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山药贮藏保鲜技术内容摘要:

1、贮藏、运输,其块根营养极为丰富,干制入药为大众化的滋补强壮剂,对虚弱、糖尿病治疗有辅助疗效。 当前,麻山药的收获季节到了,鲜麻山药贮藏期可达半年左右,价格会随其上市的减少而上升。 现将麻山药的贮藏技术介绍如下:一、贮藏特性麻山药在其生命周期中有段休眠期,并在贮藏期内通过春化阶段。 在休眠期时较易贮藏,适应温度、湿度变化范围较宽。 贮藏一个时期后,麻山药结束了休眠期,原来在生理上起抑制作用的物质,转化为生长刺激剂,促使块根的表皮长出须根,生理活动大为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保管不好就容易引起块根腐烂变质。 因此,延长麻山药的休眠期,可以增强贮藏效果。 实验证明,麻山药对贮藏室温度要求不高,适应性较强,温差幅度一 2、般在 25之间都能贮藏。 但是相对湿度在 75%85%之间较为适宜,这是因为麻山药性喜干燥,怕潮湿。 麻山药虽属耐贮藏的品种,但是由于栽培技术、品种、土质的不同,产品的耐藏性也有所区别。 一般以紫皮麻山药和白麻山药作为贮藏品种较为理想。 二、适宜的贮藏条件用于贮藏的麻山药应粗壮、完整、带头尾,表皮不带泥,不带根须,无铲伤、疤痕、虫害,未受热和未受霜冻。 进仓前要经过摊晾、阴干,愈伤 48 天,愈伤可以使表皮的损伤木栓化,减少失重和贮藏中的腐烂。 经愈伤的麻山药,适宜贮藏于温度 16左右,相对湿度 70%80%及适当的通风环境中,可以贮藏67 个月。 麻山药是冷敏作物,低于 12时会受损伤。 在 5或 7下 5 3、 周,在 3下 3 周和 2下 5 天,就可以观察到低温伤害。 受冻症状为组织变色,似水浸状软化,并逐渐腐烂。 三、贮藏方法埋藏法。 在仓库水泥地坪上,用砖砌起高 1 米左右的埋藏坑,先在坑底铺上厚约 10 厘米经过日晒消毒的干细沙或干黄沙,然后将经挑选、摊晾透的麻山药按次序平放在泥(沙)上,一层麻山药一层泥(沙),向上堆至坑口 10 厘米左右,再用干细沙或黄沙密封。 埋藏后不需多次搬动检查,一般隔一个月左右抽样检查一次。 倒动检查时,要轻拿轻放,不要擦伤块根的表皮,发现病变应及时剔除,以防蔓延。 如发现泥(沙)含水量过大,可提前倒动。 另外,也可在箩筐、板条箱等容器内埋藏麻山药。 方法是先用消过毒的纸垫在箱 4、底部和四周,然后沿水平方向一层麻山药一层泥沙,堆至离箱口 710 厘米处,用泥沙封口即可。 沟藏法。 挖 12 米深,1 米左右宽的沟。 在地上部枯死后、土壤冻结前收挖麻山药,随挖随入沟,一层麻山药一层湿土排放整齐,码高不超过 80 厘米,顶部盖一层湿细土。 随气温下降,逐渐加盖土,以冻土层距麻山药顶部 5 厘米为宜。 此法可贮藏到翌年 34 月。 筐藏法。 用经过日晒消毒的稻草或麦秆铺垫在消毒过的筐或箱底和四周,然后将选好的麻山药逐层堆至 8 分满,上面用麦秆覆盖至筐或箱口,再采用骑马式堆放在库房内。 高度一般以三只柳条筐或四只板条箱为宜。 为防止地面潮气对块根的影响,堆码时,可在筐或箱底下垫上砖头或木板,使 5、与地面之间留有10 厘米左右的距离。 山药也可以装箱后,放进冷风库贮藏,温湿度同上。 四、注意事项及病害预防措施。 麻山药含淀粉质较多,在贮藏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是湿腐病。 原因一是贮藏环境条件不适宜,湿度超过 85%,病菌大量繁殖并侵染块根;另一原因是选质不严,混进有刀伤、裂痕、断损、虫蛀、带病的麻山药,贮藏后为霉菌侵染,发病时,麻山药的两端开始发红,流出胶状黏液,继而长出白色细毛,这是霉菌的菌落。 以后白色又变黄,最终引起块根的败坏变质,引起腐烂。 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强进库前的验质和对贮藏场所、容器的消毒,以及对贮藏室内湿度的调节。 此外,用消石灰封在块根伤口处,对抑制伤口的扩大和防止病菌侵入有一定的效果。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