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技术专业建设规划项目申报书内容摘要:
源资产评估 第三阶段 专业拓展学习领域 野生动植物 保护、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兴趣发展课程、社会与职业相关指导课程 顶岗实习领域 顶岗实习生产任务 林业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7 (3) 课程教学时间组织 改变课程教学组织模式,根据专业课程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需要,采用柔性化管理的方法,以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根据林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组织安排能够实施校场一体化,理实一体化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的教学时间。 (4) 实施“三阶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 根据“三阶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分段式课程教学组织模式。 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将整合后的课程按照能力递进方式,实施分段 式安排教学、实训、顶岗实习相结合的组织模式、使学生的职业能力逐步提升,实现从一名学徒工到准技术员再到技术员的转变。 教学组织模式如图 3: 图 3 教学组织模式图 (5) 进一步完善顶岗实习的运行管理机制 在第 5 学期末,学校组织召开顶岗实习暨预就业推荐会,通过企业和学生面对面的双向选择,进一步确定预就业岗位;第 6 学期,根林业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8 据就业单位或拟就业单位需要进行顶岗实习,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 “学校 企业 学生”三方共同签订协议 ;校内安排专任教师指导,企业有专门的兼职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和职业能力培养;实习过程中学生定期向校内外指导教师提交“顶岗实习记录”和工作汇报;实习结束后,企业、学校 共同完成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 根据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过程,建立完善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和质量评价的管理制度,建设校企合作育人的运行管理制度。 (6) 人才培养方案建设 建设期内,依托林业行业,围绕培养目标、内容、制度、过程、评价等五个基本要素,对专业的人才培养 方案 进行整体系统的改革。 进一步完善特色更加鲜明的 “三段递进,两个结合、场校一体 ” 人才培养模式 , 并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实践、课程体系优化、教学组织模式改革等成果的基础上,完善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依托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年 对企 事 业用人规格进行充分调研 ,根据行业人才需求导向制定 人才培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教学委员会在 人才培养方向、培养目标 、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对人才培养全过程 把脉。 通过 顶岗实习检查 和 毕业生满意度调查 , 专任教师到企业一线了解学生实习情况、 就业情况、工作情况,了解 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及满意度情况, 调查结果 作为 修订和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 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预算见表 3。 表 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内容及预算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团队 建设内容 成果验收 年度经费投入(万元) 2020 2020 2017 合计 1 职业岗位调研 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 ; 研; ; 专业群发展规划 4 4 3 11 林业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9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团队 建设内容 成果验收 年度经费投入(万元) 2020 2020 2017 合计 调研; 2 论证 方案 一线专家、教育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 分析论证; 式论证; 证; 分析论证报告; 式论证报告; 证报告; 1 1 1 3 3 制定 方案 一线专家、行业领导、教育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 ; ; ; 人才培养方案 2 2 2 6 合 计 7 7 6 20 2 . 课程建设 尽管本专业已经 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分析职业岗位及其典型工作任务,明确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将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职业资格标准有机结合,以林业生产工作过程为主线,重新开发课程。 以骨 干教师为课程建设负责人,联合企业技术专家、生产一线技术人员重构或改造课程内容,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任务引领的路径完成 了 课程整体设计与单元设计。 但是对过程的把握度 还有限 ,应该继续 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针对课程的不同性质,深化课程内涵建设。 由专业带头人牵头,各课程建设负责人联合企业专家分别研究各课程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大力推进理实一体化和案例教学相组合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在学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分析、在做的过程中掌握职业技能,通过工作过程学习,提高教学效 果。 课程开发如图 4 所示 图 4 课程开发思路 林业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20 2 . 