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81~3高密度栽培综合化调技术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13 高密度栽培综合化调技术 813 品种具有单株成铃率高、结铃性强、抗病、高产、优质的特性,是目前我团的主栽品种。 同时 813 品种还具有苗期生长势弱,蕾期生长势渐强,花钟期生长势强,后期不早衰,生育期偏长的特点。 在高密度栽培条件下获得大面积的丰产高产,必须在科学合理运筹水肥的前提下,协调好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掌握 813 高密度高产栽培的综合化调技术。 一、前期化调(苗期初蕾期)解决好两个问题。 4 月 20 日前的早播棉田易遇到春末夏初的倒春寒天气,导致刚出土的棉苗遇雨形成僵苗迟发或晚发。 若棉田土壤湿度偏大还易造成棉苗死亡。 4 月 20 日后的晚播棉花出苗后,由于 2、温度、光照较好,极易形成高脚苗。 因此,为防止僵苗和高脚苗的出现,当田间棉苗出齐、两片子叶展平至 4 片真叶时,对沙砾戈壁地或播前整地过湿、棉苗长势偏弱的棉田,进行 23 次化调,第 1 次在齐苗后、两片子叶展平时,667 平方米用磷酸二氢钾 50 克尿素 50 克,促苗生长;第 2 次在棉苗 2 叶 1心时,667 平方米用缩节胺 0,5轻调,促苗稳长;第 3 次在棉苗 4 叶1 心时,667 平方米用缩节胺 1进行调控,促苗稳发壮发,降低棉花第1 果枝始节高度。 对砂壤土和壤土地棉苗采取以控为主的方式,进行 23 次缩节胺化调,第 1 次在齐苗后、两片子叶展平时,667 平方米用缩节胺 苗扎根 3、;第 2 次在棉苗 2 叶 1 心时,667 平方米用缩节胺 克化调,促苗稳长;第 3 次在棉苗 4 叶 1 心时,667 平方米用缩节胺 1调控,促苗稳发壮发,降低棉花第 1 果枝始节高度。 6 片真叶时,棉株生长势逐渐加强。 此阶段为保证棉苗根系发达和出叶速度,使棉苗稳健生长,进行第 4 次缩节胺化调,667 平方米用缩节胺2 克。 为保证化调到位,苗期初蕾期的 4 次化调全部为机力化调,每次化调间隔 710 天。 二、中期化调(蕾期初花期)蕾期要采用肥水调控、缩节胺化调及棉花打顶整枝等措施综合调控。 此阶段棉株的日生长量指标:棉株日生长量在滴头水前小于 1 厘米,滴头水后小于 米,一直要保持到棉花 4、打顶时。 当棉花第 1 朵花开时,株高控制在 40 厘米左右,叶片中等。 这一阶段进行23 次缩节胺化控,第 1 次在 6 月 10 日左右滴头水前 12 天,沙砾戈壁地或旱情点片较严重的棉田,667 平方米用缩节胺 克轻调,砂壤土和壤土地棉苗长势正常的棉田在滴头水前 3 天,667 平方米用缩节胺 机力化调。 第 2 次在棉花进入盛蕾期初花期时,而此时化控的目的主要是防止中空,缓解个体和群体的矛盾,促进棉花养分向蕾铃运转,改善蕾铃结构。 初花期的化控一般在第 2 水前,即 6 月 1820 日,一般 667 平方米用缩节胺 克。 第 3 次化调在棉花打顶前的第 3 水前,6 月 30 日7 月 2 日 5、,此次化控具有防止中空和棉田进水后来不及打顶造成的旺长的功效,根据苗情长势酌情轻调,667 平方米缩节胺用量为 1。 三、后期化调(花铃期) 品种具有花铃期生长势强、后期不早衰、植株呈倒塔形的特性,为防止打顶后棉株顶部 3 台果枝伸长过快,使棉株旺长隐蔽遮光,造成落花落铃,打顶后及时进行缩节胺化控封顶,以两次封顶效果好,第 1 次缩节胺化控封顶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天进行,667 平方米用缩节胺 46 克,第 3 次在打顶结束后的第 78 天内,667 平方米再用缩节胺 46 克。 打顶后的化调要注意两点:一是时间不宜偏晚,一般在 810 天内两次缩节胺化控封顶结束;二是缩节胺用量要准。 品种具有单株结铃多、成铃率高的特性。 在 8 月上中旬 667 平方米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 150 克尿素 100 克芸苔素 2 克,连续 23 次,养根护叶,增加铃重。 在 813 品种高密度栽培综合化调技术中,前期应以化调为主,中后期应以肥水调控为主,实行肥、苗早发稳发,中期发棵稳长,后期长势缓慢,促控结合,使棉花在整个生育期内稳健生长,株高适宜,中下部结铃好,顶部不空,8 月上中旬棉株成铃多,不旺长,不早衰,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