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玉米“七路并进”内容摘要:

1、路并进”我省玉米生产要坚持立足抗旱夺丰收,实行防、避、抗相结合,良种与良法配套,新技术与传统实用技术集成,充分挖掘单产潜力,重点解决年际间、区域间的平衡增产问题。 记者近日从省农业厅相关部门了解到,在玉米种植的具体技术实施上,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一、抓规范改制,适期早播春玉米。 针对我省盆中丘陵玉米主产区十年九旱、十年九灾,导致年际间玉米产量波动大的问题,坚持大力推广以玉米为主的旱地多熟分带轮作高产改制技术,从小春开始,按“双三零”、“双二五”和“双六零”等模式规范带距带比,为玉米预留空行,提供适期早播茬口。 必须杜绝麦后玉米。 二、抓育苗移栽。 实施“321”育苗技术,即在肥土苗床地上施用 3 两 2、尿素、3公斤磷肥和 30的有机肥,每个肥团 2 粒种子,育栽 1 亩地。 推广乳苗单株定向错窝移栽技术,改先挖窝再施足底肥,栽玉米后覆土的传统做法为条沟深施底水底肥,促使根系向纵深发展,起到抗旱防倒伏作用。 三、抓地膜及秸秆覆盖。 大力推广地膜全覆盖栽培技术,积极示范半膜覆盖集雨节水栽培技术。 试验表明,半膜覆盖比育苗裸地栽培增产 比传统的裸地直播增产 33,比全膜覆盖增产 10,每亩集雨节水 ,节约成本55 元。 重点是:改 80 厘米幅宽地膜覆盖大垄双行玉米为 50 厘米盖在行间,玉米实行膜侧栽培,并配以“沟施底肥,小垄双行、等雨盖膜、膜侧栽苗、交替用水”等关键技术。 四、抓抗旱大穗耐密品种,实现合理 3、密植。 针对我省玉米生产实际,要加强抗旱大穗耐密品种的推广,目前应以成单 30、成单 27、农大 95、东单 808、川单21、川单 14 等为主。 密度安排上,半紧凑型亩植 34003600 株,松散大穗型亩植 30003200 株,比当前普遍亩植 23002600 株增加 500800 株。 五、抓推广水肥耦合新技术。 采取测土配方施肥,以肥调水,以水促肥,充分发挥水肥协同效应和激励机制。 以“1 底 2 追”的 3 水 3 肥肥水耦合管理最佳,每亩关键期浇水总量 50 方、施用纯氮总量 1418 公斤,按照底肥水占 30,拔节期氮肥和水分占 20,孕穗用氮肥和水分占 50施用。 六、抓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根据玉米病虫害发生规律,采取以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除了选用抗病品种外,可用井冈霉素等防治纹枯病,用抗蚜威等防治蚜虫,用甲胺磷等防治地下害虫,用托布津等防治黑粉病。 七、抓青贮玉米配套栽培技术。 青贮玉米具有适应性强、丰产性好、播期弹性大和耐高温越夏的能力强等特点,非常适合我省寡日照的强气候条件。 适应畜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草食性牲畜需要,我省发展青贮玉米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生态优势。 要大力推广高产种、适期播、增株增密、控氮增磷钾、适时收割等青贮玉米配套生产技术。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