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综合防治内容摘要:

1、节麦综合防治节节麦是世界性的恶性杂草,1996 年节节麦始见,之后逐年增多,一般 510株/平方米,高者达 28 株/平方米。 该杂草多发生在高水肥麦田,由于适应性强、繁殖量大,防治不力,加之对种子管理不当,致使节节麦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逐渐加重,严重影响小麦生产安全。 发生特点一是出苗深度不同。 据在大田调查,发芽出苗的节节麦种子主要集中在 38 厘米的土层中。 二是出苗期长。 冬小麦田节节麦出苗有 2 个主要时期:秋季出苗期,主要在小麦播种之后 1520 天,于 10 月下旬至 11 月中旬,形成冬前出苗高峰,此期间出苗的杂草约占总数的 70%;翌年 2 月下旬至 3 月,仍有部分出苗。 三是以幼苗 2、或种子越冬。 节节麦在冬小麦田主要以幼苗越冬,也可以种子越冬。 秋季出苗的节节麦冬前产生分蘖,一般分蘖 34 个,多者 10 个以上。 分蘖幼苗和单株幼苗都可以越冬,很少死亡。 翌年春季气温回升后,未出苗的种子还可出苗,越冬幼苗还可产出分蘖。 主茎和分蘖一般都能抽穗结籽。 四是生命力强。 节节麦的分蘖能力强,生长旺盛。 据调查,春季节节麦一般每株1020 个分蘖,最多达每株 36 个分蘖。 且节节麦的发生量随水肥条件的改善而增加。 防治技术根据小麦田节节麦的发生危害特点和防治实践,在防治上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积极推广冬前化学除草技术等综防措施。 精选麦种,杜绝种子传播。 节节麦靠种子传播,控制蔓延必须先 3、严守种子关。 调运种子必须进行检疫,凡混杂有节节麦的种子,都必须进行精选,以杜绝草籽侵染尚未发生区。 自留种子也要进行精选。 发挥麦田的生态抑制作用。 麦少草多,麦多草少是杂草与作物竞争的规律,因此,合理密植,科学施肥,争取苗齐苗壮,形成麦田的群体生长优势,可起到生态抑草,以麦压草的效果。 人工拔除。 结合麦田管理,在节节麦成熟之前进行拔除。 拔除要及时,大小一齐拔,不留后患。 拔掉的节节麦必须带出田外,晒干粉碎,集中烧毁。 同时要清除田埂沟渠的杂草,减少传播扩散源。 有机肥腐熟后下田。 麦秸壳、畜禽肥须经堆肥沤制,高温发酵腐熟后再施入农田,畜禽饲料也要经过加工粉碎,使草籽失去活力。 小麦越冬前,杂草出齐后,每亩用 3%世玛油悬乳剂(甲基二磺隆)2030 毫升加助剂拌宝 60 毫升对水 30 公斤喷雾防治,此期施药效果最佳,杂草已大部分出土,杂草组织幼嫩,抗药性弱,气温较高,药剂能充分发挥药效,再者麦田覆盖度小,喷洒的药液与杂草接触面大,利于杂草吸收更多的药剂,保证除草效果。 也可于春季小麦返青后拔节前,每亩用 3%的世玛油悬乳剂 30 毫升加助剂拌宝 60 毫升对水 3040 公斤喷雾,但防治效果和安全性不如秋冬防,提倡人工拔除。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