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棉铃灰霉病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状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棉区后期棉铃上时有发生,据观察主要发生在棉花疫病、炭疽病侵染过的棉铃上,棉铃表面长有灰绒状霉层,病情严重的造成棉铃干腐。 病因 半知菌亚门真菌。 分生孢子梗细长,数根丛生,有分枝,深褐色,顶端具 1分枝,分枝顶端簇生分生孢子成葡萄穗状,梗大小 9606m)分子孢子单细胞无色,短椭圆形聚集成堆,灰色,大小 12m),病菌能形成菌核。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 翌年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借气流、雨水或露珠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萌发时产生芽管,从寄主伤口或衰老的器官及枯死 2、的组织上侵入,发病后在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本菌为弱寄生菌,可在有机物上腐生。 发育适温 20最高 31,最低 2。 对湿度要求委肮,空气相对湿度 85%以上或棉田小气候的相对湿度高于 90%,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1)合理密植,不宜过密。 (2)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除草,雨后及时排水,严防棉田湿气滞留。 (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 40%多?硫悬浮剂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 60%防霉宝超微粉 600 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或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1500液、9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加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2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2000 倍液加 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隔 7 1 次,每次喷对好的药液 65防 2。 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改用 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万霉灵 1#)或 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万霉灵 2#)。 隔 10 1 次,防治 1 次或 2 次。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