿11. 标志着文言短篇小说成熟的是( ) 传奇12. 20 世纪 20 年代,以"文学研究会"为主的" 人生写实派"偏重以"写实" 的手法反映现实人生问题,下列作品属于这类代表的是( ) 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13. 现代文学史的第一部白话新诗集是( ) 胡适的尝试集14. 红楼梦初名为( ) 石头记15. 下列散文作品与作者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屐痕处处王国维曾说"词至李后主,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这句话是评论的作家是( ) 李煜17. 下列作品不属于王小波的是( ) 一次动情的旅行18. 下列作家作品中专长独幕喜剧创作的是( ) 一只马蜂19. 提出了"新诗格律化 "即诗歌 "三美理论"的是( ) 闻一多20. 唐代"古文运动 "的倡导者除了韩愈以外,还有( ) 柳宗元判断1. 诗经又称诗三百 ,这是因为诗经共收录了 300 篇诗歌。 错误2. 曹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鲁迅曾经誉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 正确3. 中国古代戏曲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了多种样式,如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等。 正确4. 孟子文风雄辩犀利,对后世特别是唐宋古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确5. 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陈子昂四位诗人。 错误6. 象征派代表诗人李金发效仿法国象征主义诗歌,作品富于感伤情调和颓废气息,欧化味道很重。 正确7. 婉约词的主要特征是文辞柔美简约,蕴含深婉。 正确8. 沈从文散文往往以湘西为场景,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人性美和自然美,这类作品有湘行散记和湘西。 正确9.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苏轼的代表作。 错误10史记代表着我国古代史传文学的最高成就。 正确11. 诸宫调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样式。 错误12. 经过唐宋的古文运动,古代散文不断地沿着平易流畅、清新自然的方向发展。 正确13. 干宝编辑的世说新语是当时最有代表性的志怪小说。 错误14. 朦胧诗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涌现出来的一批诗作,这类诗歌注重反思历史,艺术上多用总体象征,表达具有多义性和不确定性。 错误15. 伟大的浪漫主义李白以其豪放飘逸的诗风获"诗仙" 之称。 正确16. 茶馆分别展现了三幅历史时代画卷,这三个时代是:满清末年、抗日战争、新中国建立。 错误 17. 郁达夫是创造社的主要作家之一,其早期散文多写漂泊生活中的艰辛,富于自叙传的色彩。 正确18. 李煜的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中的"浪淘沙" 是这首词的题目。 错误19. 第三代诗人注重日常生活的审美,有意用原生态的口语入诗,因此也被称作" 民间诗歌",舒婷和海子是这一流派的代表诗人。 错误20 汪曾祺师从沈从文,一生只写长篇小说, 受戒 大淖记事均是长篇 错误简答:第 1 题(10 分)一简述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的艺术特色。 全文结构完整,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尤其是把郑庄公老谋深算的性格刻画的淋漓尽致 .郑庄公贯穿全篇的中心人物。 他一生下来就遭到了母亲的忌恨,几乎被剥夺了国君的继承权,他是无辜的受害者。 但这种险恶的家庭环境以及特殊遭遇也养成了他一套处世本领。 姜氏为叔段请制,他明知对方包藏祸心,但表面上却扮成很依顺母亲和爱护弟弟的样子,如同一个“孝子贤兄”。 他从容不迫,采取了欲擒故纵的办法,最终赢得了胜利。 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外顺而内奸,外宽而内险的人物形象。 武姜内讧的制造者。 这是一个道地的贵妇人,其养尊处优的地位、生活,养成了她吃不得一点苦头和偏私狭隘的性格。 她因一点疼痛,就对骨肉结下了怨仇,显得她是那么毒辣残忍。 她的失败原因在于她只凭自己一贯肆无忌惮的性格行事,在斗争中不讲策略,任性而为,笨拙愚蠢,因而她的失败是必然的。 共叔段他从小就得到母亲的宠爱与庇护,养成了一种恃宠骄纵的性格,在夺权斗争中野心勃勃,有恃无恐,赤裸裸地摆出了一副盛气凌人的驾势,不讲策略,与庄公形成了鲜明对比,显示其政治上的狂妄幼稚,因而他的失败也是必然的。 二简述郭沫若历史剧的主要特点。 郭沫若以学者、剧作家、诗人这三者的和谐统一,构成了他的历史剧创作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当他创作历史剧的时候,他是以科学家、历史学家在做渊博的准备,而以革命诗人在进行丰富的构思,最后再以戏剧家的绚丽风格去落笔。 所以,他的作品才是这样的征引旁博、才气纵横、想象大胆、联想奇胜。 ”由于作者的历史知识非常渊博,还给了他选择历史素材以表现历史人物和主题思想的充分自由。 他下笔行文之际,似乎总能给人一种如鱼在水似的优裕自如的感觉,而不是如有些历史剧作者那样,由于历史知识修养不足,欲放而有捉襟见时之虞,欲收则又难免有穷蹙拘谨之态。 郭沫若的历史剧,是真正的历史学家写的历史剧,无论在见解上或创作上都独树一帜,具有作者的独到的功夫。 也可以这样说,警辟、新颖的见解,突兀、奇特的构思,灵活自如的驾驭历史素材的能力以及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是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一个明显特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