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书——建宁县某污水处理厂初步(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流量: 54m3/h,功率: 行车速度为 25m/min,提耙装置功率 驱动装置功率:  钢轨型号 15kg/mGB1126489 轨道预埋件断面尺寸( mm) ( b120) 6010( b1:沉砂池墙体壁厚) 轨道预埋件间距 1000mm 六、 ORARL 氧化沟设计 OBRAL 型氧化沟工艺简介 OBRAL 型氧化沟由 3 个椭圆形沟道组成,来自沉砂他的污水与回流污泥混合后首先进 人外沟道.又分别进人中沟道和内沟道,最后经中心岛的出水堰排至二次沉淀他。 在各沟道 上安装有转蝶曝气盘数套,其控制溶解氧:外沟为 0mg/l;中沟为 1 mg/l;内沟为 2 mg/l。 转蝶曝气盘由聚乙烯 (或玻璃钢 )制成,盘面密布凸起齿结,在盘面与水体接触时,可 将污水打碎成细密水花,具有较高的混合和充氧能力。 供氧量的调解,可通过改变转盘的旋转方向、转速、浸水深度和转盘安装个数等,以调节整个供氧能力和电耗水平。 黄村污水处理厂采用的是调节转盘旋转速度和浸水深度,使池内 DO 量维持在最佳工况。 18 根据停留时间助长短,污水在外沟道内流动 150 一 250 圈才能进入中间沟道;经过有氧无氧区的交换达 500 一 1000 次,从而完成了有氧无氧的快速交替。 由于外沟道 DO 很低,接近于 0,氧的传递作用 在亏氧条件下进行,细茵呼吸作用加速,故提高了氧的传递效率, 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外沟道容积为整个氧化沟容积的 50%一 60%,主要的生物氧化和 80%的脱氮在外沟完成。 由于原污水中的初沉污泥作为核心,经外沟快速的有氧 — 无氧循环交换,增强了聚凝吸附作用,使污泥增多,颗粒直径变大;在颗粒中心有形成缺氧或厌氧区的可能。 当颗粒外部硝化茵完成氨短氧化后,而颗粒内部反硝化茵就可能把扩散进来的 NOXN 还成氮气,排人 大气,达到了脱氮的目的。 因此在 0rbal 型氧化沟的外沟道具有同时硝化和反硝化的作用。 在作为 A2/O 艺运行时,外沟 35%的供氧用于去除大部分 BOD、活性污泥内源呼吸和约 40% TKN 的硝化,系统脱氮率降低,但这时外沟亏氧加剧,沟中除部分区域是缺氧和好氧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处于厌氧状态,既无溶解氧,又无硝态氮,为聚磷菌的“超量释磷”提供了厌氧环境,再经中沟内沟的“超量吸磷”,达到除磷效果。 显然,除磷是牺牲脱氮率实现的, A2/O 工况的脱氮率比 A/O 工况时要低,如果希望提高脱氮率,只有通过混合液内回流实现。 中沟起调节缓冲作用,当外沟处理效率不够理想时,中沟可以近似按外沟工况运行,调低 DO,补充外沟的不足,当外沟处理 效果很好,需要加强后续好氧工况时,中沟可按内沟状态运行,调高 DO,使整个系统具有很大的 19 调节缓冲能力。 内沟起精制作用,使出水水质更好,沟中 DO 不小于2mg/ L,有利于聚磷茵“超量吸磷”,并确保二沉池中不会出现缺氧反硝化和磷的回溶。 OBRAL 型氧化沟特点 由以上可以看出 OBRAL 型氧化沟特点 ①沟内流速大 (一般为 一 0。 7m/ s),沟内不发生沉淀,其有包 — 无包高频率地交替是其他生化处理系统难以达到的;污泥成颗粒状,沉降性能好,不发生丝状茵膨胀。 ②池内 DO 以外、中、内沟形成 0mg/L、 1 mg/L、 2 mg/L 的梯度,既提高了氧的利用率,也保证高质量的出水。 根据资料介绍,实际运行表明,与其他氧化沟相比,可节能 20%以上。 ③池深大 (水深可达 4. 2m),混合液浓度高 (一般 4— 6kg/ m3),可大幅度节省用地和减少池容,在大、中型污水厂选择处理工艺时颇有吸引力。 ④可以进行脱氮除磷,并保证出水水质。 OBRAL 型氧化沟工艺参数设计计算 ⑴基本参数计算 消化泥龄: F 为安全系数,进水 BOD5总量 =8000kg/d6000kg/d,所以取 F= T为设计污水温度,按最不利的低温条 件计算,故取一年中的最低月平均水温,对于福建地区可取 T= 12℃。 