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某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隆、关岭、镇宁三县相连,东与普定县毗邻。 贵昆铁路和贵烟公路横贯东西,水黄高等级公路从南部穿过,交通十分便利。 全区国土面积 平方公里,辖 19个乡镇, 220 个行政村, 25个社区居委会。 境内居住有汉、彝、苗、布依、仡佬等 32 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 %。 全区总人 口 万, 20xx 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 297595 万元,财政总收入24121万元,人均财政收入 369元,属国家级贫困县。 全区共有小学 184 所,教学点 54 个,小学在校学生 77974人;有初中 43所,在校初中生 28862 人。 1992 年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1996 年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20xx 年 实现了“两基”攻坚目标。 二、 XX 特区 XX 镇 XX 小学概况 XX镇 XX小学座落于 XX特区 XX镇 XX村,是 XX特区中心地段,这里交通便利,环境幽雅,闹中取静,是莘莘学子接受教育的好地方。 10 XX镇 XX小学建于 1970 年,学校占地面积 2614 平方米,建筑面积 2188平方米。 现拥有 12个教学班,学生 700人,教工25人。 其中,取得大专学历的 12人,合格学历 13人。 高级教师 9 人,小学一级教师 16人。 工作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用以指导教学工作。 教学楼内设有电脑室、电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体育活动室、少先队活动室等。 学校工作组织机构健全。 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 30年来的积淀, XX镇 XX小学形成了自己的文化 —— 不断进取,完善自身,追求 发展,奉献社会;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 教师:文明、团结、奉献、进取;学生:团结、勤奋、诚实、活泼。 全体教师秉承“教师德艺兼备为先,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以“质量立校、法德治校、科研兴校、创新活校”为目标,恪守“勤奋、求实、和谐、创新”的校训,“严谨、和谐、活泼、向上”的校风,“爱教、会教、善教、乐教”的教风,“爱学、会学、善学、乐学”的学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多年来,学校坚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坚持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小学毕业生。 在学校领导集体的带领 11 下, 全体教职员工同心协力,抓科研,搞课改,走创新,求发展,不断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改革促发展,发展创新高。 学校的办学宗旨:为了孩子的明天。 学校的办学目标:创建师生共同发展的新型学校。 学校的培养目标: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全面育人,培养现代化所需要的人才。 为创建师生共同发展的新型学校, XX镇 XX小学不断努力,在激烈的竞争中显示出了良好的势头:近几年来,教师多次获各级各类奖励,学校先后被评为“先进学校”。 虽然现在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 学人数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学校克服种种困难,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仍稳步提高。 在 XX镇同级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三 、项目建设的意义 及 必要性 该 项目的建设是党中央 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农村中小学进行搬迁建设的要求: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农村中小学薄弱学校建设,缩小城乡办学差距,努力推进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教育,将是我们国家教育工作今后一个时期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工作重点之一。 因此, 12 加快 XX 特区 XX 镇 XX 小学的建设,是该校贯彻落实中央政策,促进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公平的体现。 该 项 目的建设是 XX特区教育发展规划 的需要: XX特区现有人口 , 其中城区人口 万人。 近几年来,农村大量人员到城区务工,加上现在农村许多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纷纷到城区购房,所以学校生源逐年增加,学校现有的校园校舍及教学设备远远不能满足学校的发展需求。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XX 特区小学教育的发展。 从以上现状分析,急需扩建教学楼及相关配套设施,以缓解日益凸显的各类社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改扩建有利于学校的整体规划,使整个学校布局结构更加合理。 改扩建后的 XX 特区 XX 镇 XX 小学能容纳 20xx 左右学生,可为 XX 镇片区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解决子女就近入学的实际问题。 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群众强烈期盼 XX镇 XX小学尽快改善办学设施,使学校有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根据 XX特区 XX镇 XX小学 的现状和发展的规模来看,学校目前急需建设新教学楼及相关配套设施。