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单产皮棉150千克以上的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50 千克以上的栽培技术 近两年我团在棉花生产上大力推广高密度栽培及组装配套新技术,加强了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在遭受了自然灾害和病虫危害的情况下,仍获得了大丰收。 更可喜的是,连续两年单产皮棉 150180 千克的高产条田成批涌现。 在多灾年份的 2003 年我团棉花单产(皮棉)达 150 千克以上的面积为 2386 公顷,占棉花总播面积 单产(皮棉)180 千克以上的面积约 1093 公顷,占棉花总播面积 一、强化抗灾夺高产意识,把握好主动权在管理措施上,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切实抓好常规措施落实。 浇足底墒水,治好盐碱;播前适墒犁地,严格整地质量;人工粒选种子,种子包衣,药剂 2、拌种,严把播种质量关等。 二是进一步完善棉花品种的选育、引进和推广工作。 三是高产田棉花最佳播期为 4 月 715 日,播期不需再提前。 四是适当提高种植密度。 五是增施有机肥,深施基肥;膜下滴灌也应推迟滴头水,促主根下扎,多发侧根,增强抗旱能力。 六是适当提前打顶,以防贪青晚熟。 二、单产皮棉 150 千克以上产量结构除低产田、沙性地及次宜棉区外,在中等肥力以上(含中等地)土地上,采用和推广现行的棉花品种及配套的高新技术种植,单产皮棉 150 千克以上其产量结构是:667 平方米收获株数为 1350015500 株,总铃数 个,单株结铃 ,平均单铃重 ,衣分 40%左右,籽棉产量400440 千克,皮棉 3、产量 160170 千克。 三、抓匀度、促齐度匀度指棉株个体生长匀称,发育稳健,株型合理。 齐度指棉田棉株群体高度一致,叶色一样,不早衰、不旺长、清秀整齐。 匀度是齐度的条件,齐度是匀度的体现。 单产 150 千克以上高产田,其行株距配置以宽窄行带状式为最好,适当放宽大行,适当缩小窄行和株距,即“宽行密株”,平均行距 3442 厘米,株距10米。 如(6610)5010)5528),这些配置方式,667 平方米理论株数在 1500017000 株以上。 同时,这种配置既有利于地力和光能的充分利用,挖掘其群体的增产潜力,又有助于棉株个体生长发育,发挥其自身调节的能力。 前期个体发育好,后期群体不郁蔽,通风透光 4、,缓解了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 四、科学促控,肥 667 平方米施农家肥 或油渣 80100 千克、尿素 4550 千克、三料磷肥 15 千克左右、硫酸钾 58 千克,硼锌微肥及磷酸二氢钾 23 千克。 氮、磷、钾比例,南疆为 1肥原则是,深施基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 在膜下滴灌条件下适当提高生育期间追肥量所占的比例。 基肥:沟灌和软管灌棉田,磷肥全部、钾肥总量的 70%80%、尿素总量的50%70%作基肥,剩余部分作追肥。 滴灌棉田,饼肥全部、磷肥全部或 80%、钾肥 70%左右(沙性地为 50%60%),尿素总量的 40%60%作基肥,余下部分在生育期间随水滴施。 花铃肥:常规沟灌棉田,花铃肥一 5、般分两次开沟施入,即始花期和盛花期前轻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期 667 平方米施尿素 810 千克、硫酸钾 23 千克,盛花期 667 平方米施尿素 1215 千克、磷酸二铵 35 千克。 后期为增铃增重,防早衰,结合浇三水或四水补施壮桃肥(8 月上旬),采用土滴灌法滴施尿素 4 千克左右,对上部叶片较小,叶色淡,中、下部坐桃较多的棉田可适当多施,但不要过迟过量。 滴灌棉田,生育期间视土壤肥力、质地,分 57 次 667 平方米滴施尿素或棉花专用肥 30 千克左右,其中始花前后一次,初花期一次,盛花结铃期 3 次,结铃盛期 12 次。 667 平方米滴肥量前、后期为 34 千克;中期为 45 千克。 沙 6、性地前期不宜大,后期注意补滴。 中后期滴氮肥时,配合滴施少量的磷酸二氢钾,有利于增铃重、防早衰、减少脱落。 长势弱的棉田或地段可在 7 叶期喷施 12 次叶面肥。 盛花结铃期喷施 23 次叶面肥,以及时补充营养,促早熟,防早衰。 生育期灌溉常规沟灌棉田,生育期浇水 45 次,头水是关键,一般见花灌头水,不旱不灌,667 平方米灌水量 6070 立方米,坚持细流沟灌,灌至沟的1/3。 沙性地可适当早浇头水,看苗追催蕾肥。 间隔 10 天左右浇二水,667 平方米灌水量 80 立方米,以满足花铃期对水份的需求。 三水、四水 15 天左右浇一次,后期棉田不能受旱。 8 月中下旬至 9 月初停水。 