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麦有失误 补救有办法(下)内容摘要:

1、救有办法(下)失误之六:播量过大 表现为麦苗生长拥挤,植株黄瘦、细弱,个体发育差,分蘖很少。 对策:先及时疏苗,特别是地头、地边以及田内的疙瘩苗,要早疏、狠疏,以建立适宜的群体结构,促进个体发育;再结合浇水,追施少量氮、磷速效肥,以弥补土壤养分的过度消耗。 失误之七:底肥过量 麦苗出土后长势过旺,分蘖多,叶片宽大,田间郁蔽严重。 对策:当麦苗主茎长出 5片叶时,在小麦行间深锄 57 厘米,切断部分次生根,控制养分吸收,减少分蘖,培育壮苗。 失误之八:播后墒情不足 表现为麦苗出土困难,或出苗后分蘖出生慢,叶色灰绿,心叶短小,生长缓慢或停滞 (农民称之为 缩心苗),基部叶片逐渐变黄干枯,根少而细。 对策:小 2、麦播种后,及时检查土壤墒情,对墒情不足或落干影响出苗的地块,有浇水条件的进行小水灌溉,无浇水条件的及时镇压 12 遍。 失误之九:播后土壤过湿 麦苗出土后叶色淡黄,分蘖出生慢,严重时叶尖变白干枯。 对策:及时深中耕散墒通气,并追施少量速效肥,促苗早发。 失误之十:播后出苗不全 小麦播种后,及时检查出苗情况,一旦发现缺苗,抓紧进行补全。 对策:一是补种。 选择与缺苗地块相同的品种,先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浸种、催芽,或用 00倍磷酸二氢钾溶液浸泡 12小时,然后播种,以利于出苗和生长。 二是移栽。 对于来不及补种和补种后仍有缺苗的地块,可在小麦分蘖期就地移苗补栽。 移栽的麦苗要选择具有 13 个分蘖的壮苗,移栽的深度以 上不埋心、下不露白为宜,移栽的时间最迟不能晚于小雪,以利于缓苗和越冬。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