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xx煤矿初步(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利约 500 万元比起施工两条集中上山所花费 180 万元的成本来说还盈利 300 余万元。 综合以上,方案三的优点显著,故采用方案三。 19 表 231 集中上山方案比较表 方案一 (集中上山全部布置在 C1 煤层底板以下30~ 40m的灰岩中 ) 方案二 (一、二水平集上山布置在 C1煤层底板以下 30~ 40m的灰岩中,三水平集上山布置在 +490主平硐至 +663m中平硐之间。 ) 方案三 (初期三水平的集上山布置在主平硐至中平硐之间,后期将 +490m下平硐掘至距 C1煤层底板以下 30~ 40m时,将水平运输大巷和集中上 山均布置在底板灰岩中) 优 点 全井田每个水平采用一个采区准备,形成双翼开采。 巷道布置合理。 与方案一相比,少送三水平下平硐和三水平运输大巷共 1151m巷道,可使矿井出煤时间提前半年。 全井田每个水平采用一个采区准备,形成双翼开采。 与方案一相比,初期少送三水平下平硐和三水平运输大巷共 932m巷道,可使矿井出煤时间提前半年。 可出 5万 t煤炭,为矿井创利约500万元。 缺 点 与方案二相比,要将三水平下平硐和三水平运输大巷共 1151m 施工后才能施工集中上山。 在此期间二水平( 中平硐)因无堆矸场地而无法施工,致使矿井出煤时间推迟半年。 矿井在开采三水平时,为单翼开采,工作面推进长度达到 1500m以上。 且采区石门距离最大为 250m 以上,布置不合理。 与方案一相比方案三在后期要多送三水平至二水平集中上山 907m,多花费用 180万元。 方 案 优 缺 点 20 三、水平划分 由于该矿井煤面垂高较大,已有的上、中、下平硐已将矿井划分为三个水平,本设计仍采用 +853m、 +663m、 +490m 标高为水平划分线。 其水平垂高分别为 207m、 190m、 173m。 四、运输大巷、回风大巷布置方式 该矿井为急倾斜煤 层,运输大巷和总回风巷均布置在 C1煤层底板以下 30~ 40m 的灰岩中。 五、通风方式 根据矿井开拓布置,矿井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系统,抽出式通风方式通风。 六、采区划分和开采顺序 (一)采区划分 根据井田煤层赋存状况和开采技术条件,综合考虑开采方式、机械化程度、井田走向长度、工作面年推进度、产量均衡等因素,提出两个方案: 方案一、全矿井每个水平 划分为一个采区 ,分 区 段布置 工作面。 具体作法是将全井田每一个水平的煤层,沿倾向分成若干区段,在每一个区段内布置运输巷和回风巷,并用开切眼连通运输巷和回风巷形成运输 、 通风 系统。 上一区段的运输巷作为下一区段的回风巷。 区段内的运输巷和回风巷通过石门与集中运输上山、集中人行上山和集中回风上山相连结。 方案二、将全矿井每个水平划分为两个采区 具体作法是将全井田沿煤层走向分为两部分。 每一个水平都分为 21 两个采区,分别布置采区上山,然后将采区煤层沿倾向分为区段,布置区段运输巷和区段回风巷,并用开切眼连通区段运输巷和区段回风巷形成运输通风系统。 方案一与方案二的优缺点比较: 方案一比方案二减少了两套上山,两套设备。 全矿井减少工程量 4000m 左右,减少绞车 2 台。 方案一比方案二减少了辅 助环节,便于集中管理,节约了运营费。 方案一比方案二工作面连续推进距离长,工作面搬家次数少。 方案一比方案二井下生产系统简单,安全条件好。 方案二比方案一的工作面走向长度要短,准备工程量小。 方案二比方案一工作面所用设备要少一些。 由于该矿井井田走向长度为 1700m,一翼走向长为 850m 左右,从目前的开采技术条件看,完全可以解决工作面运输巷的运输问题。 根据以上比较,本设计认为方案一比方案二优点多,故决定该井田每个水平划分一个采区,采用区段布置。 区段斜长为 46m~ 56m。 (二)开采顺序 由 于该矿井为急倾斜煤层,对 C6和 C1煤层而言,在同一标高 C6煤层工作面沿走向应超前于 C1煤层工作面。 沿倾斜方向应采用下行式开采顺序。 但是为减少 初期井巷工程量,缩短建井工期,提早半年出煤,本设计建议初期投产二 水平(中 平硐)的 2161 工作面和 2111 工作面,然后再接续 2261 工作面和 2211 工作面或 一水平 1111 工作面和 1161工作面。 在区段内为后退式开采顺序。 