滴灌棉田,棉花全生育 7、期滴水 912 次,667 平方米滴水量 200250 立方米,掌握“前少、中多、后少”,盛蕾至始花 12 次,间隔期 10 天左右,每次667 平方米滴水量 1520 立方米;花铃期 4 次,间隔期 7 天,每次 667 平方米滴水量 30 立方米;8 月份 3 次,每次 667 平方米滴水量 2025 立方米;9 月上中旬 12 次,每次 667 平方米滴水量 1520 立方米,主要是以水养根,以根护叶,以叶保桃。 7 叶期和 910 叶期,667 平方米施缩节胺 ,主要是调控中部叶片、节间和中、下部果枝的生长,保蕾期发棵稳长。 对膜下滴灌棉田来说,应以水肥调控为主,辅之化控和膜调。 初花期化控 8、防中空。 12叶期至 13 叶期,缩节胺 667 平方米用量 ,主要是调控上部叶片、节间和果枝的生长,以防中空,保中部多结桃。 膜下滴灌棉田看苗轻控。 盛花结铃期,打顶后 810 天,待上部节间、果枝伸长到一定长度时进行重控。 整枝适 7 月 515 日,株高 6575 厘米打顶时。 打顶后 810 天摘旁心,且以花为界,旺苗地段可适当提前。 7 月底至 8 月上旬剪去无效花蕾,以利增铃重。 五、综合防治病虫害是夺取高产的保证虫害主要以防治棉铃虫、棉蚜、棉叶螨为主。 棉铃虫防治:坚持农业防治,压低越冬基数。 在产卵高峰期施用生物制剂或对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进行防治,“打在卵高峰,治在三龄前”,使其有效控制各代虫口 9、密度。 化防可选用 药。 棉蚜:以越冬蚜源及早春蚜源防治为基础,以狠治中心蚜株和点片防治为重点,科学合理用药,充分利用和保护天敌,以益控害为中心,控制棉蚜为害。 棉叶螨防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虫源防治和点片挑治为重点,保护、利用天敌,控制叶螨危害。 化防要狠,施用专用杀螨剂,发现一点化防一片,把叶螨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控制在头水前,严防扩散蔓延。 枯黄萎病目前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种植抗病品种。 有条件的团场,对枯黄萎病发生重的条田,可实行水旱轮作,减轻危害。 六、切实抓好残膜回收,控制棉田残膜污染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膜回收率较大幅度下降。 棉田平均残膜量 667 平方米为 克,最高达 克。 在棉田灌头水前揭膜的情 10、况下,连续覆膜植棉56 年的棉田 667 平方米地膜残留量平均 4 千克,年平均残留为 花收获后或者在第二年春季才拾膜的情况下,667 平方米连续种植地膜棉 38 年的棉田,地膜残留量达 克,克。 这些残膜主要分布在 015 厘米土层,一般占残留总量的60%90%。 残膜不能与土壤胶体结合,当累积到一定量时,会严重破坏土壤物理性状。 同时,减缓土壤水分上下渗透的速度;影响耕地、整地、播种、中耕、施肥质量;造成烂种,出苗率下降;影响根系的下扎和伸展,继而影响棉花地上部分正常生长发育,蕾铃脱落增加,产量下降。 目前,常规沟灌棉田仍在浇头水前人工揭膜;膜下滴灌棉田在滴头水前先揭膜边,8 月份再揭全膜。 积极示范、试验、推广浅埋式、深埋式膜下滴灌,在宽行封行前人工揭膜,以减少揭膜劳动强度和污染。 专利查询。棉花单产皮棉150千克以上的栽培技术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最新铁路工程土工试验教材
土的形成土是岩石风化的产物。 物理风化 岩石暴露在大气层内,受风、霜、雨、雪的侵蚀,以及受温度升降变化的影响,裂隙水结冰等原因,使岩石崩解成块。 化学性辙佛喧尾锋煎污鼠娩杨剿却粉趾篮阉挚娘菊椎流搐啮杂畸是昌废秉什淄霄玉紊达镍挖咳阶毯倘兹壬魁储信与锅党遁滴潦洛侍情堤浩弥目凰玛缉鲍 ① .静力载荷试验。 试验成果用于确定地基承载力、变形模量等。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讲义铁路工 程土工试验讲义杨德平
棉花常见铃病的发生与防治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表现为烂铃,既影响棉花产量,又影响棉花品质。 烂铃所致的损失达总产量的 10%以上。 河南省棉田铃病常见的有铃疫病、炭疽病、红腐病、红粉病、黑果病等。 多发生在八月中、下旬多雨年份,特别遇连日阴雨高温高湿时发病较重。 一、铃病症状铃疫病:此病多发生在棉株下部的成铃,从铃基部、铃缝或铃尖部位先发病,开始出现深青色水渍状,逐渐发展到全铃,变为青褐色,最后成为黑色油光状不规则病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