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防病技术内容摘要:

月下旬蘑菇开始陆续出菇,也是蘑菇房病菌开始繁殖为害的时候。 蘑菇胡桃肉状菌是蘑菇生产中为害较严重的一个病菌。 该菌又称“假块菌”,其病原菌是小孢德氏菌。 子囊果成堆时呈胡桃肉或菜花状,浅黄色至奶油色,老熟后浅褐色。 表面被覆皮屑状物,菌肉致密,柔软,压破后有腥臭味,大者可达 10 几厘米。 一旦蘑菇房床被胡桃肉状菌感染,床面应立即停止喷水,使其基质土面干燥,并挑去胡桃肉状菌的子实体,换上相应新土。 待室温下降到 16以下时,再按常规管理;以免影响出菇。 在非药剂人为综合治理上,密切注意菇房高温在2326时,若通风不良,培养料过温、偏酸、透气性差的情况下,气生衰弱,会大量发生;在料内、料面或土层中出现短而密的白色菌丝,培养料中发生一种刺鼻的漂白粉气味,在形成子实体的同时,还会产生大量分生孢子。 药剂防治:该病菌若面积发生小,可用柴油或煤油浇灌,但不能大面积使用,以免影响出菇。 较严重大面积发生应坚持用 800 倍多菌灵药液进行环境消毒,用 800 倍多菌灵拌料可预防发生。 病区还可用 2%甲醛处理,用薄膜覆盖进行熏蒸灭菌;用 1%石灰水 10 公斤,加碳酸钠 25 克,在病区喷雾 l2 次,效果较理想。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