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苗期的培育管理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年棉花播种适期,出苗整齐,为促进壮苗早发、平衡生长。 当前主要管理措施是:1、清沟排水、防涝防渍。 棉花苗期需水不多,一般只占总耗水量的 15%左右。 可我市此时多雨水,土壤湿度大,地下水位高,常常出现明涝暗渍,造成土壤缺氧,土温下降,根系活力减弱,棉株生长滞缓,易发生病害和霉根死苗,棉农常说“水里起因,根里得病,猛太阳丧命”的说法是有其道理的。 当然,苗期过分干旱也会引起生长停滞。 “水是棉花的命,又是棉花的病”,说明了水和棉花生长的关系。 根据当地苗期气候特点,做好开沟排水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尽可能把水位降低到 以下,确保棉根发育良好。 2、中耕除草、促进根系生长。 棉花苗期多雨,土壤易板 2、结,气温较低,肥料分解也慢,棉苗期又有较长时间,所以生长缓慢。 此时杂草繁殖生长却很快,它与棉苗争光,争肥,更影响棉苗生长。 所以中耕除草就成为苗期管理的重要工作。 近年棉区大力推广除草剂,其用人工除草的工作大为减轻。 中耕松土掌握先浅后深,行边浅、行间深、株间浅的原则,前期中耕以半寸为宜、以后逐步加深。 3、合理追施苗肥。 棉苗出土后,种子本身贮藏的养分基本上已消耗完,为满足棉苗发根和营养体建成的需要,苗期应及时合理追肥,尤其是土壤粘重、肥力差、基肥少和无基种肥的棉田更要早施苗肥。 苗肥一般亩施尿素 35 公斤,兑水后浇施。 4、查苗、补苗、间苗和定苗。 棉种发芽出苗后,因及时查苗、补苗。 补苗目前多数都采用同 3、令苗,有利于生长平衡。 “苗轧当柴烧”,足以说明及时间苗的重要性。 间苗一般是“一撮、二间、三定苗”。 定苗期要求在 24 片真叶时进行,按计划密度留苗。 5、苗期病虫害防治。 棉花苗期病虫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茎枯病、褐斑病、黑斑病,有的年份还有疫病和角斑病。 虫害主要有小地老虎、蜗牛、野蛞蝓、棉蚜、棉盲蝽等,个别棉田还有小卷叶虫、蓟马等,这些病虫害严重地威胁着棉花的全苗和壮苗,轻的造成生长缓慢、迟发,重的造成断头缺株、甚至成片死苗。 所以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确保壮苗早发。 苗期病虫害防治,除做好清沟排水,消灭杂草工作外,主要是药剂防治,目前各类药剂种类繁多,更新换代又快,所以在防治上要因地制宜,选准对口农药,提高警惕,抓好防治质量,切忌高毒、高浓度喷治,具体应根据当地农技部门的病虫情报进行指导防治。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