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蕾期和花铃期的田间管理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蕾期和花铃期管理是以调节好水肥为中心,配合中耕、化调、整枝等措施,合理运用促进与控制技术,促控结合,实现壮棵稳长,打好丰产架子,增结蕾铃,减少脱落,实现三桃满挂。 一、肥水管理蕾期要求棉株稳长,所以在施肥上要求稳施、巧施,控制氮肥的使用。 中上等肥力的棉田不再施肥。 若土壤肥力较差或基肥量不足,一般每 667 平方米施尿素 57 千克。 棉花进入花铃期,茎、枝、叶的生长达到最大值,同时大量现蕾,开花结铃,对养分的吸收达到高峰,是施肥的关键时期。 这个时期棉株吸收氮、磷、钾的数量都占全生育期的 60%以上,在前期施足氮、钾肥的基础上,重施氮肥,一般 667 平方米追尿素 1520 千克 2、。 追肥的时间应在初花期前,地力差、棉株长势偏弱的以及早熟棉可适当提前,在开花期前 15 天左右追肥。 地力肥沃、棉株长势偏旺的可在棉株坐伏前桃时再追肥。 盖顶肥是防棉花后期早衰、实现秋桃盖顶的关键,有早衰迹象的棉田,早施重施,生长健壮的要轻施或迟施,抗虫棉的后期,由于单株结铃性强,根系功能降低,可加强叶面追肥。 早衰型的要喷 尿素水溶液,贪青型的喷 磷酸二氢钾或 3%的过磷酸钙浸出液;710 天喷 1 次,连喷 34 次为宜。 棉花蕾期时正值北疆棉区降水较少,而田间耗水日益增多。 为搭好丰产架子,应遇旱浇水。 花铃期是棉株需水量最多的时期,如水分供应不上,棉株生育会受到严重影响,增加蕾铃脱落。 同时,如缺水 3、土壤中的肥料也难以发挥肥效。 因此,要及时浇水,以水调肥,促进肥料的分解和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如降雨过多,及时排水,防止渍涝,减少蕾铃脱落,降低枯、黄萎病发生的几率。 二、化控用量化控时要掌握好“早、轻、勤”和“前轻、后重”原则,初蕾期每 667 平方米用缩节胺 ,盛蕾期用 1,化控还要根据长势、土质、天气灵活掌握。 初花期每 667 平方米施用缩节胺药量 克,盛花期 ,打顶后 7 天左右用药量 45 克。 三、整枝打顶蕾期一般不整枝,主要是控制旺长,达到发棵稳长。 如点片出现旺长,要及早“脱裤腿”,去掉全部叶枝。 花铃期要适时打顶,北疆棉区打顶时间为 6 月 25日7 月 5 日,7 月 10 日打完旁心 4、。 营养枝可在 7 月 10 日前长出 23 个果枝时打去尖心。 打顶过早,造成赘芽丛生,果枝过长,影响通风透光,还限制果枝和果枝数,减少了有效蕾铃,不能充分利用有效生长季节,还易出现早衰;打顶过晚,起不到调节营养分配的作用。 正确的打顶时间应根据棉花长势和霜期确定。 四、防治病虫害蕾期是枯萎病开始发生并逐渐加重的时期,要做好预防、治疗工作。 枯萎病有黄色网纹型、黄化型、青枯型、紫红型、萎缩型等 5 个不同的症状类型,轻病棉株用 50%多菌灵 500 倍液,甲基托布津 800 倍液,重病棉株用棉病克星,并辅以高锰酸钾作灌根处理。 防治蚜虫用杀蚜净、吡虫啉、扑虱蚜等;防治棉叶螨用阿维菌素、扫螨净等;防治棉蓟马用天慧虫情、久效磷等;防治棉铃虫用 物农药。 花铃期的主要病害为黄萎病,虫害为第二、三代棉铃虫、伏蚜、棉叶螨等。 主要防治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