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内容摘要:

带土球树木必须踏实穴底土层,而后置人种植穴,填土踏实。 绿篱成块种植或群植时,应由中心向外顺序退植。 坡式种植时应由上向下种植。 落叶乔木在非种植季节种植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①苗木必须提前采取疏枝、环状断根或在适宜季节起苗用容器假植等处理。 ②苗木应进行强修剪,剪除部分侧枝,保留的侧枝也应疏剪或短截,并应保留原树冠的 1/3,同时必须加大上球体积。 ③可摘叶的应摘去部分叶片,但不得伤害幼芽。 ④夏季可搭棚遮荫、树冠喷雾、树干保湿 ,保持空气湿润;冬季应防风防寒。 ⑤干旱地区或干旱季节,种植裸根树木应采取根部喷布生根激素、增加浇水次数等措施。 对排水不良的种植穴,可在穴底铺 10~ 15cm 沙砾或铺设渗人管、盲沟,以利排水。 栽植较大的乔木时,在定植后应加支撑,以防浇水后大风吹倒苗木。 树木栽植后应时常注意检查树干四周泥土是否下沉或开裂,如有这种情况应及时加上填平踩实。 此外,还应进行及时的中耕,扶直歪斜树木,并进行封堰 (穴)。 封堰 (穴) 时要使泥土略高于地面,要注意防寒,其措施应按树木的耐寒性及当地气候而定。 、定植的质量要求 ( 1)规则式种植应保持对称平衡,行道树或行列种植树木应在一条线上,相邻植株规格应合理搭配,高度、干径、树形近似,树木应保持直立,不得倾斜,应注意观赏面的合理朝向。 ( 2)种植绿篱的株行距应均匀。 树形丰满的一面应向外,按苗木高度、树干大小搭配均匀。 在苗圃修剪成型的绿篱,种植时应按造型接栽,深浅保持一致。 ( 3)种植带土球树木时,不易腐烂的包装物必须拆除。 ( 4)珍贵树种应采取树冠喷雾、树干保湿和树根喷布生根激素等措施。 ( 5)种植时,根系必须舒展,填土应分层踏实,种植深度应与原种植线一致。 竹类可比原种植线深 5~ 10mn。 由于植物定植施工环境差异较大,使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同点。 本书第七节针对不同栽植施工进行详细论述。 、灌木 树木定植后 24h 内必须浇上第一遍水,定植后第一次灌水称为头水。 水要浇透,使泥土充分吸收水分,灌头水主要目的是通过灌水将土壤缝隙填实,保证树根与土壤紧密结合以利根系发育,故亦称为压水。 水灌完后应作一次检查,由于踩不实树身会倒歪,要注意扶正,树盘被冲坏时要修好。 之后应连续灌水,尤其是大苗,在气候干旱时,灌水极为重要,千万不可疏忽。 常规做法为定植后必须连续灌 3 次水,之后视情况适时 灌水。 第一次连续 3 天灌水后,要及时封堰(穴),即将灌足水的树盘撒上细面土封住,称为封堰,以免蒸发和土表开裂透风。 定植、灌水完毕后,一定要加强围护,用围栏、绳子围好,以防人为损害,必要时派人看护。 以上诸工作完成后,立即清理现场,保持清洁,使施工现场美观整洁。 树木种植后浇水、支撑固定的规定如下。 ( 1)种植后应在略大于种植穴直径的周围,筑成高 10~ 15cm 的灌水土堰 (穴) ,堰 (穴) 应筑实不漏水。 坡地可采用鱼鳞穴式种植。 ( 2)新植树木应在当日浇透第一遍水,以后应根据当地情况及时补水。 ( 3)粘性土壤,宜适 量浇水;根系发达的树种,浇水量宜较多;肉质根系树种,浇水量宜少。 ( 4)秋季种植的树木,浇足水后可封穴越冬。 ( 5)干旱地区或遇干旱天气时,应增加浇水次数。 干热风季节,应对新发芽放叶的树冠喷雾,宜在上午 10 时前和下午 15 时后进行。 ( 6)浇水时应防止因水流过急冲刷裸露根系或冲毁围堰,造成跑漏水。 