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系杂交稻云光14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内容摘要:
2、 号在我州经过 7 年的试验示范,逐年进行观察总结,认为云光14 号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轻感纹枯病和稻曲病。 质云光 14 号米质优,米饭松软,富有强性,并且冷不回生,适口性好。 经理化分析,糙米率 83%,精米率 69%,米质长宽比为 粗蛋白 米粒透明,腹白极少,达到国家 12 级优质米标准。 2 产量表现云光 14 号在我州 1998 年试验种植,折合亩产 对照(汕优 63)增产 2001 年中间试验,折合亩产 对照增产 2004 年同田示范,比对照增产 在全州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中,一般比对照增产 3%6%。 3 高产栽培措施云光 14 号适应在汕优 63 种植稻区种植,其高产栽培措施如下:期播种 3、,培育壮秧在我州最适宜的播种期是 4 月上旬。 播期试验表明:以 4 月 3 日播种的产量最高,4 月 13 日播种的产量次之,4 月 23 日播种的产量最差;大面积生产抽样调查,以 4 月上旬播种的产量较高。 在确定播种期以后,选好最适宜作秧田的高肥力田块播种,播种方式采用旱育秧、湿润育秧均可。 旱育秧每平方米播种量控制在 100g 以内,湿润育秧每平方米控制在 30g 以内(20),秧龄掌握在 3035 天。 加强秧田管理,酌施断奶肥,施好送嫁肥,培育带蘖壮秧。 理密植,插足基本苗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是充分利用空间调节群体结构获得高产的主要措施。 根据 2002 年的密度试验,每亩栽 丛的产量最高。 在 4、大田生产实践中,确保每亩落苗 8 万以上,以争取达到 22 万以上的有效穗,穗实粒数 130 粒以上,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学肥水管理中等肥力田块,本田施肥:每亩用碳酸氢铵 40磷酸钙50酸钾 10合优质农家肥 1200底肥。 栽后 7 天用尿素 15追肥;以后的追肥包括穗肥,要看植株的长势情况,确定是否施用或施用的数量:长势正常,不产生缺肥现象的,不施用。 在水分管理上,实行浅水栽秧,深水活棵,薄水分蘖,苗够晒田,后期干湿交替的原则进行。 这样有利于控制纹枯病的发生,有利于保根促粒重。 虫害防治采用旱育秧方式育苗的,必须注意防治立枯病,要严格按旱育秧操作规程进行。 本田前期注意防治稻飞虱等虫害,同时注意观察病害的发生;后期注意防治纹枯病,才能确保丰产丰收,夺得高产。 专利查询。两系杂交稻云光14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
相关推荐
( 3)重视一体化实践教学。 工作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工作表现和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用人单位对本专业的毕业生的工作表现和能力基本满意,尤其对学生所表现出的领会能力和学习能力感到满意。 亦对毕业生在下方面的不足提出 意见:对企业环境的认识不够;对工作的心理准备不够;对自己的能力信心不够;艰苦奋斗的意志和精神不够。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稳定率、在工作单位的持续发展情况以及待遇等情况
RNN模型的多步预测方法。 (2)结合动态 GRNN模型与残差平方和检验,提出了基于动态 GRNN模型的挖掘机液压系统故障检测方法;研究了多模型故障诊断,在故障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网络模型的挖掘机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方法。 AMESim 系统仿真环境下,建立了 SWE50 型挖掘机工作装置及其液压系统的实体参数模型,设置了多种模拟故障;在 SWE50 型挖掘机实验平台上,设置了活塞磨损
2、平均亩产 对照汕优 63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播种期同汕优 63,秧田亩播种量 12公斤,秧龄2530 天;2、合理密植:栽插规格以 穴栽 2粒谷苗;3、肥水管理: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早施分蘖肥,巧施穗粒肥。 管水做到浅水移栽,寸水活棵返青,间歇灌水分蘖,最高苗25万/亩时排水晒田,干湿交替壮籽,成熟前 35 天断水;4、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稻瘟病
特征决策表的单一/复合特征模糊等价划分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粗糙集的改模知识分层发现方法,包括基于模糊粗糙集的改模特征分层约简算法和规则分层生成算法,解决了从模糊描述的改模方案中归纳发现改模知识的问题。 ( 4)注塑模改模知识 相容关系分析从逻辑学中相容关系的定义出发,研究了改模方案特征决策表信息系统的相容关系。 在引入信息系统同态的定义后,将方案结构化处理等同于一个信息系统同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