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仪表]热动车间管理规章制度汇编内容摘要:
会议由 生产 副主任主持。 与会人员汇报工作情况。 汇报内容要求: 作按排的落实执行情况。 、出现的故障及重大工艺调整。 、执行情况。 副主任总结汇报安排工作 ,好的表扬差的批评。 ,布置本周工作。 热动车间 管理制度汇编 TJGHSCGLRD 第 11 页,共 44 页 主任总结安排。 会议要求: 参会人员要准时到会,不得迟到、早退、中途离席,违者按违反劳动纪律规定处理。 参会人员因客观原因不能参会时,要请假,并负责安排其他同志顶替。 会议发言力求简短、精练。 参会人员要做好记录,并组织传达落实到每位员工。 参会人员要遵守秩序,携带手机者要将提示信号打到振动位。 运行班组交接班管理规定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规定规定了班组交接班制度的管理与要求。 本规定适用于本车间各 运行 班组。 管理内容与要求 运行接班人员必须 提前 20 分钟到岗,更换工作服后,详细检查生产及设备运行情况,阅读上班生产记录,正点前 5 分钟在交接班室准时参加交接班会,听取上班值班长介绍当班生产情况。 接班班组岗位人员向值班长汇报检查情况,听取本班值班长对生产的具体安排要求,车间领导提出要求及注意事项,准点到岗交接班。 交班人在交班前应将工况处理稳定,并向接班人介绍清楚上班生产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下班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如交班时间有较大的操作或工况很不稳定,不能交接班。 当班人员在接班人员未接班前应继续工作,不得离开岗位。 如遇 特殊情况,交接班人员应听取车间领导指令,进行交接班。 认真办理交接班手续,接班人签字后交班人员方可离去,接班人在未签字前不得进行操作。 如在交接班过程中发生事故,签字前事故责任属于交班者,签字后则属于接班者。 热动车间 管理制度汇编 TJGHSCGLRD 第 12 页,共 44 页 交接后,交班人员立即参加班后会,听取班长总结本班生产情况和车间领导的意见要求。 交接班一定要严格执行“十交五不交”的规定。 检查与考核 班组交接班,必须按规定开接班会和班后会,人员必须到齐,由值班长具体负责,否则罚班组 50 元,值班长 20 元。 接班会 程序: 全班列队,班长点名考勤,检查劳保着装情况。 上班值班长介绍生产情况。 各岗位汇报本岗生产及设备检查情况。 班长传达上级指令,安排本班工作,车间领导安排工作,强调注意事项。 班长宣布接班。 违反此程序不认真开接班会,每项罚款 10 元。 班后会程序: 全班列队,班长点名,人员全部到齐,班长总结本班工作,重点总结不足的方面,提出奖罚意见,车间领导安排工作,班长宣布下班,违者每项罚款 10 元。 未按时参加接班会 为 迟到,未参加班后会 为 早退。 按 车间劳动纪律规定执行。 各岗位汇报问题不真实,罚岗位人员 10 元(每人)。 接班会、班后会考核由副主任、 工艺专工 负责。 二、设备管理 制度 设备管理规定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车间设备管理责任制 及 设备管理的主要方面。 适用于车间职能人员及检修人员。 管理责任 车间主任是车间设备管理的第一负责人。 具体职责如下: 贯彻执行上级设备管理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 审核车间各项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 对车间设备考核工作起监督责 任。 热动车间 管理制度汇编 TJGHSCGLRD 第 13 页,共 44 页 组织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上报工作。 车间 检修 副主任是车间设备管理的全面负责人。 具体职责如下: 负责车间的设备管理工作,设备技术改造管理工作,抓好设备的用、管、修等工作,学习推广设备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做好设备状况分析和设备管理工作总结。 组织编写车间各项设备管理制度和规定。 对各种设备报表进行审核。 