浇水后出现土壤沉陷,致使树木倾斜时,应及时扶正、培土。 ( 7)浇水渗下后,应及时用围堰土封 树 穴。 再筑堰时,不得损伤根系。 对人员集散较多的广场、人行道,树木种植后,种植池应铺设透气护栅。 种植胸径在 5cm 以上的乔木,应 在下风向设支柱固定。 支柱应牢固,绑扎树木处应夹垫物,绑扎后的树干应保持直立。 攀缘植物种植后,应根据植物生长需要,进行绑扎或牵引。 、 养护与管理 施工验收后的工作就是养护与管理。 俗话说“三分栽,七分管”,表明了养、管的重要性。 养护与管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其中施工后头几年养护管理尤为重要。 为了使所栽植的各种绿地植物不仅能成活,而且能长得更好,就必须根据这些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和当地的具体生态条件,制定一套符合实情的科学养护管理措施。 相反,只栽不管,不仅起不到应有的绿化、美化功效,而且可能大 煞风景,比不栽还难看。 绿地植物的养护管理工作,必须一年四季不间断地进行,其内容有灌水、排水、除草。 中耕、施肥、修剪整形、病虫害防治、防风防寒等。 、灌水与排水 灌水与排水的原则分以下 4 种情况介绍。 ( 1)根据不同的气候和埋藏确定灌水和排水量。 ( 2)根据树种不同、栽植年限不同确定灌水和排水量如观花树种,特别是花灌木的灌水量和灌水次数均比一般的树要多;而对于 一些 喜欢湿润土壤的树种,则应注意灌水。 刚刚栽种的树种一定要灌 3 次水,方可保证成活。 新栽乔木需要连续灌 3~ 5 年(灌木最少 5 年),而对于一般定植多年,正常生长开花的树木,除非遇上大旱,树木表现迫切需水时才灌水。 ( 3)根据不同的土壤情况进行灌水和排水。 对沙地种的树木灌水时,因沙土容易漏水,保水力差,灌水次数应当增加,应小水勤浇,并施有机肥增加保水保肥性。 低洼地也要小水勤浇,注意不要积水,并应注意排水防碱。 较粘重的土壤保水力强,灌水次数和灌水量应当减少,并施人有机肥和河沙,增加通透性。 ( 4)灌水应与施肥、土壤管理等相结合“水肥结合”十分重要,特别是施化肥的前后,应该浇透水,既可避免肥力过大、过猛,影响根系吸收或 遭毒害,又可灌足树木对水分的正常要求。 此外,灌水应与中耕除草、培土、覆盖等土壤管理措施相结合。 因为灌水和保墒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保墒好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消耗,满足树木对水分的要求并可减少经常灌水的次数。 、水量及方法 (1)灌水时期 由树木在一年中各个物候期对水分的要求、气候特点和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等决定的。 除定植时要浇大量的定根水(即在新植株定植后,为了养根保活,必须灌足大量水分,加速根系与土壤的结合,促进根系生长,保证成活,因此又称保活水)外,大体上可以分为休眠期灌水和生长期灌水两种。 ①休眠期灌水(又名冬水、冻水或封冻水),在秋冬和早春进行。 ②生长期灌水(又名生长水),分为花前灌水、花后灌水、花芽分化期灌水。 ,及时灌水补充土壤水分的不足,是解决树木萌芽、开花、新生长和提高座果率的有效措施。 花前水可在萌芽结合花前追肥进行。 花前水的具体时间,要因地,因树种而异。 ,如果水分不足,则抑制新梢生长。 花后灌水在前期可促进新梢和叶片生长,扩大同化面积,增强光合作用 , 同时,对后期的花芽分化有一定的良好作用。 