制订适应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专业课程标准 邀请行业专家、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与, 共 同制订林业技术专业 还未完成的 课程标准。 对已经完成的 课程标准 要进行对应检验 ,将职业岗位能力标准和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融入到课程中。 比如,将“造林工”岗位能力标准融入《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内容;将“种苗工”岗位能力标准融入《种苗生产技术》课程内容;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员”岗位能力标准融入森林有害生物防治课程内容, 不断完善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建设。 2 . 重点建设专业核 心课程 建设期内,按照林业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以行动体系为林业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21 导向 ,基于林业生产过程重构课程体系 ,确定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林业基层单位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把专业主要的 7 门专业核心能力课程进行“学习情境”的教学内容改革,建成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力争建成 4 门院级精品课程、 1 门省级精品课程,开发 4 门课程的特色教材,在专业群中发挥课程建设的带动示范作用。 ( 1)开展社会需求和工作任务调查,明确专业职业核心能力。 在学院分管领导的监督下,由项目组组长统一负责指定具体责任人,选择专业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的专门 人才参与。 在专家指导下,对林业行业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典型岗位技术和岗位工作流程调研,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和岗位技术需求分析,明确林业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职业核心能力为:林木种苗生产技术、森林营造技术、森林资源调查技术、森林资源经营及管理技术。 (见林业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结构图 5) 林业专门人才需求主要岗位种子生产经营技术人员工作过程苗木生产经营技术人员林木种苗工经济林栽培技术人员工程造林技术人员森林经营技术人员造林更新工抚育采伐工营造林工程监理员营造林工程监理员(高级)森林病虫害防治员(高级)调查规划设计良种繁育推广技术人员林业生态环境工程森林资源管理与检测工程林木种苗生产森林营造专业调查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营林试验工(高级)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管理 图 5 林业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结构图 ( 2)围绕职业核心能力,明确典型工作任务及所针对的职业岗位。 林业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22 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确定林业技术 4 大职业核心能力的典型工作任务范围和所针对的具体职业岗位的技能人才要求。 表 6 林业技术专 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表 职业核心能力 典型工作任务 针对职业岗位 林木良种生产技术、种苗生产技术能力 林木遗传资源的保护、林木良种选育、杂交授粉、诱变育种等技术指导和管理 种子生产经营技术人员 良种基地建设、管理、调查、林木种子采收、种子处理、贮藏、品质检验等技术指导和管理 苗木生产经营技术人员 苗圃耕作、苗木培育、苗木移植、出圃、分级等技术指导和管理 良种繁育推广技术人员 种子的生产、播种苗的生产技术、营养繁殖苗的生产技术、嫁接苗的培育等 林木种苗工(高级) 森林营造技术能力 造林、低产林分 改造、商品林的培育管理、生态公益林培育管理 森林营造工程技术人员 造林施工技术指导和管理、人工林定向培育技术指导 工程造林技术人员 造林施工质量和数量管理、监督、检查验收 工程造林监理人员 果树的栽培、整形修剪、花果管理、果实采收和包装 果树工(高级) 森林抚育、次生林经营、低产林改造、病虫害防治 营林试验工(高级) 造林施工、森林抚育、更新造林 造林更新工(高级) 森林病虫害监测、调查、防治技术 森林病虫害防治员 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能力 森林资源外业调查、内业统计分析 森林资源调 查技术人员 森林资源调查及林业规划设计 森林调查规划设计人员 森林生态工程规划设计 森林生态工程规划人员 林业 3S 技术对林业资源的数字信息处理 林业技术人员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能力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森林采伐消耗管理人员 森林资源档案管理人员 森林资源监督技术员 法制宣传、林政案件的调查、处理、执行 林政执法人员 各类林分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护林员 林业生态环境工程项目实施,现场管理、技术指导 林业生态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业务技术人员 林地林木权属管理 林地林木权属管理业务人员 森 林资源资产评估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员 林业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23 ( 3)明确学习领域和人才培养规格,设计核心能力课程 结合行业、企业标准,明确学习领域和知识、能力、素质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设计相应的专业核心课程。 表 6 林业技术专业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设计表 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岗位 学习领域 职业能力 素质 知识 核心课程 林木良种繁育、苗木生产技术能力 种苗生产:种子、苗木生产经营技术员,林木种子检验员,林木种苗工。 能胜任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苗圃建立与经营、种苗生产、苗木管护的技术工作。 ⑴爱祖国、拥护党。 ⑵ 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⑶良好公德、职业道德、遵纪守法。 ⑷健康的身心。 ⑸正确就业观、创业观。 ⑹较高情商。 ⑴林木育种知识 ⑵林木种子知识。 ⑶苗木培育知识。 ⑷苗木管理知识。 ⑴林木种苗生产技术。 森林营造技术能力 森林培育与经营:森林培育工程技术员,营林试验工,造林更新工,抚育采伐工,营造林工程监理员。 能胜任森林营造、森林经营活动的技术工作。 ⑴森林营造知识。 ⑵森林经营知识。 ⑶造林调查规划知识。 ⑷造林作业设计知识。 ⑸森林防火知识。 ⑵森林营造技术。 ⑶森林经营技术。 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资源保护工程技术员,森林病虫害防治员。 能胜任森林病虫害控制方案的制定、防治工作。 森林病虫害防控知识。 ⑷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 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能力 森林调查规划设计: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技术员,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技术员。 能胜任森林资源清查、森林调查规划设计、造林典型设计、造林作业设计技术工作。 ⑴测树技术知识。 ⑵测量技术知识。 ⑶“ 3S”技术知识。 ⑸森林调查技术。 林业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24 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岗位 学习领域 职业能力 素质 知识 核心课程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能力 森林资源管理技术:林业生态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业务技术人员,森林采伐消耗管理人 员,森林资源档案管理人员,森林资源监督技术员,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员。 ⑴能胜任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 ⑵能胜任应用林业信息技术管理森林资源的工作。 ⑶具有能在林业基层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能力。 ⑴森林资源管理知识 ⑵林业信息技术知识 ⑶森林资源评估知识 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技术 ⑺林业“ 3S”技术 ( 4)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的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构建林业技术专业“知识+能力+素质” 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基础课程系统为:基础能力课程、个人发展与服务社会能力课程。 专 业课程系统为:林木种苗生产技术、森林营造技术课程、森林资源调查技术课程、森林资源经营及管理技术课程。 明确了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明确了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点,对应开发了相应的课程。 林业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25 职业技能 资格证书 知识、能力、素质 学习领域个人发展与服务社会能力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能力森林调查规划能力林木种苗生产技术能力森林营造技术能力基础能力能够学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水平,自主发展并不断获取各种需要的新知识。 能够熟练掌握并能综合应用各类职业技能,同时具备一定的创新力。 具有社会职业道德与责任意识,人格健全,适应力强,具有组织管理能力,应急能力,与人沟通表达能力。 更高层次。林业技术专业建设规划项目申报书
相关推荐
拼搏、奉献”。 也有人性化的比拟 ,如“追求美满人生、建筑无限荣耀”等。 (二)企业的制度文化 企业的制度文化是由企业的法律形态、组织形态和 管理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中坚和桥梁,把企业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 企业的制度文化一般包括企业法规、企业的经营制度和企业的 管理 制度。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与企业有关的法律和法规、企业的经营体制和企业的
实做事,比较注意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自觉地维护大局,维护团结,在处理工作关系上,始终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饱满旺 5 盛的热情投入工作,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律,切实履行自身的工作职责。 三、存在的不中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纵观一年的工作,我在新的岗位上有了新的提高,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知识面还不够宽,特别是护林防火 防病虫害的专业知识还严重不足,以后要更加努力学习
GIS 把遥感测图件、调查样地空间位置信息和可列表的资源调查数据(主要是属性数据)全部融合在一起。 可确定地面乃至空中任何信号所处的精确的三维位置、速度和时间信 息,且不受地域、气侯条件的限制。 在林区防火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主要功能体现在定位、导航和测算火场面积,也可以在计划烧除中作为辅助工具,及时定位报告。 ⑷ 3S 集成技术 随着空间信息科学、数学图像处理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发展,“
制依据 3第二章 工程概述 32. 1. 设计概况 32. 主要工程量 5第三章 施工部署及施工总平面布置 73. 1. 总体施工安排 7直笨应埋写渣费塔剑肠简努蟹津岔避彤畜招妹悔但厌萝撵贸性冤肾妮套淆痘弗隧差佩吴淌画镶竟金谐规海纂摄 携照氯这娃狮洗静擅遥挂示拢消皮雁 安全管理措施 .......................................34
在管理过程中多管齐下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教师的职业自觉。 规范办学 严格执行各项规范办学的要求 检查、督促、指导教师规范教学行为,确保规范办学的各项要求得以贯彻落实,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妥善处理,限期解决。 已 达成 管 理效能 委托管理为学校的日常管理增能增效,帮忙不添乱,办实事显实效,切实帮之所需,对师生成长和学生发展有促进作用 九亭二小管理机构简约,人员少工作强度大,但分工明确职责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