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省工增产栽培新技术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技术是在棉花不整枝打杈,只打顶心和边心,又叫二次打顶栽培法的基础上,推出的更为省工的一次打顶栽培法,其省工至少 70%以上,而产量增加 8%以上,棉花品质基本和传统法持平。 其关键技术有如下几点:期趋中。 宜选择大棵型,中期长势强,亩产籽棉不低于 350 千克,高产超过 500 千克的品种,通常选择华抗号系列、秋丰大铃系列以及抗病 2105 系。 播期不宜过早,5 厘米地温稳定通过 16时方可播种。 地要耕翻耙好,足墒下种,种后覆膜。 稀合理。 稀植对发挥个体优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也不能过稀,黄淮海、长江流域及以南棉区高肥水地块以每亩 10001500 株,中肥水地块以每亩 15002 2、000 株为宜。 瓜棉、菜棉、稻麦套棉,要适当增加密度。 新、甘棉区不低于 6000 株。 在平衡。 简化栽培技术要求施肥量比传统方法多 30%以上。 每亩施农家肥 30005000 千克或有机袋装精肥 150200 千克,尿素 2535 千克,过磷酸钙 75125 千克,硫酸钾 2535 千克,锌、硼、钼肥 3 千克。 后期吸收渐弱,应根外施肥,以天达 2116、植物动力 2003、磷酸二氢钾轮流喷施 3 次为佳,每周一次。 铃准好。 当棉株长到 时(非新、甘棉区)黄淮流域通常在立秋前后,将顶尖、侧尖一次打掉,促其成铃快长,增加产量。 长江及以南打顶时间适当延后,海河流域及辽南冀北要适当提前。 水勿涌。 化学药剂对棉花调控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不易过重,生长剂(像九二 O 等)过重则导致徒长,抑制剂(像丰产灵、蕾铃多等)过重则致使铃挤脱落、棵小光弱减产。 以慎用轻用化调剂为好。 棉花最忌大水涌灌,苗期死苗,中期蕾落铃掉,后期败絮增多。 但若遇伏旱,应浇“跑马水”。 涝时注意排水、松土。 分轻重。 对棉铃虫、红铃虫,因其高抗,不必细防,对蚜、螨、蝽要细防。 苗期立枯、炭疽病要给于适当防治。 对黄、枯萎病,华抗号系列因其高抗,不必细防,秋丰大铃系列要给于适当防治,2105 系因其抗性较弱,应给以细防。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