20 co =( 1512) =6d 需要反硝化的硝态氮浓度: 5 ( ) 40 5 ( 160 20) 8 25O e EN N S S N          mg/L 反硝化速率: 2 5 1 6 0 0 .1 5 6Ode ONK S    查表 确定  即 cdc = 参考表 21 取 c =20d 缺氧泥龄 cd = c co =206=14d 污泥产率计算: 结合我国的情况修正系数 K=, T=12℃ 代入数据 Y= kgSS/kgBOD 剩余污泥量 02 4 ( ) 2 4 2 0 8 3 0 . 8 9 ( 1 6 0 2 0 )1 0 0 0 1 0 0 0eWT Q Y S SX     =6229kgSS/d MLSS浓度取 X=, 回流比 R=100% 回流污泥浓度 RX =( 2)氧化沟设计计算 氧化沟总容积 02 4 ( ) 2 4 2 0 8 3 2 0 0 . 8 9 ( 1 6 0 1 4 0 )1 0 0 0 1 0 0 0 4 . 5ceQ S SV X       =27684m3 HRT=VQ=27684 2083=14h 校核污泥负荷 : 0()eQ S SN VX 5 0 0 0 0 (1 6 0 2 0 )3 0 0 0 4 5 0 0  =(kgMLSS*d) 在规范推荐的 ~ kgBOD/(kgMLSS*d)范围内,可行 完成循环时间推荐在 10~30min,取 15min 循环次数 n=1460 15=56 近期设计 2 座氧化沟,远期增加 2 座,共 4 座 , 设计水深为 H=4m。 在规范规定的 ~ 范围内可行 22 当个氧化沟的体积 iV =V/H=27684  4=6921 m3 设计沟宽: 外沟 7m ,中沟 5m , 内沟 4m , 中心岛宽度: 2m 两头圆弧形半径 r= 1m 隔墙宽: 由此可得氧化沟外沟外侧圆弧半径为: 7+5+4+2 +1= 直径D=2R= 外沟圆弧段面积: 2 2 2(17. 6 10. 6 ) 620 m  中沟圆弧段面积 : 2 2 2(1 0 .3 5 .3 ) 2 4 5 m  内沟圆弧段面积: 2 2 2(5 1 ) 75m  圆弧段面积: 1A =620+245+75=940 2m 直线段面积: 21iA A A=1730940=790 2m 直线段长度: 22 7 9 0 3 2 2 5( 7 5 4 ) 2AL       m 总池长: +25= m 各沟总面积为: 外沟总面积 :620+2725=970 2m 中沟总面积 :245+2525=495 2m 内沟总面积 :75+2 425=275 2m 三 沟 池 容 ( 面 积 ) 比 例 为 : 970  1730 : 495  1730 :275 1730=%:%:% 接近推荐比例(外 50%~55% 中 25%~30% 内 15~20%) ( 3)需氧量计算 23 去除含碳有机物单 位耗氧量是泥龄 c 和水温的函数,计算时应取可能发生的最大值,因此要按低水温和高水温两种工况进行计算,并取二者中的大值作为依据。 低水温的工况是 T= 12℃和 c =20d,高水温的工况是 T= 25℃,但泥龄不能再用 20d 取 c = 10d,依据这两个工况的数据查表 当 T= 12℃, c =20d 时 查表 cO = 2O /kgBOD 当 T= 25℃, c =10d 时 查表 cO = 2O /kgBOD 取较大的 cO = 2O /kgBOD 计算 BOD 去除量 tS 30( ) 10 ( / )t c eS f Q S S k g d     BOD 负荷波动系数 Cf 取 Q=50000 m3/d 代入数据 tS =7700kg/d=320 kg/h 当要求反硝化时,为了确保反硝化要求,硝化程度越彻底越好,同时, 24 混合液中硝酸盐浓度高,可降低混合液回流比,因此按完全硝化计算耗氧量,其计算式为:   324 0. 05 ( ) 2 10 ( / )h t m O eN Q N S S k g d     Q =50000 m3/d= L/s 水量变化系数 K== mQ ==50000=67000 m3/d=2792 m3/h 代入数据计算需要消化的氨氮量 htN =2077kg/d ON =25mg/L 反 硝 化 的 硝 酸 盐 量 otN = 241000mOQN = 24 2792 251000= kg/d= 带入数据求出需氧量 2O =单位耗氧量 226 1 1 . 8 1 . 9 /320tO k g O k g B O DS  根据手册和相关规范查得三沟实际需氧昼按以下比例分配为: 外:中:内= 35%: 50%: 15% 分配到每座氧化沟 的外、中、内沟实际需氧量为 外沟:  4 0. 35= 2/kgO h 中沟:  4 = 2/kgO h 内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