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红叶茎枯病的三个诱发因素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生在棉花生育中后期,干旱年份发生和危害程度更为严重。 田间棉花一般在蕾期开始显症,结铃吐絮期发病最重。 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上,病叶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发展。 病叶从边缘开始出现失绿,先为黄色,后产生红色斑点,最后全叶变红,叶肉增厚、皱缩发脆,叶脉仍保持绿色。 病重时全株叶片失绿后变红、变褐,叶片焦枯脱落成光杆,植株提前枯死。 病株维管束一般不变色,这是与棉花枯黄萎病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一、发病原因。 土壤缺少有机质,特别是土壤钾素含量低。 在海门等地,农户习惯把羊圈灰、人粪尿施于玉米、蔬菜田,棉花田以施尿素等氮肥为主,很少追施氯化钾,棉田缺钾较为严重。 高温干旱影响钾素吸收。 棉花对养分的吸收与 2、土壤水分状况有关,7棉田较长时间干旱缺水,会加速土壤钾素固定,影响植株吸收钾肥,造成棉株体内缺钾。 特别是久旱后遇暴雨或连阴雨天气,土壤有效钾随水大量流失,棉株根系吸收能力减弱,更易造成红叶茎枯病暴发。 抗虫棉对钾敏感。 近年来海门等地抗虫棉种植比例达 90%以上,而抗虫棉需钾量较大,对钾较敏感,容易发生红叶茎枯病。 二、防治对策。 追肥补钾。 在棉花蕾铃期开沟追施草木灰、人粪尿、羊圈灰,增加土壤中可利用的钾素。 也可以结合施花铃肥,每亩开沟施氯化钾 15 公斤。 还可以结合治虫喷施钾肥,每亩用磷酸二氢钾 400 克加水喷雾,重点喷在中上部叶片背面,每隔 7喷 1 次,连喷 2。 科学灌水。 发病初期如果土壤较干应及时灌水抗旱,提倡沟灌,避免漫灌。 雨后及时排水、中耕,增强土壤通透性,提高棉花根系活力。 选用抗病品种。 合理选用棉花品种,在棉铃虫轻发生的年份少种抗虫棉品种。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