芽分化期灌水此次水对观花、观果树木非常重要。 因为树木一般是在新梢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时花芽开始形态分化,此时也是果实迅速生长期,都需要较多的水分和养分,若水分不足,则影响果实生长和花芽分化。 因此,在新梢停止生长前及时而适量的灌水,可促进春梢生长而抑制秋梢生长,有利花芽分化及果实发育。 ( 2)灌水量 灌水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不同树种、品种、 土质、气候条件、植株大小、生长状况等。 在有条件灌溉时,即灌饱灌足,切忌表土打湿而底上仍然干燥。 一般已达花龄的乔木,大多应浇水令其渗透到 80~100cm 深处。 适宜的灌水量 一般以达到土壤最大持水量的 60%~ 80%为标准。 ( 3)灌水的方法正确的灌水方式,可使水分均匀分布,节约用水,减少土壤冲刷,保持土壤的良好结构,并充分发挥水效。 ① 人工挑水浇灌, 浇水前应松土,并作好水穴(堰),深约 15~ 30cm,大小视树龄而定,以便灌水。 有大量树木要灌溉时,应根据需水程度的多少依次进行,不可遗漏。 ②地面灌水利用河水、井水、塘水等灌水,可灌溉大面积树木。 ③地下灌水利用埋设在地下多孔的管道输水,水从管道的孔眼中渗出,浸润管道周围的土壤。 用此法灌水不致流失或引起土壤板结,便于耕作,较地面灌水 优越,节约用水,但要求设备条件较高。 同时,在碱土中必须注意避免“泛碱”。 排水是防涝保树的主要措施。 土壤水分过多,氧气不足,抑制根系呼吸,减退吸收能;严重缺氧时,根系进行无氧呼吸,容易积累酒精使蛋白质凝固,引起根系死亡。 特别对耐水力差的树种更应抓紧时间及时排水。 排水的方法主要有 3 种,介绍如下。 ( 1)明沟排水在园内及树旁纵横开浅沟,内 外联通,以排积水。 这是绿地中一般采用的排水方法,关键在于做好 排水系统,使多余的水有个总出口。 ( 2)暗管沟排水在地下设暗管或用砖石砌沟,借以排除积水, 其优点是不占地面,但设备费用较高,一般较少应用。 ( 3)地面排水目前大部分绿地是采用地面排水至道路边沟的办法。 利用自然坡度排水,应安排好 %~ %的坡度。 注意无论采用何种排水方法,均要安排好排水出处。 、施肥 ( 1)以有机肥为主,适当施用化学肥料。 ( 2)施肥方式以基肥为主,基肥与追肥兼施。 绿地树木种类繁多,在施肥种类、用量和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应根据栽培环境特点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 同时,绿地中对树木施肥时必须注意园容的美观,避免发生恶臭有碍游人的活动 ,应做到施肥后随即覆土。 ( 1)掌握植物在不同物候期内需肥的特性树木在整个生长期氮肥需量是不同的;树木在春季和夏初需肥多;树木生长的后期,对氮和水分的需要一般很少,应控制灌水和施肥;树木除需要氮肥外,也需要一定数量的钾、磷肥。 ( 2)掌握植物吸肥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树木吸肥不仅决定于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还受外界环境条件(光、热、气、水、土壤反应、土壤溶液的浓度)的影响。 光照充足,温度适宜,光合作用强,根系吸肥量就多;而当土壤通风不良或温度不适宜时,同样也会发生类似的现象。 土 壤水分含量与发挥肥效有密切关系;土壤水分亏缺,施肥有害无利;积水或多雨地区肥分易失,降低了肥料利用率。 