22 第四节 井 筒 一、井筒用途、布置及装备 根据矿井开拓方式,该矿共设 4 个井筒: +490m 主平硐、 +663m 中平硐、 +853m 上平硐和 +1145m 回风平硐。 井筒特征见表 2- 4- 1。 (一) +490m 下平硐 下平硐在全矿井生产期间担负运输煤炭、矸石、设备、材料、行人及进风的任务。 平硐净断面。 井筒内还布置有管路和线缆等。 下平硐一侧设有人行道和水沟。 ( 二 ) +663m 中平硐 该矿井在开采 +663m 中平硐以上煤层时,担负矿井部分进风和安全出口的任务。 在开采中平硐以下煤层时,担负回风的任务。 井筒断面为 ,井筒内设有洒水管路 1 趟, 一侧设有人行道和水沟。 ( 三 ) +853m 上平硐 该矿井在开采 +853m 上平硐以上煤层时,担负矿井 部分进风和安全出口的任务。 在开采 上平硐至 中平硐之间的煤层时,担负回风的任务。 井筒断面为 ,井筒内设有洒水管路 1 趟, 一侧设有人行道和水沟。 (四) +1145m 回风平硐 该矿井在开采 +1200m 回风平硐至 +853m 上平硐之间的煤层时,担负全矿井回风和安全出口的任务。 井筒断面为 ,井筒内设有洒水管路 1 趟, 一侧设有人行道和水沟。 回风平硐硐口装备有 2 台 BD( K)№ 16(Ⅱ)型对旋轴流式通风机,电机功率 2 30kW, 380V,其中 1 台工作, 1 台备用。 23 井筒特征见表表 3- 4- 1。 表 3- 4- 1 井 筒 特 征 表 井筒名称 +490m 下平硐 +663m 中平硐 +853m 上平硐 +1145m 回风平硐 井 口 坐 标 X Y Z + + + + α 176。 176。 176。 176。 井筒倾角 0176。 0176。 0o 0o 井筒长度( m) 339 318 34 109 井 筒 断面( m2) 净 掘进 井筒支护 厚度 (mm) 100 100 100 100 支护形式 锚杆喷砼或锚网喷砼 锚杆喷砼或锚网喷砼 锚杆喷砼或锚网喷砼 锚杆喷砼或锚网喷砼 井筒装备 铺设轨道、管线、装备防爆蓄电池机车 铺设轨道 铺设轨道 装备主要通风机 二、井壁结构 +490m 主平硐、 +663m 中平硐、 +853m 上平硐和 +1145m 回风平硐的表土段采用料石砌碹支护,厚 度 250~ 350mm。 井筒 进入基岩 采用 锚杆喷砼支护,围岩破碎时采用锚网喷砼 支护, 支护厚度为 100mm。 24 第三章 大巷运输和设备 第一节 运输方式的选择 一、运输方式 该矿井为高瓦斯矿井。 大巷运输距离约 800m,矿井大巷运输采用特殊防爆型蓄电池机车运输。 煤、矸石采用一吨固定式矿车装载,设备、材料用平板车或材料车装载。 二、主要运输巷道断面、支护方式、坡度及钢轨型号 (一)矿井巷道断面及支护方式 矿井下运输大巷采用 锚杆喷砼支护。 (二)坡度 矿井主要运输巷道的轨道运输坡度 ,全部取千分之三的坡度。 (三)钢轨型号 矿井主要运输巷道敷设 18 ㎏ /m 钢轨, 600 ㎜轨距,钢筋混凝土轨枕。 第二节 矿 车 一、矿车选型 本矿井运载原煤的矿车选用 600 ㎜轨距、 型,一吨固定式矿车。 各种矿车规格型号特征见表 321。 25 表 321 矿车型号规格表 煤 \ 矸 载重 长 宽 高1000\ 1800610520490备注6006006005505505501150115041020xx20xx20xx880880880180020xx20xxMG 1. 1 6A 6A 6A1. 1轨距(㎜)轴距(㎜)自重(㎏)矿车 型号容积( m3 )载重(㎏) 外形尺寸(㎜) 根据计算,本矿井运输需 型固定矿车 150 辆, MC16A材料车 10 辆, MP16A 平板车 20 辆。 第三节 设备选型 一、 设计依据 大巷运输距离 :800m 大巷承担运煤量 150kt/a 矸石率 15% 装载容器 — 6A 钢材 1 次 /班 木材 1 次 /班 设备 1 次 /班 炸药 1 次 /班 雷管 1 次 /班 其它 2 次 /班 矿井年工作 330 天,每天二班运输,每班运输时间为 7 小时。 26 二、设计选型 (一)机车牵引能力 Q 蓄电池机车牵引装煤矿车数量 22 辆,牵引装矸石矿车数量 14 辆。 (二)机车电机过热能力校核 蓄电池机车牵引空车时的牵引力 kgFk )311(2 蓄电池机车牵引重车 时的牵引力 kgFz )39(2 )(225 根据蓄电池机车牵引电机的特性曲线得 Ik=46A、 Vk=12km/h,Iz=43A、 Vz=。 列车的运行时间 空车运行时间 : m i 1 kt 重车运行时间: m i 2 kt 列车循环时间: m i T 均方根电流 27 AIj 221 根据上述计算,蓄电池机车运行时的均方根电流均小于蓄电池机车电机允许电流 50A。 