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稻的田间管理技术内容摘要:

2、农药使用量增加;杂草妨碍机械化作业,使农业成本提高。 稻田杂草的防治,除轮作除草、耕作除草和人工除草外,最有效方法是化学除草。 具体方法:在插秧、抛秧前 35 天,将稻田整平灌水后,每亩用 12%恶草灵乳油 80100 克,或 5%恶草灵乳油 100200 克,拌细土 15 公斤撒施,杀灭田间杂草。 移栽稻于移栽后 510 天,每亩用 50%杀草丹乳油 200250 克,或 25%吡嘧磺隆(草克星)可湿性粉剂 25 克,或田草光(苄嘧磺隆与丁草胺复配剂)可湿性粉剂 2530 克拌化肥或细泥土撒施。 抛栽稻于立苗后选择对抛秧稻苗安全有效的除草剂,如丁苄、抛秧一次净、幼禾葆等,按说明书使用。 八、水稻本田期 3、病虫害防治本田期是指秧苗从移栽到收获的时间。 我国水稻种植区,水稻病虫害种类和为害程度有较大差异。 水稻的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班病、恶苗病、稻曲病、稻菌核病、矮缩病和胡麻斑病等,其中以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较为普遍,危害也最为严重,是水稻的三大病害。 为害水稻的害虫较多、较复杂,主要有螟虫(大螟、二化螟和三化螟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苞虫、稻叶蝉、稻粘虫、稻瘿蚊、稻蓟马、稻蚜虫、稻椿象、稻象甲、稻秆潜蝇、稻螟蛉和稻蝗虫等。 它们分别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在水稻的不同类型和生育期为害。 其中以稻螟虫、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为害最普遍和最严重,是水稻的三大害虫。 九、水稻三大病害的 4、防治水稻的三大病害是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现将其发生危害特点和药剂防治方法分别介绍如下:据侵害的时间和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枝梗瘟、谷粒瘟和穗颈瘟等。 其中以叶瘟发生最普遍,穗颈瘟造成的损失最大。 在本田期水稻以分蘖盛期和孕穗未期至抽穗初期最易感病。 一般在雨水多、深水灌溉、孕穗抽穗期缺水干旱或遇长期阴雨、偏施氮肥、后期疯长的情况下易造成穗颈瘟流行。 稻瘟病的防治除选用抗病品种、种子消毒、合理肥水管理等综合防治外,本田药剂防治方法是:对感病品种及常年重发病区,在水稻破口前 12 天至齐穗期,亩用 20%三环唑 75 克或用 30%的稻瘟灵乳油 100150 毫升加水 50 公斤喷雾。 要为害水稻 6、病主要为害叶片,引起稻叶枯黄,有效光合作用面积减少导致穗数减少,不实粒增多,千粒重下降。 病菌主要在稻谷和稻草中越冬,播种病谷,病菌就会侵害幼苗的根及芽鞘而发病,插秧时又将病苗带入本田。 病菌从水孔和伤口侵入,并喜高温高湿环境。 因此,遇台风暴雨和长期深水灌溉及偏施或迟施氮肥的稻田,往往发病严重。 白叶枯病的防治方法:除选用抗病品、种子消毒和加强肥水管理外,在水稻分蘖期至孕穗期要控制发病中心,常用的药剂有每亩用 10%叶枯净 300 倍液 75 公斤,一般在开始发病喷 1 次,7 天后再喷 1 次。 十、水稻三大害虫的防治水稻的三大虫害是稻螟虫、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现将其发生危害特点和药剂防治方法分别介 7、绍如下:化螟和大螟等,俗名统称蛀心虫、钻心虫等。 三种螟虫一年发生 27 代不等,为害症状和防治方法相似。 分蘖期为害,造成枯鞘、枯心;孕穗、抽穗期为害,造成枯孕穗、白穗;在灌浆、乳熟期为害,造成半枯穗和虫伤株。 防治方法除减少越冬虫源和桥梁田外,药剂防治在螟卵孵化高峰期若每亩有卵块 50 个以上时,亩用 25%杀虫双 150200 毫升,或 50%杀螟松乳油 100 毫升,或 50%巴丹乳油 100 毫升,加水 75100 公斤喷雾。 喷药时田中要保持 35 厘米深水层,维持 35 天,如喷药后 1 天内遇大雨冲洗,一般应及时补喷。 背飞虱和灰背飞虱等,其为害方式与防治方法相似。 稻飞虱主要为害稻株下部 9、叶附近嫩叶鞘缝内啃食叶肉,稍大后就在心叶吐丝结苞,把稻叶纵卷成筒状苞,居中啃食叶肉,造成白叶。 分蘖期受害对产量影响较小,孕穗、抽穗期受害,常会增加空壳率,降低结实率和粒重,对产量影响较大,所以抽穗前后施用药剂防治是保剑叶、增粒重的关键。 在防治上,除选用抗虫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外,农药防治是主要的应急措施,在分蘖期 23 龄幼虫 150200 头/百丛、抽穗期 4070 头/百丛时,每亩用50%杀螟松 100 毫升,或 25%杀虫双水剂 200 毫升加水 75 公斤喷雾。 十一、水稻科学收获收割是否适时,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特别是杂交稻。 因杂交稻具有分蘖成穗多、灌浆成熟期长、容易落粒等特点。 收割过早,不仅青米多,产量低,而且轧米时碎米增多,质量降低。 收割过迟,因杂交稻主穗成熟时间早,造成穗上发芽和落粒,影响产量和质量,反而得不偿失。 一般在九成熟时收割较好,从外表上看,主穗已经全部发黄,收割较适时。 同时,还要参考天气状况、人力、物力等具体情况而定。 晚稻可待完熟后收获,但不宜过迟,特别是作种子的不能在霜冻后收割,否则会影响种子生活力。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