土壤的酸碱度对植物吸肥的影响较大,还能影响某些物质的溶解度。 ( 3)肥料的性质与施肥时期的关系如易流失和易挥发的速效性或施后易被土壤固定的肥料,如碳酸氢按,过磷酸钙等宜在植物需肥前施人;迟效性肥料如有机肥料,因需腐烂分解矿质化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故应提前施用。 同一肥料因施用时期不同而效果不一样。 、追肥的施用时期 在生产上,施肥时期一般分基肥和追肥。 施用基肥要早,追肥要巧。 ( 1) 基肥它是在较长时期内供给植物养分的基本肥料,所以宜施迟效性有机肥料,如腐殖酸类肥料,堆肥、厩肥、圈肥、鱼肥、血肥以及作物秸秆、树枝、落叶等,使其逐渐分解,供树木较长时间吸收利用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基肥分秋施和春施。 ① 秋施基肥 秋施基肥 正值根系秋季生长高峰,伤根容易愈合,并可发出新根。 结合施基肥,如能再施人部分速效性化肥,可增加树体积累,提高细胞液浓度,从而增强树木的越冬性,并为来年生长和发育打好物质基础。 增施有机肥可提高土壤孔隙度,使土壤疏松,有利于土壤积雪保墒,防止冬春土壤干旱,并可提高地温,减少根际冻 害。 ② 春施基肥 春施基肥 因有机物没有充分分解,肥效发挥较慢,早春不能及时供给根系吸收,到生长后期肥效发挥作用,往往会造成新梢二次生长,对树木生长发育不利,特别是对某些观花、观果类树木的花芽分化及果实发育不利。 ( 2)追肥 追肥的施用时期,在生产上分前期追肥和后期追肥。 前期追肥又分为开花前追肥;落花后追肥;花芽分化期追肥。 具体追肥时期与地区、树种、品种及树龄等有关,要紧紧依据各物候期特点进行追肥。 对观花、观果树木而言,花后追肥与花芽分化期追肥比较重要,尤以落花后追肥更为重要。 同时,花前追肥和后期追肥常与基肥 施用相隔较近,条件不允许时则可以省去。 因此,对于初栽 2~ 3 年内的花木、庭荫树、行道树及风景树等,每年在生长期进行 l~ 2 次追肥,实为必要,至于具体时期,则需要视情况合理安排,灵活掌握。 施肥量受树种、土壤的肥瘠、肥料的种类以及各个物候期需肥情况等多方面的影响。 不同树种对养分的要求不一样,开花结果多的大树应较开花、结果少的小树多施肥;树势衰弱的也应多施肥。 不同的树种施用的肥料种类也不同,如果树 以及木本油料树种应增施磷肥;酸性花木:杜鹃、山茶,桅子花 等,应施酸性肥料,绝不能施石灰 、草木灰等。 幼龄针叶树不宜施用化肥。 注意施肥量过多或不足,对树木生长发育均有不良影响。 施肥量既要符合树体要求,又要以经济用肥为原则。 可根据对叶片的分析定施肥量。 此外,进行土壤分析确定施肥量也是科学和可靠的。 ( 1)土壤施肥土壤施肥方法要与树木的根系分布特点相适应。 具体施肥的深度和范围与树种、树龄、砧木、土壤和肥料性质有关。 施肥方法有环状沟施肥,放射状开沟施肥,条沟状施肥,穴施、撒施、水施等。 ①环状沟施肥法秋冬季树木休眠期,依树冠投影地面的外缘,挖 30~ 40cm的环状沟,深度 20~ 30cm(可根据树木大小而定),将肥料均匀撒人沟内,然后填土平沟。 ②放射状开沟施肥法以根际为中心,向外缘顺水平根系生长方向开沟,由浅至深,每株树开 3~ 6 条分布均匀的放射沟,施人肥料后填平。 ③穴施法以根际为中心挖一个圆形树盘,施人肥料后填土。 也有在整个圆盘内隔一定距离挖小穴,一个大树盘挖 3~ 6 个小穴,施人肥料后填平。 ④全面施肥法即整个绿地秋后 普遍施肥。 ( 2)根外追肥根外追肥也叫叶面喷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