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生产中的病虫及救急措施内容摘要:
1、007 年冬,食用菌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以及虫害发生严重,感病品种也由平菇、香菇、双孢菇、姬菇、鸡腿菇波及到白灵菇、杏鲍菇、茶薪菇、金针菇等,经过简要归类整理,笔者总结主要病虫及其处理措施,以期对栽培有所帮助。 侵染性病害黄菇:多发生在乎菇、白灵菇、杏鲍菇、姬菇等品种上。 表现为幼菇菌盖即变黄,逐渐呈扩大趋势,直至成菇,色泽加重,有的略微减轻,黄色呈斑块状,甚至蔓延至整个菌盖。 这主要是细菌类侵染,由于通风不好、湿度过大等,导致感染并蔓延至整个菇棚。 防治措施:停止喷水,加强通风,尤其在晴好天气的 10001400 应强化通风,并同时喷洒黄菇一喷灵 300400 倍溶液,连续两天,每天一遍,即可有效 2、抑制病情。 死菇:多发生在平菇、双孢菇、姬菇、白灵菇、杏鲍菇等品种上。 表现为菇蕾阶段即死亡,或者幼菇死亡,部分成菇也有萎缩,死亡。 主要由真菌类侵染所致,病原菌品种较多,而且,多形成交叉感染。 防治措施:清理死菇,刮除料面,喷施“百病傻”药液于刮除料面上,根据病情程度掌握 400800 倍浓度,在加强通风的基础上,2 遍即可抑制或杀死病菌。 菇体死亡、发黏:平菇、双孢菇、姬菇、白灵菇、茶新菇均有发生。 主要表现为菇蕾可大量形成,但难以分化,幼菇雏形即开始死亡,典型特征是菇体发黏,并发出恶臭气味。 该类病害是由细菌感染所致,由于通风严重不良、湿度过高引致。 防治措施:清除死菇,刮除料面,加强通风,降低湿度,对 3、料面喷施 12 遍蘑菇杀病灵,对地面、墙体等环境喷洒百病去无踪溶液,白天通过日晒等措施提高棚温,夜间强化通风降低温度,拉大温差,一般 7 天左右即可恢复正常管理。 杂菌严重:各品种均有发生,尤以二潮菇以后的菌袋或者发菌期的菌袋为重,木霉、曲霉等为主。 北方地区进入冬季管理,密不透风和高湿的环境使得杂菌得以萌发和蔓延;山东等地的金针菇、南方如四川、重庆等地的茶薪菇表现突出一些。 防治措施:加强通风,将感染杂菌的菌袋移出菇棚,兑配 300 倍左右的百病傻,将菌袋浸洗一下,然后单独培养,适宜温度下,10 天左右未见杂菌再度发生时,即可移入菇棚正常管理。 白毛病:多在金针菇等品种上发生。 该病的主要表现是料面及 4、菇体被白色棉花绒状菌物包围,严重时菇棚的墙壁、地面均有密密的白毛,菇体从基部开始逐渐变褐、腐烂,后期发生菇蕾。 该病为绵腐病,病菌喜在二氧化碳浓度高、湿度高、温度稳定的条件下滋生,但病原菌极不耐药。 防治措施:一般在加强通风基础上,采掉病菇后,喷洒清水也可抑制蔓延,实际生产中,可使用百病傻 500600 倍液,对菇棚喷洒 12 遍,结合通风,即可杀灭。 生理性病害死菇:这是在平菇、姬菇等生料栽培生产中最常发生的症状。 主要表现为:头潮菇蕾发生数量正常,但很快死亡,有的变黄后死亡,死菇不臭、不黏,分离培养无病原菌,二潮菇很难发生,即使有也是零星的、边缘性的出现,且多数难以长大。 不少菇农将之作为病害处理, 5、但用遍能够找到的药物药液均无济于事。 其原因是:该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死菇不是一个病因。 该病属于生理性问题,主要原因就是发菌期烧菌,尤其低温季节,发菌时多习惯于码大跺、厚覆盖,山东等地有的还覆盖保温被外加塑料薄膜,任其发菌,菌袋内初始阶段有 15左右,菌种萌发、定植、扩大,随着生物量的增加,菌袋内温度不断集聚、升高,而又无法散发,达到 20后,菌丝发展速度加快,袋内的温度)及袋间温度急剧升高,一旦达到 30,烧菌形成,且无法挽回。 笔者等调研结果表明:低温季节是烧菌发生的主要季节,越是高温时段,人们越是注意,因此基本不发生烧菌。 一旦发生烧菌,则无药可用,轻者勉强可以少量出菇,换回成本,重者只有处理后 6、做有机肥用。 防治措施:码跺可以进行,但必须随时掌握品温,达到或接近 25时,必须立即倒垛散温。 切不可因为忙就任其自然,导致烧菌的发生。 不出菇:该问题也多发生在生料栽培中。 基本原因就是烧菌,一是发菌期间的烧菌,二是一潮菇后做墙式栽培,菌丝恢复期发生烧菌。 熟料栽培也有发生,主要集中在菌墙式栽培中。 畦栽也有发生,主要司题也是烧菌。 防治措施:生产中一般不要做墙式栽培或畦栽。 一定要做时,应严格观察,品温达到 25左右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否则,发生烧菌的可能性较大。 