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食用菌农事巧安排内容摘要:
2、有 1/3 的金针菇还在出菇。 用冷库反季节栽培金针菇的最大难度是水分管理,据 8 月调研,部分金针菇出菇场所湿度偏低,导致产量不尽人意。 其中主要有两大问题:一是湿度测量时主要位置多在 高度,而冷库内的温度呈上高下低状态,用水多采取地面洒水的办法,使得高层的温度偏高而湿度偏低。 二是目前棉子壳原料多为大壳、短绒,吸水率低,约 30%左右,而且持水性差,导致菌袋内水分先天不足。 双孢菇:9 月上旬播种的双孢菇,10 月中下旬出第一潮菇。 注意出菇后对畦床进行有效补水,以利出第二潮菇。 木耳类:由于温差较大,无论是黑木耳还是毛木耳,生长速度都变慢,此时不要喷水过多,以延长生长期,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 香菇:高 3、温型香菇已进入末期管理,由于温度变低、温差变大,香菇质量将会因此而提高。 但要注意,10 月初进行最后一次泡袋后,强化低温管理,可以长出一批高品质的鲜菇,随即应清棚,进行消毒杀菌处理,10 月底即可准备将低温型香菇菌株的菌袋移进棚。 发菌管理 菌种:无论二级种还是三级种,均应注意,湿度大对菌种是不利的,应加强通风管理,有条件的应进行降湿处理。 要严格剔杂,尤其要防范链孢霉等毁灭性杂菌的发生,一旦发现,要立即用塑料袋慢慢套住污染菌袋,移到棚外进行销毁处理。 香菇:低温型香菇发菌多已完成,此时应密切注意温度变化,本着就低不就高的原则,调整发菌温度,宁可延长发菌时间,也不要因温度高导致菌袋受损。 个别地区的香菇进入后熟期或转色期,应设法降低温度,根据菌丝的生长状况,适时适度打孔,并拉大温差和湿度差,以利菌丝的生理转换。 中低温型平菇:常规管理即可,注意不要码袋,严防烧菌。 发菌棚覆盖防虫网,并每 3 天左右喷洒 1 次高效氯氰菊酯,以防菇蚊等害虫的侵袭。 双孢菇:部分延期栽培的双孢菇可于 10 月中旬前后播种,管理重点是防止病虫侵袭。 每 5 天左右喷洒 1 次百病傻 300 倍液,预防杂菌滋生。 专利查询。十月食用菌农事巧安排
相关推荐
,高程 取值应精确到 1mm。 内业计算 导线点平面控制网测量后,水平角及距离应进行平差,并以平差后坐标反算的角度 和边长作为成果。 内业计算中数字取值精度应满足《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 30 测量仪器的校对 各种测量仪器、工具,按国家计量局有关计量工具质量管理规定,定期送计量部门 进行检测合格才可投入使用。 测量人员应在开工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工具进行自检、自 校,使之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中
1、菌性锈斑病一、危害症状该病常在菌袋或菌床上发生,其表面有黏液,菌丝泛黄,病原菌能产生毒素,使菌盖上出现病斑。 病斑为褐色,呈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外围色深,呈不规则形,潮湿时菌盖中央为灰白色,有乳白色黏液,空气干燥时,中央部分稍凹陷。 菌柄上病斑呈菱形、椭圆形。 二、发病条件气候不适,遇高温、高湿,相对空气湿度为 95%以上;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在 上;菌种抗性弱,该病就会大面积发生。
2、 5 月中旬,最迟 6 月 1 日左右,使这个阶段的气候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这比麦收后犁地播种的芝麻全生育期的有效积温和日照时数都多,芝麻是一种喜温好光的作物,在气候条件适合时,具有不断生长和连续开花的习性。 由于有效积温和日照时数增多,这为实现夏芝麻高产奠定了基础。 免或减轻了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芝麻一般能在 5 月下旬出苗,6 月底前可以现蕾,整个苗期气温不太高,阳光充足,大气干燥
板拼装见下图: 六座引桥的空心板预制共 348块,其中钻孔灌注桩上部安装的数量为 216块,具体的规格及数量如下表: 构件编号 数量 结构尺寸 KB1 116 (1420/1470)*550*9500 KB2 116 (1400/1500)*550*9500 KB1’ 12 (1420/1470)*550*9460 KB2’ 12 (1400/1500)*550*9460 KB3 2
水 顶棚刷素水泥浆一道(内掺水重 3— 5%的 801 胶), 7 厚 1: 1: 6水泥纸筋(麻刀)石灰砂浆打底, 3 厚细纸筋(麻刀)石灰面刷平顶料。 水电工必须和粉刷工密切配合,必须在粉刷前预埋好各部位的电箱、电盒和预埋管道,粉刷结束后不得再打洞凿槽,破坏粉刷面。 屋面工程施工: 配合专业钢结构施工队施工 涂料工程 涂料工程施工工艺要求: 清理基层。 清理干净墙表面的浮灰、水泥浆
1、虫既是食用菌直接侵害者,又是病原菌在侵染的重要媒介,因此,防病与除虫要同步进行。 在采取一切防患措施的基础上,适当选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防治,可以把病虫为害控制到最小的限度。 常用的化学药剂如下:培蘑菇、草菇、瓶菇所用的稻草可用 12的石灰水调至呈微碱性反应,又利防病很促进菌丝体的生长;采菇后也可用石灰上清液喷洒,有利产量的提高和防病。 菇床培养料发现局部受木霉为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