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烂铃综防技术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烂铃与健铃比,衣分和绒长分别降低 强度下降 产量直接损失 10%30%,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 一、成棉花植株生长过旺,田间湿度大,通风透光能力降低。 膜覆盖等措施导致生育期提前,初絮期与 8 月阴雨天气相遇;由于密度偏大、偏施氮肥等原因,导致棉田旺长,田间荫蔽。 二、 667 平方米用缩节胺 1 克;初花期至盛花期,每 667 平方米用缩节胺 2;7 月 15 日打顶后 710 天,每 667 平方米用缩节胺 10克,缩短上部果节,塑造理想株型。 及早剪去老枝、老叶和无效蕾、花、铃,抓好打群尖、剪叶枝、抹赘芽、去老叶等措施,以减轻田间荫蔽,促进早熟。 节棉花密度,密度控制在 30 2、003500 株/667 平方米。 早采摘成熟的棉铃,剥晒成花。 所谓老熟桃,即指铃期50 天以上的黄皮桃、棉壳已经裂缝尚未吐絮的裂嘴桃等。 采取熟一个摘一个,一直摘到估计经常发生的烂铃部位为止。 采摘烂铃和病铃,带出田外随时剥晒,防止病菌蔓延危害,减少损失。 行严密的棉田,可趁晴天于行间用手推开棉株,并用脚在棉株根部向外侧踩,使棉株外倾,分出一条通风道,隔 7 天后再将并垄的两行棉株推开侧踩,有利棉株均衡生长,降低棉株间湿度。 0 天,以施药后数日内最低气温高于 20为宜。 每 667 平方米用 40%乙烯利 125150 克加水 5060 千克,只喷 1 次即可保证药效,若喷药后 1 周内遇雨须重喷 1 次。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