因此,蓄电池机车牵引装煤矿车 22 辆,牵引装矸石矿车 14 辆,均在电机允许电流内。 (三)机车运行台数计算 ) 1121( sN 矿井选用 CDXT5J 特殊防爆型蓄电池机车 3 台, 2 台运行, 1 台备用。 (四)机车制动能力校核 mm <L 5150 2 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五)机车充电设备 矿井在平硐外设置充电变流室一 个 ,设置 5 吨特殊防爆蓄电池机车 GWZCA140/132dI 型防爆充电机 3 台 ,其中 2 台运行 ,1 台备用。 28 第四章 区段布置及装备 第一节 区段布置 一、移交生产和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的回采工作面数目、位置和工作面生产能力计算 矿井移交生产和达产时均布置 1 个区段 2 个采煤工作面生产,其中 1 个为 C6煤层柔性掩护支架工作面,。贵州省xx煤矿初步(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间的地段内,为 — 层砖混平房,总建筑面积预计 100m2,分作漂流服务部,漂流船艇及安全配套设备保管室,导游服务人员休息 (兼保安 )等。 小卖部等建筑式样以美观,大方,实刖为标准, 同兼顾景观形象。 2— 4 漂流舟艇: 按河道可漂流条件宜采刚 2— 4 入座的轻便型为主,先期刊暂购置 15~ 20 只,试运营,继后根据需求逐步增添。 2— 5 沿渠观览步道: 设在峡谷右 (南 )岸。
米。 XX 县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而南部几个乡镇南亚热带气候较为明显。 年平均气温 - ℃,极端最低温- ℃,极端最高温 ℃。 年太阳辐射能量 千卡/平方厘米,日照 小时,无霜期 266- 300 天。 夏无酷暑,冬无严寨,雨量充足,利于各种农作物和牧草生长。 XX 县是黔东南州最大的县,距黔东南州府 270 公里,距湖南省靖州县 80 公里,距广西三江县 140 公里。 三级油路贯穿湖南
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调查问卷 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调查问卷1. 您的性别 您的年级 本科生 本科生 本科生 本科生3. 您从何时开始上网。 您平均每天上网多长时间。 时以内 小时 小时 时以上5. 您一般的上网地点是 您上网经常做的是 (可多选) 育资讯 电影 占据您上网时间最长的是以下哪种方式。 (可多选):网络新闻、搜索引擎 :音乐、游戏、视频、文学 :即时通信(S 等) 、博客、电子邮件
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PPT_图文 大学生 网络 使用情况调查分析2013年 4月小组的成员及分工:1、策划本次调查方案、设计问卷佳伟2、发放问卷、统计数据与分析结果浩3、查阅资料、收集与整理信息结整个调查活动、撰写调查报告胜军一、调查的情况与主体:调查主体为绍兴文理学院全体在校大一、大二学生。 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 100份,收回有效问卷 92份。 调查对象为男生 68人,女生 32人。 二
274 亩,旱地 790 亩,有效灌溉面积 1180 亩,全村国民生产总值 531 万元,农业生产总值 212 万元;累计财政收入 万元,财政支出 万元;粮食总产量 万吨,人均占有粮食产量 350 公斤;主要农业产品有水稻、玉米、小麦、烤烟等。 农民人均纯收入 1591 元。 该片区主要饮用井水或水池水,水质、水量无法保证。 为了摆脱贫困,使村民们饮上安全的水,少生病,并且减少村民医疗费负担
代表年,丰 水年选20xx 年、平水年选 1993 年、枯水年选 20xx 年,根据典型年的年月径流过程,并按同倍比缩放求得设计典型年流量修正系数:丰水年 K丰 =,平水年 K平 =,枯水年K 枯 =。 从而得三个代表年的年月径流过程,结果见表。 表 水电站三个代表年的年月径流过程 单位: m3/s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丰水年 (p=10%) 8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