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食用菌农事巧安排内容摘要:

2、有 1/3 的金针菇还在出菇。 用冷库反季节栽培金针菇的最大难度是水分管理,据 8 月调研,部分金针菇出菇场所湿度偏低,导致产量不尽人意。 其中主要有两大问题:一是湿度测量时主要位置多在 高度,而冷库内的温度呈上高下低状态,用水多采取地面洒水的办法,使得高层的温度偏高而湿度偏低。 二是目前棉子壳原料多为大壳、短绒,吸水率低,约 30%左右,而且持水性差,导致菌袋内水分先天不足。 双孢菇:9 月上旬播种的双孢菇,10 月中下旬出第一潮菇。 注意出菇后对畦床进行有效补水,以利出第二潮菇。 木耳类:由于温差较大,无论是黑木耳还是毛木耳,生长速度都变慢,此时不要喷水过多,以延长生长期,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 香菇:高 3、温型香菇已进入末期管理,由于温度变低、温差变大,香菇质量将会因此而提高。 但要注意,10 月初进行最后一次泡袋后,强化低温管理,可以长出一批高品质的鲜菇,随即应清棚,进行消毒杀菌处理,10 月底即可准备将低温型香菇菌株的菌袋移进棚。 发菌管理 菌种:无论二级种还是三级种,均应注意,湿度大对菌种是不利的,应加强通风管理,有条件的应进行降湿处理。 要严格剔杂,尤其要防范链孢霉等毁灭性杂菌的发生,一旦发现,要立即用塑料袋慢慢套住污染菌袋,移到棚外进行销毁处理。 香菇:低温型香菇发菌多已完成,此时应密切注意温度变化,本着就低不就高的原则,调整发菌温度,宁可延长发菌时间,也不要因温度高导致菌袋受损。 个别地区的香菇进入后熟期或转色期,应设法降低温度,根据菌丝的生长状况,适时适度打孔,并拉大温差和湿度差,以利菌丝的生理转换。 中低温型平菇:常规管理即可,注意不要码袋,严防烧菌。 发菌棚覆盖防虫网,并每 3 天左右喷洒 1 次高效氯氰菊酯,以防菇蚊等害虫的侵袭。 双孢菇:部分延期栽培的双孢菇可于 10 月中旬前后播种,管理重点是防止病虫侵袭。 每 5 天左右喷洒 1 次百病傻 300 倍液,预防杂菌滋生。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