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13 四、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XX 特区 XX 镇 XX 小学 广大师生和家长迫切要求改善 XX特区 XX镇 XX 小学办学设施。 特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专门项目管理机构 ,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XX特区教育局及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协作,有能 力、有决心、有信心搞好该项目的建设,使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由于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方便,给施工创造了优越条件,工程用水、用电能全方位保证“三通一平”的需求完全能满足。 14 第三章 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一、编制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XX特区 XX镇 XX小学建设 工程 项目 建设执行国家颁布的《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和 《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注重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 科学合理的选择项目建设地点及技术方案, 提高工程建设投资效益。 完善相关设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二、建设内容及规模 根据六盘水市 XX 特区教育发展需要,改扩 建 XX特区 XX 镇XX小学, 校园占地面积 ( 29903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 平方米。 XX 特区 XX 镇 XX 小学 各项基本设施指标,按照可容纳 20xx名 学生的 规模进行规划: 新建 综合教学楼 建筑面积。 学生厕所建筑面积 135平方米。 门卫值班室。 垃圾站。 教学楼周边除通道外 均进行绿化处理。 15 第 四 章 项目选址 一、项目选址 本项目根据《 XX 特区城市总体规划》 ,项目拟建地点在 XX特区 XX 镇 XX 村。 XX特区 XX 镇 XX 小学 用地内地形较为平整、交通便利、环境安静,办学条件极佳, 能 为 学生 提供良好的活动和学习环境,促进 XX镇 XX小学学生 的全面发展。 二、场址现状 该址在 XX 特 区 XX 镇 XX 小学 校园内 , 交通 便利。 校园内 建筑已固定 , 现有校园道路能直通拟建建筑, 拟建建筑用地范围无不良地质构造,高差较小, 校园周围 无重大 影响教育 建筑物 和重大规划项目, 无重大噪音、烟尘污染企业,环境优美,治安状况良 好, 场地适合办学。 三 、场址建设条件 气候条件 : XX 特区 XX 镇 海拔高度为 18002017 米, 地处云贵高原气候区, 地貌属于溶蚀陷盆地,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气候温和, 1 年中 可 施工时间长。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XX 特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建设项目周围属石灰岩地质构造。 建设基地内地形平整,用地范围无不良地质构造,地下水位较深,地震基本强度 VI 级,属中软场 16 地土,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好,适宜建筑。 且 “三通一平”已具备。 公用设施条件 : ① 建设地点施工 、 生活用水有 可靠的保障; ② 特区 供电局可为本项目提供电力保障; ③ 电视、电话 可直接申请县广播电视局、电信局安装,移动通讯信号良好。 建设用 地 : 本项目拟建地点在原 XX 特区 XX 镇 XX 小学 内,无 需 另行征 地 , 建设方案符合有关规划要求。 交通条件 : 拟建地点位于 XX 特区 XX 镇 ,现有道路可为工程建设提供运输保障。 施工条件 : 六盘水市现有水钢、水城水泥厂; XX 特区有水泥厂、砖厂、砂石料厂等。 建设项目所需建材在数量、质量上均可得到保障,施工条件成熟。 17 第 五 章 工程设计方案 一、概 述 为构建 和谐社会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对国民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XX 特 区 XX 镇 XX 小学 完善教学设施建设更显重要, 并特别注重学生在校的教学场所建设,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满足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定; 符合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批复的有关规划和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规划条例 ; 合理利用现 有土地,结合场地地形,保持原始自然生态环境,确保对水流、生态不造成破坏。 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创造高雅、优美,具有个性特色的校园空间景观 ; 反映出教育理念、管理体制、文化特征与审美观念。 以学校发展为目标,高起 点、高标准、高品味。 全方位的交流和团队合作要求为现代校园提供良好的共享交流空间 ; 遵循教育应 面向未来,教育建筑产品也同样如此的原则,做到校园规划设计、单体建筑设计、良好的景观设计三者有机的结合,建设环境优美的校园。 建筑单体体现校园文化的建筑风格、 18 不虚饰、不夸张。 建筑形式优雅大方,处理好统一的形式与特色的表现的有机结合;现代感与传统建筑的有机结合,创造崭新的校园形象。 三、设计依据 甲方提供的项目建筑规划红线图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GBJ 99 86 《民用建筑 设计通则》 GB5035020xx。贵州某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