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栽培平菇怎么优质高产内容摘要:
1、一些连续栽培平菇的老菇区,经常发生平菇胡桃病,钮扣病等毁灭性的病害,轻则减产 50,重则绝收,给茹农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因此,改变传统的栽培技术非常重要。 一、选用抗病品种。 经试验对比,选择科大黑平、西德 99 既抗病又高产;其次是江都 5526,新侬 1 号。 二、配制高产培养基。 推荐配方为:棉子壳 75、玉米芯 15、麸皮 7、生石灰 3、磷二铵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料水比 1:料棉子壳中加入 15碎玉米芯(花生粒大小),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增加料的透气性和吸水能力,有利于菌丝健壮生长。 适量的麸皮能补充有机氮源和维生素,增加出菇后劲。 适当提高料水比能保证料内的湿度,延长出菇时间,增加出菇量。 2、三、培育健壮菌丝。 选用 22 厘米38 厘米短聚乙烯出菇袋为宜。 养菌室要提前熏蒸灭菌,接种量以 15为宜。 当菌丝封面后用刀片在两端划口增氧,菌丝长到培养料的 1/2 时,用直径 2 厘米的尖棒均匀扎 2 个透气增氧孔,从一头扎到另一头,可大大加快菌丝生长,15可发满袋。 四、菌袋、泥墙两段出菇1、菌袋出菇。 长满的菌袋有部分现原基时即可入棚出菇,菌袋不用开口,也不挽起薄膜,让菇从增氧孔自然长出,以免散失袋内水分。 待子实体长到 3 厘米以上时,每天上午 10 时左右可直接往菇面上喷 1 次井水便可。 待子实体长到八成熟时采收。 实践证明,只要拌料时适当提高培养料的含水量,出一、二茬菇期间一般不用向袋内注 3、营养水。 2、泥墙出菇。 将出过 1、2 茬菇的健壮菌棒进行脱袋。 选择沃土取出曝晒,并拌入 素、肥、1生石灰加水和成营养泥。 一层菌棒一层营养泥垒倒高 左右,两排菌棒组成一道泥墙。 两排菌棒底层间隔的缝用沃土填实后在上面筑一道蓄水槽,墙两边用营养泥抹缝。 依次筑第二道菌棒墙,两墙间距 60 厘米。 这样只需依靠水槽内营养水的慢慢渗透滋润就能保证菌棒的出菇湿度(营养水配方;磷酸二氢钾 硫酸镁 葡萄糖 磷二铵。 槽内水原则上菇多水多,反之则少。 该法既省去了用补水器袋补水的繁杂工序,又避免了水淹菌丝降低生活力,再加上封口泥的保护,菌坯很少有病虫危害。 3、注意要点。 每茬菇采完后,一定要保持料面湿润,如发现干燥,应喷水补湿然后用薄膜覆盖,待形成原基后,再揭去薄膜,并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 85以上;每茬菇采完后浇 1 次营养水;水槽中如出现漏洞要及时用沃土填满。 若墙面封口泥出现裂纹,应及时抹严。 另外,菌墙上长出的平菇个大肉厚,采收时应用刀割,不要硬掰,以免损坏菌墙。 专利查询。连续栽培平菇怎么优质高产
相关推荐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犀科,连翘属。 别名黄绶带、黄秆花、绶带花、金钟花。 原产我国的中部和北部,生长在海拔 5001000 米之间的阳坡,半阳皮的灌丛或林缘。 现各地均有栽培,可供收获中药材和做观赏植物。 一、形态特征 连翘为落叶灌木,高可达 3 米。 茎直立,枝条中空,常下垂,节间中空无髓。 单叶对生,有柄,卵形,边缘有锯齿,顶端尖,基部圆形或楔形,一部分形成三出羽状复叶。 先叶开花
及制造工艺等逐一进行深入了解。 系统设计与制造生产顶岗实习从第七学期 11 月份开始至次年 1 月份,计划 10 周。 要求学生深入到液压控制系统、气动控制系统和伺服控制系统 的功能、组成安装调试、使用维护等逐一进行深入了解。 “综合能力课外培养环节”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组织活动、参加科技竞赛、创新项目、教师科研、专业技能培训与认证等多层次、多 种形式的课外培养,培养学生了解社会、查阅资料
光学计 LG— 1 4 上海精密仪器有限公司02165730171 16 机械式比较仪 GB1— 150 4 上海第二光学仪器厂 17 电感比较仪 DB— 4 4 哈尔滨量具刃量厂 1 6 0 0 1 2 0 0白板门 门空调空调洗手处 洗手处500500900012020 9 18 公法线千分尺 25— 50 20 哈尔滨量具刃量厂 19 工字型平尺 100055 10
,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和遗传算法 的 新方法 (见图 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可加工性评估 根据设计和加工标准,零件可加工性依赖于 零件 尺寸 、 几何结 构 、 材料 的可加工性 和加工精度。 显然,这些都是模糊的因素。 我们运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法来处理这些模糊因素。 建立模糊因素集 零件尺寸 ,几何结构,材料的切削加工,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可以表示为: 因素等级
历“立冬”已到,意味着冬季已经开始。 从多年的平均状况来看,11 月是寒潮出现最多的月份,剧烈的降温,特别是冷暖异常的天气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为切实做好今年小麦越冬期管理工作,省农业厅昨日向各地下发了冬前麦田管理技术意见。 意见从六个方面对今年冬前麦田管理提出了参考意见:一是在小麦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种,搞好查苗补种、疏密补稀。 二是冬前应对麦田普遍进行一次中耕,以破除板结,增温保墒
2、林或室内培育竹弥成功。 我国南方产竹地区,大量培育竹荪,每 1,000,林,每年可产竹荪 810我国已知的有:长裙竹荪(短裙竹荪(红托付荪(朱红竹荪(皱盖竹苏(杂色竹荪( 6 种。 其中前 3 种是可以在竹林下栽培的竹荪。 竹林环境特别适合竹苏生长。 竹林砍伐竹子后,残留的竹蔸要十几年才能腐烂,未腐烂的竹鞭,占林地的 1/10 竹林中栽培竹苏,既能促进伐克腐烂,有利新鞭生长,又可增加经济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