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枯,黄萎病综合防治技术问答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萎病综合防治技术问答1、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病症状主要有哪些不同。 枯萎病叶脉变黄,黄萎病叶肉变黄。 枯萎病容易落叶成光杆,黄萎病有的年份后期落叶成光杆。 枯萎病株型矮缩节间变短,黄萎病稍矮缩。 剖秆后枯萎病维管束变为深褐色,黄萎病为淡褐色。 枯萎病在现蕾期为发病高峰期,黄萎病发病高峰期在 8 月下旬的花铃期。 有的年份夏季久旱后暴雨或大水漫灌后,容易发生急性黄萎病。 2、棉花枯、黄萎病各是什么病原菌。 枯萎病病原菌为半知菌类,镰刀菌属,尖孢镰刀菌种。 病菌在土壤内可存活10 年之久。 黄萎病病原菌为半知菌类,轮枝菌属,大丽轮枝菌种。 病菌在土壤内可存活7 年之久。 3、哪些条件容易导致棉花枯、黄萎病 2、的发生。 多年连作,土壤内菌量大。 低温:6份如果遇到连续几天低温时,容易发生。 因半知菌类在温度低于 28活动活跃。 棉株生长延缓。 遮荫:棉株生长延缓,使棉株生长幼嫩,容易感病。 高湿:6份下暴雨或灌溉后排水不畅,易感病。 高肥:氮肥施用过量,棉株生长过旺,枝叶幼嫩,容易感病。 种子质量低劣。 土壤雨后板结,不易散墒提温,易感病。 4、棉株感病的生理原因是什么。 发芽的棉种及幼苗,其主根对菌液根感染具有免疫性。 随着次生根生长,免疫性即行消失。 这是因为幼苗在 3期下胚轴导管顶壁存在,阻碍了病菌向上移动,随着棉龄增加,上下胚轴的导管开放,顶壁消失,抗性便趋下降。 当结铃增多,形成层呈休眠状态时,抗性又下降,下降速度与 3、结铃量和形成层定型呈正比。 凡是使棉株生长幼嫩和生长发育延缓的条件,如遮荫、高肥、高湿、低温、种子质量低劣等,都能导致棉株抗萎性降低。 5、如何利用农业技术防治枯、黄萎病。 轮作倒茬。 重病地改种小麦、玉米 5 年以上,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水旱轮作,改种水稻 2 年。 种植抗病品种。 在抗萎病程度上,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 有些品种如 抗萎性上表现良好。 另外,早熟品种抗性较低,应选用生育期较长的品种。 减少种子带菌机会。 不要用毛籽作为种子,要用硫酸脱绒的种子及包衣的种子。 选用籽粒饱满的种子。 秋耕深翻,破坏犁底层,增强土壤透气性。 勤中耕,破坏土壤板结,及时散墒提温。 在棉花生长前期,有条件的地方可在田地中铺设 1 寸厚 4、的麦草或稻草,防止下雨后土壤板结,可使土壤保持疏松,减轻病害。 在蕾、铃期及时喷洒缩节胺等生长调节剂,可减轻病害。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衡施肥,增强棉株自身抗性。 在棉花生长后期,因为后期根系感病,营养吸收受阻,此时应进行多次根外追肥,抗虫棉注重多施钾肥。 6、如何选用化学药剂防治枯、黄萎病。 克黄枯和青连霉素在发病初期防治效果好。 用 枯灵 200 倍液1%尿素在发病初期能起到很好防治效果。 运城产的科农牌种衣剂。 用浓硫酸脱绒的干种子 25:1 的用药量处理种子,防治效果为 北京农大产的北农牌种衣剂(用药量同上),处理种子防效 山西运城地区科委科技开发中心产的科农牌 1 号生物制剂。 公顷用 150用药量处理土壤防效 山西临汾有机化工厂产的 25亚氯硝基苯粉剂加增效剂,用于种子量的 1作种子处理。 用 1:25毒土,公顷用 量作土壤处理,防效 在发病初期用 600 倍药液浓度灌根效果也很显著。 湖南天泽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保治达。 用 700 倍药液的浓度在发病初期灌根防效可达 95。 安徽省天长市杨村镇生产的甲基立枯灵。 用 800 倍液灌根防效 辽宁大连市甘井子永丰农药厂生产的 病灵乳剂用 800 黄枯净做营养钵效果好。 用黄枯净拌种和灌根在发病高峰配 600液(6 月中、8)喷叶效果好。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