虫害螨类:多在双孢菇上发生,部分平菇亦有发现。 基本症状就是“发菌难、退菌”,有的 40 多天未完成发菌,而且表面菌丝越来越少,但往往当作病 7、害而被忽视。 防治措施:畦面喷洒杀螨醇、三氯杀螨砜或其它杀螨药物,随即覆盖地膜令药物在小空间内集中发挥药性,也可配合使用磷化铝药物,但要注意安全,最好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用药。 菇蚊类:几乎所有品种都可发生,但以平菇、双孢菇、鸡腿菇等居多,可能与该类品种的栽培面积大有关。 基本为害症状与螨类相仿,但明显区别就是打开基料观察可见白色幼虫,菇蚊幼虫略小,菇蝇幼虫略大。 防治措施:按每立方米空间 4 片磷化铝的用量熏蒸杀灭。 具体操作中,可按每2m 双孢菇畦面 1 片投放、覆盖地膜,菌袋类每 200料 3 片的用量,用宽幅双层塑料膜做成大袋装入,约密闭 68h 即可通风。 同样,施用该药,最好有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 线虫类:多在乎菇、白灵菇、双孢菇等品种上发生。 主要表现为侵害子实体,深入到菌褶间隙中,吸取蘑菇营养和水分,并破坏其商品性;该虫害似乎越是低温条件越是猖獗,其实是该季节栽培数量大的缘故。 防治措施:2%6%的食盐水浸洗菌袋或连续喷洒畦面,也可有效的驱杀。 5%甲醛喷洒,但牵涉残留问题,一般不提倡施用。 专利查询。食用菌生产中的病虫及救急措施
相关推荐
1、霉菌又称绿霉菌,食用菌生产中常见的青霉菌种类有常现青霉(淡紫青霉(鲜绿青霉(产黄青霉(疣孢青霉(青霉菌在平菇、蘑菇、香菇等多种食用菌制种和栽培过程中均能侵染危害。 (1)危害症状发病初期病菌菌丝体与食用菌菌丝极为相似,很难将二者区分。 但当分生孢子形成后,青霉菌则是呈现出淡蓝色或绿色的粉层。 青霉菌侵害菇床和污染培养料后,抑制食用菌菌丝的生长,使之不能形成子实体
(2)积极与学生们友好相处,参加班级活动,了解学生情况,在原班主任 ......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五篇 :英语教育实习总结 回首这两个月来,真的是酸甜苦辣什么滋味都有。 而正是这些滋味见证了自己一点点的进步。 从刚到这个班时学生们热烈的掌声来欢迎我的时刻开始,心里的甜的,他们都是一群很活泼的孩子,虽然还不太懂事,但是如果老师 24
钢结构工程构件及配件、材料出厂合格证 幕墙工程配件、材料出厂合格证 防水材料出厂合格证 金属及塑料门窗出厂合格证 焊条及焊剂出厂合格证 预制构件、预拌砼合格证 1 给排水与采暖工程材料出厂合格证 1 建筑电气工程材料、设备出厂合格证 1 通风与空调工程材料、设备出厂合格证 1 电梯工程设备出厂合格证 1 智能建筑工程材料、设备出厂合格证 1 施工要求的其他合格证 第五部分 施工过程资料 设计变更
施工中的 狼技术要求:铺砂浆抄平 演时要均匀平整,不得有 窜 凹凸不平的情况,铺浆 苏 打底的厚度达到设计的 华 要求12mm 厚。 在放 襄地面砖的时,应先在 号 地面拉线定出边线, 雄然后再以 5mm 厚配合 尧比为 1: 1 的水泥浆粘 坤结,最后就是铺放地砖 滴了。 注意事项: 侍 、放砖拉线的目的在 属于使铺砖能够边缝对齐 略平整,不会不齐。 哩、在铺放地砖时不能用
制 支持基于 bps 的风暴抑制 XXXX弱电 智能化系统工程 技术规格书 第 17 页 /共 66 页 二层环网协议 支持 STP/RSTP/MSTP 协议 支持 STP Root Guard 支持 BPDU Guard 支持 ERPS 以太环保护协议( ) QoS/ACL 支持对端口接收报文的速率和发送报文的速率进行限制 支持 CAR功能 每个端口支持 8 个输出队列 支持灵活的队列调度算法
1、关”秋季尤其是早秋阶段的食用菌 生产,制约因素较多,相对于冬季生产而言,成功率往往偏低,实际上这也就是为何秋季鲜菇价格高的主要原因。 因此,特别提醒广大菇农朋友:在今年的食用菌生产中,尤其规模化生产基地,更应严格操作,注意防范,科学管理,以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实际生产中,应主要监控以下五关。 基料配比营养关一般生产中,多以棉籽壳、玉米芯等秸秆为原料。 但是,所有原料的营养,均以碳素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