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爆发出菇技术要点内容摘要:

1、谓“爆发出菇”,意指食用菌栽培时,通过人为调控条件,使菌袋延长 10 天以上甚至更多,积蓄最大数量的生物能量之后,一旦出菇,便形成“爆发”之势,使原来长达 35 个月、34 潮出菇、生物学效率 100%左右的栽培管理水平。 一旦“爆发出菇”后,其总体产量一次性出齐,最高可达到生物学效率超过 160%的生产效果,既缩短了栽培管理时间,又提高菇品的商品质量及商品价值。 在原来栽培一批相同的时间内,可连续栽培 3 批以上,投入产出比大大提高,尤其对于定单蘑菇基地、商品生产基地来说,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爆发出菇”的技术要点如下。 1 对菌种进行脱毒处理或引进脱毒菌种众所周知,经科学方法进行脱毒处理的菌种 2、,其自身不会携带任何病毒病菌,并且,在脱毒操作过程中,经过连续不断的高温合培养基质的不断变换,使得菌种的抗性得到大幅度提高,不会存在种性退化等问题。 一般增产效果在 10%左右,因此,大多生产户都选择脱毒菌种。 菌种的脱毒处理,实际上代表了菌种的一个发展方向。 2 调整基料的营养组分及其水平一般生产中可根据栽培品种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原料和配方,总体而言,应主要倾向于补充以微量元素为主的营养成分,如以棉籽壳(平菇、金针菇、杏鲍菇等)为主料时,每 250 千克可加入 1 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以玉米芯、废棉(平菇、鸡腿菇等)为主料时,每 250 千克可加入 12 袋;以麦草(双孢菇、草菇等)为主料时,每 3、 250 千克可加入 12 袋;以木屑(香菇、白灵菇、鸡腿菇等)为主料时,每 250 千克可加入 2 袋。 这其中有个生产成本与产出比例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使用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的投入产出比约在 16 左右。 3 严格栽培环境的消毒杀菌处理首先,在清理生产环境的基础上,使用百病去无踪(固体)对发菌出菇场所进行严格的消毒杀菌处理。 其次,目前条件下,尤其在栽培大环境较恶劣、杂菌基数较高、或气温高于 15时段的栽培中,我们倾向于在基料内配合加入菇病消等抑杀菌药物,使发菌成功率达到了 98%左右;在生产环境日渐恶化的今天,这些措施很有必要,其效果也非常明显。 4 强化菌丝后熟培养,使之储备更多的生物能量,具 4、备爆发出菇的物质条件平菇一旦完成发菌,很快即可现蕾出菇。 但一潮蘑菇出不好,便会发生诸如料面失水、出菇难、病害多等令人头痛的问题。 当然,问题的发生,不是单一因素,但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我们认为其菌丝数量不足、能量储备偏少,即其菌丝后熟度不足,是主要制约因素。 因此,在相同品种、基料等条件下,后熟期延长 10 天以上,第一潮生物学效率则提高 30%左右。 所以,我们提倡在调整基料的营养等前提下,尽量延长菌丝的后熟时间,一般以 15 天左右为宜。 5 出菇阶段配合“叶面施肥”,加强“爆发出菇”的效果以平菇为例,一般当菌盖直径达到 2 厘米左右时,即可喷施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喷施型),方法是将三维营养精素对入 2532温水中,对子实体直接喷洒,每潮菇喷 3 遍即可达到最佳增产效果,并同时有提高菇品品质、提高抗性和增加营养和口感等优势,近年来受到广大菇农朋友的欢迎。 “爆发出菇”的生产效果是已经确定了的,但应几项措施配合进行,方能显示出该技术的优势,建议今年作为重点技术进行推广应用,高生产效益,同步尽快发展我们的食用菌产业。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