组织编制、落实、上报车间设备的检修计划,并组织安排计划的实施,负责统一平衡、安排、检查计划的实施。 组织对车 间设备的设备状况、润滑、密封、防腐、台帐的定期检查,提高设备完好率。 参与设备事故的分析、调查、上报工作。 设备 专工 是车间设备管理的直接负责人。 具体职责如下: 负责编制设备的各项管理规定。 负责填写各种设备报表。 负责各种设备基础管理台帐的建立、填写工作。 是车间设备考核的主要负责人。 负责编制设备备件、润滑油脂的采购计划。 参与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上报、记录工作。 工艺专工 是设备管理的执 行者。 具体职责如下: 贯彻执行车间的各项设备管理制度和规定。 组织 本专业 开展设备包机、润滑、密封、维护保养工作。 各 专业 要填写 本专业设备检修 记录 ,要求记录真实、准确。 发生设备事故及时上报车间,参与事故分析、调查。 组织本 专业 设备评比的自查工作。 包机人是设备管理各项规定的实施者,具体职责如下: 包机人要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维护要求。 包机人做好设备润滑、密封管理工作。 包机人每班 对包机设备进行清理,做到沟见底、轴见光、设备见本色。 热动车间 管理制度汇编 TJGHSCGLRD 第 14 页,共 44 页 包机人对设备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 , 及时消除。 设备包机管理规定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包机管理的具体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 热动 车间全部设备 包机人员。 内容和要求 各 工号 所管辖设备必须包机到人,每台设备必须悬挂写有包机人姓名的标示牌。 包机人要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维护要求。 包机人 要 做好设备润滑、密封管理工作。 包机人每班 要 对包机设备进行清理,做到沟 见底、轴见光、设备见本色。 包机人对设备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消除。 考核 车间每周对设备包机情况考核一次,填写设备月考核表。 考核结果作为车间考核的一项内容,考核结果作为车间效 益 奖发放依据。 闭路循环管理规定 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车间各装置 闭路循环巡检的管理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 各运行班组及检修班组。 管理内容和要求 漏点、缺陷的检查由各岗位操作工负责。 漏点缺陷的处理由检修工负责。 车间 设 备专工 负责安排漏点、缺陷的处理,并督促工艺 、 检修人员认真履行职责。 车间设备专工 负责监督检查闭路循环的执行情况。 《设备巡检与查消漏记录薄》由 设备专工管理, 月底要将该薄汇总后收回,并下发下月薄。 《设备巡检与查消漏记录薄》填写一律采用仿宋化,要求书写工整, 热动车间 管理制度汇编 TJGHSCGLRD 第 15 页,共 44 页 不得涂改、乱画撕扯、污染。 现场红黄牌要认真保管,班班交接。 现场操作工要按时巡检,发现漏点及时挂牌。 必须装置停车才能处理的挂红牌,装置不停车可以处理的挂黄牌。 设备专工 每天两次巡检,并在《设 备巡检与查消漏记录薄》上签字。 巡检中发现问题及本薄记载的问题及时安排处理,黄牌漏点处理不得超过24 小时,红牌漏点要列入检修计划待机处理。 检修工对所管辖区域 每天两次巡检,并在《设备巡检与查消漏记录薄》 上签字,并将处理结果记入薄内,记录内各条目不得空缺。 已处理的漏点由操作工验收后,将牌归回岗位。 挂牌必须妥善保管,认真交接,不允许损坏和丢失, 车间专工 每周一对挂牌检查一次,发现丢失和非正常损坏,要适当处罚 并 及时修理更换。 备品配件管理规定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备品配 件的管理范围、管理方法、修旧利废、计划编制和图纸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 车间 备品配件管理。 