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华上海园一期工程地下车库施工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时,同时明确,混凝土斜面上下层覆盖的时间间隔不得超过 2 小时。 混凝土表面处理: 在混凝土初凝前 1~ 2 小时,先用长括尺按标高刮平,然后在混凝土初凝前用铁滚筒反复碾压数遍,表面再用木蟹打磨压实,以闭合混凝土早期收水裂缝。 对浇筑后的混凝土,在振动界限以前给予二次振捣,以提高混凝 7 土密实度和抗拉强度,对大面积的板面要进行拍打振实,去除浮浆,实行二次抹面,以减少表面收缩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措施: 混凝土浇筑 后约 10~12 小时之内在其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和二层草包并要求迭缝覆盖,骑马铺放。 充分浇水养护,同时加强混凝土浇筑时和浇筑后的测温工作,根据测温信息进行养护,以降低底板混凝土中心和表面的温差(测温布置点见附图),将底板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不超过 25℃。 混凝土的测温控制: 1)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水化热的大量积聚,使混凝土出现早期温升和后期降温现象,由水化热引起的温升约占总温升的 70%左右,同时内部温度峰值一般出现在 3~6 天龄期内,因此减少水化热引起 的温升值是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升值的首要关键。 为此采取以下措施: 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用 R60 替代 R28 作为设计强度,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承台底板表面进行浇水养护,以减少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内外温差控制在 25℃以内。 薄层、分层分皮浇捣,以加快混凝土散热。 塌落度在满足泵送条件下尽量选用小值,以减少收缩变形。 控制混凝土浇筑入模温度,以降低混凝土的最高温度。 2)混凝土温控监测: 利用测温技术进行信息化施工,可以全面了解混凝土在强度发展过程中内部的温度场分布状况,并且根据温度梯度变化情 况,可定性、 8 定量地指导施工,控制降温速率,防止裂缝的出现。 混凝土温度控制指标: 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差值Δ T ≤ 25℃; 降温速率 YI≤ 1~ ℃ /昼夜。 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测温监控措施: 为了保证工程基础的混凝土质量,及时获得温差第一手资料,考虑采用测温措施。 测温点布置见附图。 采用 XQC300 大型长图自动平衡记录仪(标点记录温度)和WZG010 铜热电阻温度传感器(埋设前用环氧树脂密封)在混凝土的不同位置及深度进行温度测量,测试方法为电测法,电线、引线电阻。 在混凝土浇筑完后 10 小时 内开始测温,并且读出初读数,在浇捣后的前 4 天内,每 2 小时读数一次, 5~ 7 天每 4 小时读数一次,以后逐步递减读测次数,直至 28 天。 4)混凝土有关温度值的理论计算及实测温度情况: 混凝土的绝热最高温升(假定在混凝土周围没有任何散热条件,没有任何热损耗) Tmax = WQ/Cγ Tmax:绝热最高温升(℃) W:每公斤水泥的水化热( J/kg) Q: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 kg/m3) C:混凝土的比热( J/kg℃) γ:混凝土的质量密度( kg/m3) Tmax =( 375 103 399) /( 960 2400) = ℃ 考虑底板表面一维散热条件,乘以一个 的系数, Tmax = =℃ 9 本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时 ,当时气温为 24~31℃,混凝土浇筑入模温度为 25℃,则基础中心水化热温升最高温度: Tmax = +25 = ℃ ☆混凝土的最高温升值 由于混凝土结构都处于散热条件下,故实际的最高温度一般都小于绝热温升。 本工程底板厚度为在 ,可按以下经验公式计算: Tmax = T。 + + F/50 Tmax: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升值(℃) T。 : 混凝土浇筑入模温度(℃) Q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 kg/m3) F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粉煤灰用量( kg/m3) Tmax = 25+ 399/10+68/50 = ℃ 5)混凝土降温阶段的温控监测: 混凝土降温阶段温控监测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混凝土浇捣后的升温阶段,由于不同的深层厚度及传导水化热的速率不一致,同一竖向层面的上下内表温度已形成一定的温差梯度,形成一种非均匀的温度场,并且表层的温度降温速率始终会高于内部中心温度的降温速率,因此本已非均匀的温度场更会加剧,相应地 温度应力也同步增大,直至大于同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导致结构性有害裂缝的产生。 若降温太快,混凝土徐变性质将得不到发挥,没有应力松驰效应,结构容易呈弹性脆裂。 因此缓慢降温(降温速率 YI 控制指标采纳裂缝专家王铁梦教授的经验建议值 1~ ℃ /昼夜)能大量减少基础底板内拉应力,有效地减少裂缝,再者在缓慢降温的同时,亦延长了湿养护时间和散热时间。诺华上海园一期工程地下车库施工方案(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