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越冬要升温保湿内容摘要:

1、多数栽培品种正在出菇,部分春季出菇的正在发菌,还有部分菌种正在制作或发菌中。 而进入 12月,温度降低,对于食用菌生长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 因此,菇农一定要合理安排,抓好管理,保证食用菌正常生长。 平菇 大多处于出菇阶段,部分秋季栽培的已进入出菇尾声,管理重点是保温,解决菇棚升温保湿与通风之间的矛盾。 采用广温型菌株的如 8359、农科 12等,棚温应保持在 15左右。 采用低温型菌株的如 2006、特抗 1号等,尽管 0条件下子实体不会被冻死,但长速太慢,赶不上上市的黄金期。 因此,要设法使棚温保持在 10左右。 通风问题是该时段最大的难题,与升温保湿是严重的矛盾,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协调,不可顾此失彼。 金 2、针菇 大多处于出菇或即将出菇阶段。 由于品种特性的关系,金针菇管理相对简单,只需将温度保持在 415,湿度保持在适宜的条件下,即可获得好的收成。 香菇 花菇是香菇中的上品,培育花菇,棚内应保持干燥,保持强光照射,湿度不得超过 70%,尤其要注意一旦幼菇开花后,湿度绝对不要反弹,否则将会形成 茶花菇,降低商品性。 如果遇到雨、雪、雾等高湿天气,可采取在棚内烧煤炉的办法降低湿度,但要注意将烟气排到棚外,否则,将会导致产品中的二氧化硫超标,成为有毒食品。 培育厚菇时,应注意通风,保持湿度,根据市场等条件,可降低温度,使之长成较厚的鲜菇,最大限度提高其商品价值。 在冬季,不提倡培育水菇。 双孢菇 在 10以下难以出菇,管理重点是升温保湿,一旦温度低于 8,则无出菇的可能。 由于双孢菇子实体数量少,对氧气的需求量不大,故可较减少通风量。 菇、猴头菇等品种,应将保温作为管理的第一重点,其次是通风。 要根据品种和出菇的不同阶段进行管理,不可一刀切。 部分赶元旦至春节上市的品种正处于发菌尾期或菌丝后熟阶段,如平菇、金针菇、猴头菇、茶树菇等,管理重点是保温,配合适当的通风措施,即可顺利完成发菌。 春季出菇的香菇、鸡腿菇、柳松菇等处于发菌的初始阶段,保温即可,不必过多管理,但要注意菌袋覆盖保温材料后,不要长期不予检查,否则,一旦发生烧菌,则后悔晚矣。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