管理内容及要求 备品配件的管理范围 备品配件是使设备正常运行,确保生产和经营任务完成的重要物质基础。 必须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技术,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备品配件 上报工作 由 车间设备 专工 负责 , 每月 20 日前统计 , 汇编、审批、上报工作,要求要全面准确。 车间 物资管理员 负责备品配件 定额 贮备, 质量 验收和保管工作 ,确保 满足 设备日常维修 需要。 备品配件计划 月 度备品配件需 用计划,由 设备专工 编报, 设备副主任 审核。 计划编制要依据检修计划,更新改造计划和备品配件消耗定额与贮备定额,做到计划准确。 修旧利废 热动车间 管理制度汇编 TJGHSCGLRD 第 16 页,共 44 页 要认真贯彻勤俭节约的方针,充分发动员工,积极开展修旧利废工作。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必须完成公司下达的修旧利废任务。 修旧设备、备品配件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 应建立修旧利废台账和月报表。 对修旧利废 工作执行到位的员工 给予一定的奖励。 设备档案、台帐管理规定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设备档案、台帐的管理内容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热动车间 的设备档案、台账管理。 管理内容与要求 设备技术档案、台帐由 设备专工 填写。 设备专工 在每月 10 日前将各种档案、台帐填写完毕,检修记录应在设备检修后三日内填写至档案上。 设备专工 应在档案内填写 的 检修内容后签字。 检修内容包括:检修单位、检修人员姓名、检修起止时间、检修项目、技术数据、材料备件更换代用情况、试车情况、设备更新改造情况、设备事故缺陷处理情况。 档案、台帐 填写一律仿宋化标准填写。 档案、台帐应按档案、台帐目录分类,编号,整齐妥善存放。 车间全部设备均 应 建立设备档案。 设备事故 管理规定 主题内容与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设备事故的定义、调查处理、上报与预防 工作。 术语 设备丧失规定的功能 , 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车时间、产量损失或修复达到规定数额的为设备事故。 管理职责 由车间 设备 专工负责本单位 设备 事故的管理,负责本单位 设备 事故台帐的建立、登记、分析工作。 热动车间 管理制度汇编 TJGHSCGLRD 第 17 页,共 44 页 设备 事故管理坚持“ 计 划检修、 预防为主”的思想,做好以下工作: 坚持 搞好设备的计划检修,将设备缺陷提前发现提前处理。 对 检修 工反复进行事故案例教育,防止 重复 事故发生。 加强 设备检修管理规定的执行检查 力度 ,严格票证管理 制度。 加强 钳工 培训,不断提高职工 业务 素质和 检修 水平。 设备事故调查执行“三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设备事故发生后,设备专工应在三天 内写出事故报告,报 机动 部。 设备 事故发生后要认真落实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并将结果及时上台帐登记。 车间要定期进行事故案例分析,开展讲评活动,避免重复性事故发生。 发 生特大设备事故,应及时采取紧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 协助 安全、生产、机动等 相关 部门进行事故调查。 预防措施 车间设备及工艺管理人员应经常督促检查预防设备事故制度的贯彻执行 情况 ,并加强对员工进行事故预防和安全教育工作,要经常检查分析本单位设备的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设备运转率,保证安全生产。 要经常进行安全工作大检查,并针对存在的 问题及时予以整改、修复,无法彻底处理的需制订防范措施,加强监护。 