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烂铃病综合防治技术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疆棉花烂铃病在多雨季节容易发生,造成棉花品质降低,棉花产量下降10%30%左右。 因此,综合防治棉花烂铃病,是提高棉花品质,增加效益的有效措施。 一、我国棉铃病中危害最重的病害,约占棉铃病害所致烂铃总数的 60%以上。 3 果枝成铃烂铃最多。 田湿度大,烂铃多。 长荫蔽,烂铃多。 铃多。 二、9 月份高温高湿,降雨多,日照少,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传播,铃内积水,加重烂铃病发生。 起烂铃的病害有两大类:一是病菌直接侵染健康无伤的棉铃,如疫病、炭疽病、角斑病等。 二是只侵染已受害的棉铃而引起棉铃病害的发生,如红腐病、红粉病、软腐病等。 同的种植方式,铃病发生程度不同,覆膜棉较露地棉发病重, 2、氮肥施用过多,密度过大,高肥水旺长的棉田,由于荫蔽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有利于病菌的繁殖侵入,烂铃病发生严重。 口是病菌入侵的主要途径,虫害重,病害也重,棉铃受伤后更易导致烂铃病的发生。 三、花品种和种植方式的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棉花。 我团每块地都挖有排碱渠,解决了棉田积水问题。 另外棉田连作时间不宜太长,一般植棉 34 年后改种其它作物进行倒茬。 棉花品种宜选择株型松散、烂铃轻的品种。 种植方式。 地膜覆盖加上宽窄行能使生育期提前,通风透光好,达到早熟高产。 但地膜覆盖易形成高温高湿,给棉田烂铃创造条件。 因此,我团要求棉花灌第 1 水前揭膜。 播种、早中耕、早现蕾。 对中上等肥力的棉田,去下部棉 3、株上的老叶和空果枝,对棉株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和减少烂铃都有明显作用。 化调。 对旺长棉田及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如缩节胺。 2006 年我团棉花化调工作从 1 叶 1 心开始进行,以控制株高及旺长,塑造理想株型,以便通风透光,减少烂铃。 及时整枝、摘心。 在铃病初发期及时整枝打杈、打空枝、摘顶心,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减少烂铃。 在雨水较多年份,可每隔 35 天进行 1次。 抢摘病铃。 在烂铃发生初期,及时抢摘棉株下部的病铃。 剥开晾晒,既能减轻产量损失,又能减少病菌再侵染。 同时清除枯枝、烂叶、烂铃等,以减少病虫传播机会。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强棉田肥水管理。 多雨时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干旱时灌水要采取沟灌。 追施氮肥最好添加黄腐酸盐的复合肥,特别要追施钾肥,能提高棉株抗病力,防早衰。 虫害防治。 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棉铃虫、红铃虫等钻蛀性害虫,以减少伤口,避免病菌侵染,减轻铃病发生。 初花期开始喷施亚硫酸氢钠,每公顷用量 6075 克,加水 600750 千克,每隔 1014 天喷施 1 次,可有效减少烂铃,增加结铃,提高产量。 喷施杀菌剂。 选择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每公顷 900 千克药液,对准棉株中下部青铃均匀喷雾,防治效果可达 85%以上。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