检查与考核 由车间主任对本单位的 设备 事故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设备检查评级管理规定 主题内容与范围 为加强车间设备管理,完善车间的各项 设备管理 规章制度,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加大对设备管理工作的考核力度,制定设备评比办法。 范围: 设备维护 、检修质量。 评比等级指标 评比等级:完好设备 、 不完好设备 正在检修的设备评比按检修前的状况定级。 热动车间 管理制度汇编 TJGHSCGLRD 第 18 页,共 44 页 停用一年以上的设备不参加评比。 检查考核 每周车间 设备主任 组织技术管理人员对车间设备进行全面检查 ,并依据完好标准进行考核评比 , 填入设备检查评比台账,通报检查结果。 车间 设备 专工 在月底将检查评比情况统计,记入设备档案 ,统计结果纳入 包机 考核。 每月选出 1 台设备,作为红旗设备,对其包机人进行嘉奖。 评比标准 设备运转正常,达到铭牌定额; 各部温度、转速、电流等运行参数符合规定要求; 设备性能良好,各项指标达到检修技术规程要求; 零部件完整齐全,质量符合要求; 机座等 各部连接螺栓应紧固,整齐、符合技术要求; 润滑系统清洁,畅通,油质符合要求,润滑油管理做到五定、三过滤。 防腐措施和外部油漆完整; 设备及环境整齐、清洁,无跑冒滴漏,做到沟见底,轴见光,设备见本色; 技术资料齐全,准确: 设。机械仪表]热动车间管理规章制度汇编
相关推荐
手工焊仰对接( 10 号板) E316L17 1 85 27 2 105 28 3 110 28 4 130 28 5 130 28 7 无损探伤 : 试 板焊制完毕进行外观检查, 24 小时后进行 X 射线无损探伤 结果 :达到标准要求 ,详见附录。 8 焊接接头物理试验结果 : a) 焊接接头横向抗拉试验结果 试验编号 抗拉强度( N/mm2) 断裂处 4L1 647 焊缝 4L2 643
ERP 项目工程 —— 业务流程图汇总 ERP 项目工程 —— 业务流程图汇总 ERP 项目工程 —— 业务流程图汇总 ERP 项目工程 —— 业务流程图汇总 ERP 项目工程 —— 业务流程图汇总 ERP 项目工程 —— 业务流程图汇总 ERP 项目工程 —— 业务流程图汇总 ERP 项目工程 —— 业务流程图汇总 ERP 项目工程 —— 业务流程图汇总 ERP 项目工程 —— 业务流程图汇总
,发放工作。 防止不合格材料或未检品进入施工现场。 做好材料标识移植工作。 及时送检材料,并收集原材料检验证书与产品合格证书。 及时清理、盘 点库存材料的数量等情况。 (六)施工工班岗位职责: 组织班组人员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施工员下达的任务。 严格执行施工图纸技术交底工艺规程和规范要求,确保质量指标实现。 坚持实行施工过程自检、互检、如实填写原始质量记录。 负责做好产品标识,工程保护和服务工作
中绿一号 “中绿一号”系台湾引进品种。 1984 年西南农业大学参加中国农科院品资所主持“国外绿豆生产适应性鉴定试验”,通过三年品比试验和生产试验,产量均名列首位,8688 年在安岳县及涪陵地区多年多点品比试验中,亩产均在 100公斤以上,比本地绿豆增产 240。 89 年通过四川省品审会审定。 “中绿一号”具有产量高(比当地品种增产 2040)、优质(蛋白质含量23左右)、早熟(生育期春播
1、国安徽、河南、河北、陕西等省发病重,以开花结英期受害重。 发病初期叶片上现水渍状褐色小点,扩展后形成边缘红褐色至红棕色、中间浅灰色至浅褐色近圆形病斑。 湿度大时;病斑上密生灰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情严重时,病斑融合成片,很快干枯。 轻者减产 20一 50,严重的高达 90。 半知菌亚门真菌。 分生孢子梗束生,直立,褐色,具 3?8 个隔膜,孢痕明显,大小 20?m)
1、上农民采用推刀收割,地面已无根茬防风固沙,还会将地面熟土铲起。 间作后禾本科作物形成一条条防风带,防止土壤风蚀沙化。 收割后留 1015 厘米高茬,可挂沙护土,防止冬春季的大风将地表熟土刮走。 翌年可轮作倒茬,减轻病虫为害,提高绿豆产量和品质。 取绿豆与谷子、糜子、黍子等禾本科作物按 2:1 或 1:1 形式进行间作种植,绿豆种植幅宽不超过 5 米,也可根据生产实际调整种植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